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巷踏出的红色之路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厚、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这份力量永远是那么坚实,那么掷地有声。而最好的怀念,一定是铭记,在这建党百年之际,不妨沿着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拜谒、瞻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打卡点:苏州革命博物馆
  【对话历史】革命文物来“说话”
  4月27日是苏州解放72周年纪念日。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许多与苏州解放有关的革命文物。见证共产党员铁骨铮铮的一件卫生衫,其主人,是新四军战士秦大刚。秦大刚出生在苏州通安金墅的一个商人家庭,抗战爆发后,日伪的横行霸道、杀戮迫害和太湖湖匪的猖狂抢掠,让年少的他目睹了国破家亡。最后他用生命捍卫了誓死不渝的信仰,用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只亲历解放苏州决胜时刻的军用水壶,是人民解放军激战枫桥铁铃关,打响苏州古城解放第一枪的“见证者”,它的主人叫戴福兴。在解放古城苏州的过程中,戴福兴等7位战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情怀,苏州人民永不遗忘。
  还有展厅内那一处引人驻足的场景,摆放着老式的桌椅橱柜,门口挂着“刘寿华医寓”的牌匾。表面是抗战时期苏州城内的一家诊所,实则为中共地下情報联络站。而刘寿华的真名叫仲国鋆。仲国鋆是众多奋战在隐蔽战线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他们胜利了不能宣扬,失败了无法解释。硝烟散尽,岁月如梭,历史为证。今天,博物馆根据仲国鋆的真实故事,还设置了一项“疾速传递·秘密情报员”的实践课程。通过角色游戏的形式,让未成年人在馆内得到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从2015年开始,每年我们要走出去寻访一件文物、一位烈士、重要的党史人物以及线索等,进而挖掘历史线索,理清历史脉络,这些革命文物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和内涵。这是文物的力量和精神价值所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时惜微介绍,2019年起,博物馆策划推出“革命文物说”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馆藏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提炼形成“文物说苏州解放”“革命文物说·初心”“革命文物说·抗战”等专题。通过红色故事宣讲、英烈诗歌诵读、历史知识问答等互动式教育,拉近公众与文物间的距离,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活动不但服务大学思政课、融入主题党日活动,还成为未成年人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素材。苏州革命博物馆“革命文物说”项目还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高高在上”的苏州革命博物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难以亲近。博物馆开展的一系列体验课,深受大家的欢迎。据时惜微介绍,博物馆针对未成年人,提供参观、讲解、探秘卡等形式,还推出了一系列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综合实践课程与“红色少年行”主题研学活动。在快乐而充实的红色之旅中,引导未成年人坚定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95周年,革命博物馆围绕馆藏红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博物馆的日常建设,设计了“云上”课程活动。其中包括“红色记忆·苏州解放”主题网络直播,“童心向党迎七一”活动,“1925点亮苏州”线上教育活动等。而今年契合建党百年,计划开展“光辉的历程·苏州篇章”的特展,值得期待。
  打卡点:中国南社纪念馆
  【对话历史】百年历程风雨同舟,与中共的真情厚谊永存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11月13日南社17位骨干,从阊门坐船到山塘街张国维祠堂举行南社第一次雅集,这一史实也促成苏州中国南社纪念馆在此落成。
  中国南社纪念馆,充满着爱国主义氛围,它是弘扬南社精神和展示南社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党建联盟工作基地等社会活动场所,是宣传展示弘扬优秀文化的窗口,还是山塘运河古道沿线的一个独特旅游节点。
  说起南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南社纪念馆一位文史专家表示,中共在建党之前,就与南社有了非常深厚的交往。中共建党,从客观上看南社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可概括为:舆论准备,新南社成员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的人,他协助柳亚子成立了新南社;人才准备,第一代共产党领导人的老师很多都是南社精英,比如朱德的老师是李根源,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谊,实在难能可贵、令人动容;中共一大会务准备,一百年前会议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召开,开会地点是南社成员李书城的寓所。这些足以看出中共建党与南社特别密切。这些也是南社珍贵的红色记忆。
  南社先贤与中共领袖们肝胆相照的故事,令人感慨。纪念馆“镇馆之宝”——《毛泽东及文化名人为柳亚子题诗手迹册页》格外引人注目。据中国南社纪念馆馆长凌正明介绍,这是一本珍贵的签名簿,那是1945年柳亚子托人带到延安,由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及在延安的文化名人挚友在册页上题词,留下的珍贵墨宝。毛泽东主席题的正是《沁园春·雪》,这说明了当时柳亚子与中共领导人的真情往来,也成为了历史见证。
