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大海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大海,就被它的气势、力量、胸襟和神奇所折服。海很大,辽远广阔,与天相接,总让我有种错觉,似乎再站高一点就可以看到对岸。
  走在海滩上,赤脚踏沙,逐浪戏水,浪来人退,浪退人进。抓起一把海沙,顺着手心往下流,似乎心也要跟着它走了。坐在礁石上,人来人往,小船出航,层层波涛,拍岸轰响。不经意碎浪弄湿了衣裳也不躲不避等着下次浪再打上,贪婪地吸着腥腥的海风,我仿佛整个人都要溶进了大海。
  细细地读海,在海字前面加个大字,是对海的博大,海的包容最恰当的概括。
  大海博大,重云淡抹的天空之下天海一线,海呈现出了一道弯弯的弧形,这是海平面随地球的圆而形成,这一景象只有在宽阔的大海上才能看到;敢问天下圣贤,谁能算出这大海到底能容下多少海水,但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暴雨倾盆过后,不见海水上涨,久旱不雨之日,不见海水消退。
  大海包容,每天的潮起潮落,時时的海浪冲刷,不见海滩上的沙多,也不见海滩的沙少;不管是大人无意在沙滩上踩下的脚印,还是小儿在沙滩上堆起的城堡,海浪一来一去,便都荡然无存,海滩上照旧是如细缎一般。
  大海博大,何止是海阔凭鱼跃;大海包容,何止是海纳百川。海上可行万吨巨轮,任你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数月,不见岸边;海上可行小舟,任你搬桨摇橹,稳立潮头几时,便至小岛;海上可奋臂遨游,渡洋跨湾;海上可潜下深渊,斩鲨捉鳖;海里有丰富物产,海里有无数生物……只要你想做到,不一定是勇敢者,只要你想弄潮,不一定是海上人,便尽可到海上去。
  晨观沧海,圆日喷薄;海鸥翱翔,掠浪逐舟;疾风斜树,巨浪涛天;湾内泊船,帆樯如林;夕阳西斜,波光粼粼;月下归舟,渔家唱晚。你或是画家,或是摄影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素材,都可以成就你的“佳作卓著”。
  用心地品海,大海会赋予你想象的翅膀,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大海,无限的蔚蓝,掀起银色的波澜,柔美的体态,宽广的胸怀,风如影追逐,云朵紧紧陪伴。阳光普照,粼光闪闪,月夜谛听着呢喃细语,不用浓墨重染,就会使人不由自主地品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大海,无垠的浩瀚,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孕育了无限生机,养育了无数生灵。资源丰富,取之不竭,水的源泉,永不干枯,不用推敲琢磨,就会使人发自内心地悟出生命的真谛。
  大海,美的渊源,诗的浪漫,大地因此而更加灿烂。我们不仅要问,大海,你为什么呐喊?你有什么期盼?你有什么意念?你有什么留恋?在你愤怒时,你咆哮着吞没一切;在你怡悦时,你愉快地周游四方;在你忧愁时,你藏起不快和怨气;在你休憩时,你露出坦荡和美丽。
  品读大海,你会发现大海有讲不完的故事和传说。在海边任意找一个不起眼的贝壳,拿回内地,装饰的时候,搁在案头就能成为点睛的靓物;在海边随便拾一个不上数的海螺,拿回家乡,想海的时候,放在耳边就能听到阵阵的涛声。
  品读大海,你会看到大海有时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顽皮的冲刷着金色的沙滩;有时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慈爱地抚摩着大地;有时像一位严厉的父亲,波涛汹涌,咆哮着拍打着岸边。时而调皮,时而温情,时而严厉,无不时时述说着海的传奇故事。
  阳光依旧停留在我身边,海水的味道依旧让我沉醉不已,沙滩的热闹依旧让人感到温馨。海浪依旧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珠洒落一片,玲珑剔透。海风轻拂着这里的一切,滋润着海滩边的动植物。海涛声声,海鸥依依,宁静与喧闹竟如此谐和,不由让人想到愉悦的家园。
  望着嬉戏的游人,看着玩耍的孩童,瞧着悠闲的渔人,感受着海浪的冲击,仿佛千年的古文明一下子溶入海中,现在又释放出来,包裹住我,连空气中都洋溢着古典的温馨。这让我有了一种极为熟悉,却似乎早已陌生的感觉。仿佛这古典的气息隐藏在海中,就是为了等我。那种事隔千年的沧桑感,一种轮回转世的宿命感,注定相会的缘分感,全从海中涌了出来,绕住了我,扎入了我的心中,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在这儿生活过。若不是,又如何能如此深切地感知海呢?我想,在大海面前我们是渺小的,赤裸裸的,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尽情地倾诉吧。大海永远都能听到你的心声,它会给你回应,而且是那么的响彻云霄。
  啊!品读大海,才发现大海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一部翻不开也合不上的书。细细品读,让人流连忘返,意味深长。
其他文献
“零距离”,蓦然发现这是个流行语。到大街上找一找,在报纸上寻一寻,到网络里搜一搜,天啦,“零距离”竟然像铺天盖地云,刹那间向眼前滚来,大有“黑云压眼眼欲晕”的感觉。过去,不过是偶尔听一听,并不在意,偏偏这会儿,不知哪根神经错乱,竟要好好地研究起它来。  “黑云”太多,难以张眼细看,偶然看一下,就发现五花八门:商家庄严承诺,要为顾客提供“零距离服务”;明星们纷纷建立博客,要与崇拜者保持“零距离交流”
期刊
