家长刚需 托起校外辅导机构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的住宅小区、菜市场、中小学附近,人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广告:午托、晚托、语数英同步辅导、快速作文……在刚刚开始的寒假,这些机构借着商机“狠狠”地打了一场招生广告战。这些培训内容多样、价格收费低廉的托辅培训机构大都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无论是教师资质还是办学场地等条件大都不符合要求,属于地道的“山寨货”。可就是这样的机构,却大受家长欢迎,近几年还出现越来越兴盛的势头,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时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在围着分数打转。为提高本地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对教师有偿补课“睁只眼、闭只眼”,致使有偿补课泛滥成灾。“禁补”的执行,按理说应该也能得到家长们的欢迎,但事实上,家长们却毫不领情。有的家长甚至亲力亲为为子女组织集体补习。
  “‘禁补令’剥夺了学生正常冲刺,打乱了高考前的复习步骤,迫使家长和学生在寒假花更多的钱财和精力以及安全代价,寻求社会办学,为社会办学谋取利益,这难道就是教育公平,难道就是减轻学生负担?”网上的这则抗议,相信能代表很多家长的心声。不论牺牲的利益再怎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依然心甘情愿。
  许多高三家长的观点惊人一致:“马上就要高考了,考不上大学谁替孩子负责?现在上面不准公办学校补课,我们就找民办教育机构补课。如今就业压力这么激烈,谁敢拿高考不当一回事!”一位家长更是直言不讳:“高三不努力还什么时候努力啊,我们以前就是这样苦读,才好不容易从农村跳出来。孩子读高三了,一个月时间呆在家里谁有那个胆量啊?我们知道补课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还增加了家庭负担。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这钱就花得值!
  学校不组织补课,自然有父母操心为他们报各种补习班。这些市场上的补习班,好点的“一对一”“一对二”,价格贵得令人咋舌,而便宜一点的大班教学,质量也未必有保障。也有不少学生在补课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科任老师,虽然这既不可能便宜而且也很难实现小班教学,但比起外面的老师,他们毕竟是同学们熟悉且最信任的。
  叮叮是长沙某名校的高三学生,她整个假期都奔波在家长们联合为子女安排的补习班中。这些家长一般以学校里的“班”为单位自愿集结,一面为孩子联系科任老师,一面自己安排好补习场地,所需的费用统一交到一名家长手上,然后由其统一支付给老师。叮叮所在的这个由家长们组织的补习班,因为补课老师与别的补课班有交叉,使得老师得在几个场地间跑个不停。
  “请老师的费用与市场相差不大,但场地的租借费用却不少。家长们都会尽量选择最好的环境,临近学校,有暖气空调,这样的地方一天就得一两千。”家长们这种硬朗的作风,无形中让孩子承受了不少压力——谁又会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我们无奈,家长也无奈。这事儿大家都不想做,但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其他的人都在补习,自己肯定不愿意因此落后呀。”叮叮唯有一声叹息。
  禁补令到底帮了谁?是帮助了即将高考的莘莘学子?还是张大血口的私人补课机构?
  如果你是要高考的学生,你愿意看着其他同学掏大笔的钱去补课机构,自己却待在家里“减负”吗?“目前的‘补课风’就像传染病那样,一个学生补课,会传染其他学生及家长。如今的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谁敢掉以轻心?” 禁补令只是把广大学子从学校“请”到了补课机构,让这些补课机构大赚其财。学子们还是在上课。而且更为辛苦地跑东跑西,一节课近100元的比比皆是。
  禁补令禁不住家长们的需求,也禁不住社会培训班的遍地开花。即使用行政命令将学校组织的补课扼杀在萌芽之中,但是社会上良莠不齐的各类名目的补习班谁去监管?假期补课有它生存的土壤,在这个温润的土壤上,红头文件就会显得很苍白,会最终被考试的“指挥棒”所击败。只要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还真切存在,只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然稀缺,补课之风就难以停止,再好的素质教育设计也可能只是徒劳。
  结语:
  “禁补令”本身并没问题,这个我们先前就说过了,坏就坏在它所处的土壤并不适合它生存。有分析人士指出,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深入推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国家与政府、学校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利益冲突,学校既要维护和实现国家的公共利益,承担起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大使命,又要符合和满足家长的私益诉求,为学生创造升学深造的最佳机会,处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学生成绩“两难”选择之中。
  补课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并非一夕之功,一招之式。目前这样笼统地“一刀切”只能增加学校、教师的压力和家长,学生的负担。
  不少学校在竞争压力与利益驱动下往往进行变通和妥协,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当成软性指标,更多地追求学生升学目标的实现,形成目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学校绞尽脑汁密谋补课绝不是贪图学生那点培训费,而是提高升学率——它也是目前评判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硬指标。很显然,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利益是高度重合的,尽管补课让大家都觉得很累,但为了那个终极目标,咬咬牙也就坚持了。所以说,当学校、学生、家长热情高涨齐心协力为理想而奋斗之时,突然闯入的“禁补令”无疑很让人扫兴,很不受待见。没办法,素质教育还在原地踏步,“禁补令”却单兵突进深入到了敌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除了被围剿还能有什么结局呢?