  整个纪念馆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南社从第一次雅集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影响和历次雅集场景;第二展厅展示南社人在政治、文化、新闻、教育等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部分南社成员的遗物实物;第三展厅展示南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第四展厅展示南社成员后裔中有杰出贡献的代表;第五展厅陈列着各类文化书籍和南社文创作品。
  “今年契合建党百年,我们计划利用橱窗临展厅,展览‘百年历程风雨同舟’——南社成员与中共的真情厚谊的故事。20块移动展板将不定期在学校、社区等有关部门进行展览;录制关于“镇馆之宝”的视频,参加‘百馆百物革命文物故事说’评选;准备了一个纪念建党百年的课程包与PPT;编制了一本宣传册,介绍南社精英与共产党人的交往史实。”凌正明告诉记者。
  南社集结了近代中国文学、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翻译等各领域的精英。南社人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主张振起国魂、弘扬国粹,同时他们也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力推动了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经千年,山塘街风景似旧谙。悠悠运河,姑苏古城再展新繁华。百年南社的爱国主义情怀,经久不衰。   打卡点: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对话历史】芦荡深处,那不灭的火种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当年一出样板戏《沙家浜》唱遍大江南北。在沙家浜景区6千亩区域内,纵横交错的河巷和茂密的芦苇荡,构成了一个水上迷宫。遥想当年,新四军伤病员战士们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下,以这些天然芦苇荡形成的水陆芦苇迷宫,保护自己,打击敌人,使日伪分子如掐了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摸不着东西南北。而如今,芦苇荡已经成为一个水上生态家园,沙家浜景区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沙家浜革命歷史纪念馆,赋予了景区厚重的意义。这里是沙家浜红色资源的精髓,纪念馆从1971年建馆至今,三易馆址,坚守红色、宣传红色、传承红色一直是博物馆不变的历史使命。新馆占地6400多平方米,将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相结合,再现了沙家浜革命斗争史实。
  据悉,通过现场小型系列纪念展览形式,以更丰富的史料和人物故事,向普通游客展示一个全面、真实、感人的沙家浜,主要展览包括“忆峥嵘岁月·展巾帼风采”沙家浜抗战烽火中的女英雄、“芦苇荡里走出的共和国将军”等。此外,纪念馆推进文创产品开发、红绿新学堂课程设计、研学实践团队建设等工作,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一如既往地挖掘红色资源,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纪念馆是一个地方记忆的延续,肩负着承载历史、昭示未来的使命。历史不能忘却,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责任。
  打卡点: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对话历史】烽火岁月汲奋进之力
  你听过“冲山之围”的故事吗?1944年,太湖游击队被日军围困在光福镇的小岛冲山,靠着当地百姓的全力协助,20天后得以安全脱险。在战斗中,31名战士壮烈牺牲,部分战士分批突围,并在岸上袭击敌人据点,以解冲山之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光福镇冲山村北山,此地就是当年太湖游击队“冲山突围”所在地。2009年,纪念馆建成开馆。其中“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纪念馆”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事迹。“太湖县革命斗争事迹陈列馆”展示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太湖游击队在当时太湖县的革命斗争英勇事迹。另外增设了互动模拟参与的“实境课堂”,以虚拟模拟技术让学员可以“上阵杀敌”,激发爱国卫国的情怀。
  在讲解员的讲述下,当年新四军浴血抗战的景象仿佛近在眼前,简陋的生活用品、往来的信件、泛黄的行军包、情景重现的芦苇沟、通信船以及联络站,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老物件上,斑驳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见证着革命先烈们的舍生取义和奉献精神。这对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是一次心灵的思考与洗礼。
其他文献
随着体育综合价值被常熟深度开掘和广泛认同,在焕发城市活力、传承虞山文化、促进休闲娱乐等诸多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化学反应”,其独特的纽带和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一场场比赛、一个个印记、一张张脸庞,常熟人用追求卓越的优良姿态,在这块厚重的江南福地上,书写出全民健身、体验自在娱乐生活的幸福篇章。日前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常熟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岳峰和常熟市阳光跑步俱乐部总会长顾建东,分享常熟关于“
期刊
临街的落地玻璃窗内,几位市民正津津有味阅读着手中的书籍。去年底,金阊街道联合喜马拉雅,在石路商圈打造出姑苏区首个商圈里的24小时城市有声书房,让市民在购物休闲之余,也拥有美好的阅读体验。  进入“十四五”时期,金阊街道针对石路区域、桃花坞区域、金阊区域分别聚焦打造高质量核心功能城区、高标准全域旅游城区、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区,分类施策,努力打造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的“示范区”。  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