两千多年前,一个中国诗界佚名的诗人,潇洒凝练地在竹板上写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注定要流传百世的诗句。当你踏进大苇洼时,真可感受这位诗人心界的恢宏与感情的细腻。他那赋比兴的情调应该说是独特的,在他的眼里苇荡无比宏阔,是一处可寄托思念远方友人的最佳环境。    真正的苇洼绝然不同于诗人的纸上情怀。孟秋,大苇洼刚刚从连日炎阳的蒸烤后,有了一丝的喘息。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如
期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活跃在老百姓口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干什么行业,就指靠什么行业生活。说白了就是干什么活儿拿什么钱,它的本意很正统,无可非议。有人曾问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语出自何典?我查了几本成语词典:有的说典出《醒世恒言》,有的说典出《儒林外史》。不错,在这两部书里都提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总觉得不够“正宗”。前几天,我偶尔翻阅了明人沈黥所著的《双珠记》,才发现这可能是最早
期刊
恒河,繁忙的石阶    晨雾厚重,灯火残存,恒河水冷。船工、洗衣工,所有以河为生的人们都已下河了,古城瓦拉纳西的一天是从圣河开始的。   沿河大约建有165座石阶,从最南的阿西石阶到最北的石阶,延绵6公里。印度教的圣殿、佛塔、清真寺和民居,迷宫般的小巷,繁忙的店铺紧贴着石阶,风情独特。在离阿西台阶不远的河岸上,导游以当地语言和船工讲着价。不过数分钟,我们就踏上木船。从此向北,木船将沿着半月形的河道
期刊
关于《夜宴》的改编  □ 曹允迪    秋高气爽的大好时节,冯小刚导演斥巨资打造的巨片——脱胎换骨的转型作品《夜宴》,在社会上众说纷纭、喧嚣良久,人们充满强烈好奇和百般期待之际,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影片《夜宴》公映的第一时间里,笔者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步入了影院。当帷幕徐徐拉开,绚丽多彩的影像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展现在眼前时,第一感觉就仿佛有人在耳畔悄声说:影片颇富观赏性,与某些人恶搞、诋毁,甚至
期刊
一    叽叽喳喳是我们公司新来的女大学生。此女聪明俊俏,能言善辩,据说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辩论赛获得过最佳辩手奖。  工作之余,大伙听到的几乎都是她的声音,于是大伙送绰号给她叫“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说话动听,性格开朗,大伙都很喜欢她。我这个大男子也有点喜欢她。在公司里,人们都叫我“不语鸟”。因为自己平时少言少语,所以大伙才这样称呼我。不过,我这个不爱说的人却是有原则的。一个大男子,与其说得多,
期刊
亲爱的,我们同居吧。我一脸纯真地对浩哲说。  浩哲惊愕地看着我,眼里的意思分明是,云海刚走,你就耐不住寂寞了?  我说想得美吧你!你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云海走的时候拜托你照顾我,干脆我搬过来和你同住,你想要照顾我的话不是更省事了吗?  浩哲摇头说了一句“这样不好吧”,我便翻脸了,死浩哲,你个乌龟王八蛋,云海走的时候你是怎么对他保证的?你说过要让我开开心心毫发无损,等他回来的时候交给他一个完美如初
期刊
内容摘要:对于绘画之真实的探寻使得画家承担起一种严肃的使命感。作者通过游历、考察欧洲时对于印象派原作的观摩和亲身寻访画家故居,阐述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等的艺术发展之路,以此希望我们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得到启迪,即坚持写生的原动力是画家对a于绘画之真实的不倦探索,这种动力使写生不断焕发新的意义,不会因时代或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关键词:写生 探寻 真实    儿时喜欢画画涂抹,被选入少年宫学习,常有指导
期刊
无论社会民俗学研究,任何其他的学术研究,要能够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得到较多读者的认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集大成,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取得新的最高成就;一种是偏重于开创研究的新领域,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发现新的课题,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集大成者需要有扎实的功底;而发现新课题者则需要独具慧眼,能够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社会现象中发现新的课题,需
期刊
余家乐简介  1953年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90年毕业于加拿大McGILL大学研究生院。作品长年受邀巡展并被收藏于欧、美、亚、非洲的各国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主要作品《信使》联合国收藏,《旋律》美国白宫收藏。    面对造型古趣、结构奇巧的非洲木雕,艺术大师毕加索曾感叹未能亲临非洲大陆去感受这块神奇的土地,或许他的艺术创作将会展现出更为雄奇、奔放的视觉冲击力,对现代艺术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