  其实除了“禁补令”,近年来的“课堂改革”也受到了不亚于前者的争议。无论如何,我们都相信教育改革探索之路的初衷与愿景都是美好的,只是对于广大师生家长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能够平平稳稳地跨过高考这一道重要的门槛。高考政策要“变中求稳,稳中求变”才更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而如果让被夹在“素质”与“应试”中间的学生,成为“试验品”和“牺牲品”,相信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再犀利的政策也会被一路荆棘逐渐消磨侵蚀,最终难逃钝掉的命运。流于形式的“禁补令”告诉我们,只要素质教育还没真正阔步迈进,为学生减负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边是减负的愿望,一边是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理想;一边是教育部门的禁令,一边是学生家长的呼声;一边是想让学生好好休息,一边是中考、高考的压力。究竟有什么方法能摆脱两难的境地?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恐怕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指向。
其他文献
壯乡颂歌
期刊
杜鵑花开花有爱
期刊
从2000年初,教育部便颁布了“禁补令”, 算起来“禁补令”发布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没有不及时发出“禁补令”的,相关要求不可谓不明确,但这些个禁令是否做到了令行禁止呢?  本该轻松惬意的假期里,无数学生“不是坐在补课的教室里,就是奔波在补课的路上”,这已经成为一道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风景了。如果一个高中生,没有补课的经历,那就不能称为“高中生”!相信这句话一定会得到一片哗
期刊
即使我有成就,也绝不要以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成名不是成功,满足才是。  我在新泽西州赛尔维尔长大。赛尔维尔曾经是并依然是一个工人阶级小镇,我的家庭也是工薪一族。我的父母是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当兵时认识的。结婚后,我父亲没有追随他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水管工,而是当上了理发师。我母亲开了一家店,后来成了花商。他们每周工作六天,供养我和我的两个弟弟。但是,就像任何父母一样,他们也希望儿女比他们有出息。在赛尔维
期刊
对于禁止假期补课,许多学校显得十分委屈,几位高中校长都是大吐苦水。他们都表示,是迫于现实情况不得不补。大部分老师也都认为“‘禁补令’执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有的学校解释道,他们补课是为了学生的成绩,如果其他学校都在补课,他们不补的话,家长和考生也会有意见。补课有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位任教于黄冈某中学的黄老师说:“如果暑假不补课恐怕很难足额完成学习任务,开学后进度一定会赶,但是经过两个
期刊
[摘 要]以文化产业发展、文艺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天津歌舞剧院近年来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剧《泥人的事》《人民音乐家》《海河红帆》及其他大型舞台剧目、文化交流演出等作为典型案例和研究对象,有利于对天津歌舞剧院艺术生产策划创演经验予以梳理总结。天津歌舞剧院打造津派文化演出品牌的模式对国内院团体制改革以及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天津歌舞剧院;津派文化;地方特色       
期刊
[摘 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均等化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水平、社会生产的效率、达到的效果等的变化而变化。从2009年至2017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按照广西“六个一”标准完成了170个行政村(社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建设。侗族村寨的公共
期刊
2012年的寒假终于如期而至,但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这并不是可以放松一学期以来紧张的神经,进行娱乐和休闲的时间。大家相互间讨论的最热话题也不是聚会、旅行、电影等轻松的话题,而是关于寒假补课。  “你们学校补不补课?”这句简单的问话几乎代替了大家平时见面时的问候,在寒风瑟瑟的日子里,更显得冰冷和无奈。其实根本无需多问,没有哪所高中尤其是高三年级不在假期补课的。  进入假期以来,学校违禁补课早就不
期刊
学校利用假期违规补课,惹来许多相关人员的不满。在局外人看来,学生们理所当然会为“禁补”而拍手叫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高一高二的学生自然打心眼里欢迎这项举措,然而等到他们渐进高三,高考的压力逐渐增大之后,态度便开始改变,变成了所谓的“两面派”——对补课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今年寒假,有的中学严格遵守上级规定,并未组织高三学生进行补课,但该校不少高三学生却反应强烈,不仅没有因此而欣喜,反而集体求补课。
期刊
[摘 要]在日本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中,出现了“身处日本的异乡人”与“远走异乡的日本人”两类新题材。当镜头对准中国的城市、山水和人情时,表现出的是日本导演的诗意想象。三池崇史的《中国鸟人》在对诗意的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电影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跨境想象,传递出了日本人对现实家乡的思念、对理想主义的追寻、对过往美好的怀旧和对文化本源的探求。  [关键词]日本电影;平成年代;中国形象;三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