期刊
引导社区青少年了解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出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有助于推动“非遗”重返当代生活,更好地弘扬、继承苏州千年的历史文化。  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的青少年大部分为新市民子女,鲜少接触苏州传统文化。社区引入专业教学资源,在家门口设立“非遗学院”,打造出一支具有“非遗”代表性特色的“景”致少年文化团。  一把苏扇陈情苏作技艺  近日,社区举办了“非遗”文化系列活动课堂之“感受
期刊
地处苏州核心区域的姑苏区正发力优化营商环境。4月23日,姑苏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总体部署《姑苏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现场发布姑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颁发姑苏区企业家人才礼遇卡……姑苏区正通過营商环境持续升级,努力奏响姑苏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1+4+3”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现场直击:记者注意到, 为进一步助力姑苏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期刊
阿米利亚诺,来自意大利,现任苏州尼依格罗酒店行政总厨,他深爱着苏州的温柔婉约和迷人的精致生活。  “十三世纪,我们的老乡,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赞誉它是名贵的大城,两座城市由此结缘。威尼斯和苏州均以‘水城’著称于世,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我认为作为意大利人,我来到这个东方水城工作是幸运,更是一种命运使然。” 阿米利亚诺说。  苏州和威尼斯是两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苏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东
期刊
嘉兴南湖,有一座湖心岛,在800亩水波涟漪的南湖上,静谧如一片绿叶,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湖红船,就停泊在一旁。慕名而来的人们瞻仰红船,聆听红船故事。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的93岁老党员邹家其,在一次南湖红色路线的参观途中,他与这艘红船不期而遇,从此结下一生之缘,在不断学习与研讨中践行着老党员的信念与毅力。  好学乐记,“红船精神”透彻领悟  邹家其1956年6月入党,已经有着65年党龄。邹老岁数大
期刊
城市活力,关键在人。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也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姑苏区人社部门正紧密围绕姑苏古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结合企业实际,主动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各类人才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努力为人才创造最優条件、最有力保障、最全面服务,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助力各类人才在姑苏城内成长、成才、成功。  场景一:“才”到苏州感知古城美丽  4月10日,“看姑苏·2021年首届姑苏人才古城健步
期刊
社区工作虽平凡,却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衣食住行;社区虽是自治组织,却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活力的“加油站”,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对破解基层服务力量薄弱、提升困难群众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工的能力和素质,白洋湾街道着力推进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在充分考虑社工成长规律、特点、需求后,创立“百创学院”社工培训项目,将逐步打造出一支讲政治、守规矩、
期刊
自孔夫子始,“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有识之士的奋斗之路,“金榜题名”亦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状元及第”更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姑苏自古文运昌盛,文士众多,吴宽、钱棨、潘世恩、翁同龢、洪钧等一个个苏州状元,青史留名。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苏州出了51位状元,数量之多、文才之名、家国之义,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一道文化奇观。  高中状元红袍加身,驾马回乡,好不得意,想不想来面对
期刊
5月9日,虎丘山景区西溪环翠内,茉莉花、白兰花和玳玳花正在美丽夜景中散发着迷人香气,虎丘街道、虎丘山风景区联合开展的“三花”文化推广活动开幕式正在此举行。开幕式上,启动仪式、情景演出、体验互动市集通过“夜花园”沉浸式体验的形式,拉开了“三花”文化推广活动的序幕。  赏景,在虎丘夜色中品“三花”  在虎丘赏“三花”,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体验,也是苏州人的传统。姑苏的春天,自古便是从虎丘和山塘赏花开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