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總书记在十九大上更是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新期望。以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214-02
   一、国内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第一次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是在1998年清华大学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1]进入21世纪,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创新、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一词也频繁在政府报告中出现,2015年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为了配合国家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了创新创业队伍,各高校也在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贡献力量。经过30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具有较大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由于起步较晚,经验缺乏,目前很多高校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时基本是在各高校之间互相参考借鉴,形式比较单一,有的高校只停留在完成层面,没有融入学校的地方特色,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比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得不到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创业激情调动不起来,他们就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门普通的理论课,忽略了创业意识和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2]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系统性的工程,从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意识和思维培养到模拟实践、成果转化,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筹备,每个环节都需要紧密衔接,并且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校发展,融入学校优势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锻炼平台
   目前阶段,较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是缺乏系统性的,有的高校只是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参赛任务,没有固化好学校的创新创业锻炼平台。笔者关注到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创业中心,但是在招募了创业团队进驻后,长期缺乏管理和指导,导致有些创业团队走不远,创业中心平台名不副实。而且目前高校拥有的多数是实体平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
   (三)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与师资队伍的质量分不开。目前,各高校基本在校内教师中招募一定数量的教师执行创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遴选创业课程的教师。虽然有些学校会聘请优秀校友、企业精英作为创业导师,但更多时候只停留在发聘书层面,没有更进一步的合作。而且,由于师资匮乏,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由刚进学校的年轻老师担任,他们自身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就不够深入,并且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造成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受限。
   二、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思路
   (一)坚持办学理念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自1985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采用校企多方联合办学的模式,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与优势。[3]办学30多年来,服装学院已经向社会输送了近六千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广东地区乃至全国服装生产、零售、贸易、品牌企业,大多数已成为服装企业的骨干。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积极评价,《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以较大篇幅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明确办学模式
   学院以“校企合作,实现国际化”为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服装学科与国际发展接轨、教师合作交流和学生成长、成才,创设开放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学院办学伊始就得到香港旭日集团的鼎力支持和指导,部分课程直接由香港理工大学教师授课。有的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长期植入国际化基因,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学院还多次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学院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每年派出若干名优秀学生到国外和境外高校交换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创新创业教育拓宽了新思路。
   (三)牢记培养目标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课程板块式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1.开展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
   从2012年开始,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根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提出或直接邀请知名服装企业骨干、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名师、杰出校友等进入教师课堂,围绕该专业课程涉及的创新创业知识,开设高级定制运营管理、家居服流行分析与设计等系列讲座。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有将近80%的课程,都采用了嵌入式教学的模式。在嵌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首先,任课教师全程参与,有助于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建立联系,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能力打下基础。此外,在嵌入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互动,有助于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了解到服装行业企业最新资讯,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机会。企业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课程设置和综合素质水平,为企业设置今后的招聘条件提供参考。    2.开展课程板块式教学模式改革
   2011年,根据学院当时的实际情况,组建了内衣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该团队把课程的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队进行管理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通过课程板块式教学模式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全局观念,又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四个三模式”助推创新创业教育
   (一)实现“三项工程”,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为了搭建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挥了自身优势,实现“三项工程”,每一个实验室对接一家企业或公司、每一个教学团队对接一家企业或公司、每一位教师或学生都要到企业挂职或实习。目前,学院的15间实验室均有与之对应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实验室、工作室、教学团队提供技术、软件等支持和帮助,同时企业也获得技术使用的检验效果,以及人才招聘优先权,实现互惠互利。学院还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训练,在挂职实践中,教师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成长。
   (二)实施“三个结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师资建设上,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实施“三个结合”聘请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即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重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目的是做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无缝对接”,学生进企业实践之前,将由企业主管和骨干研讨出课程设计等培养方案。学生进企业之后,学校聘请的指导老师将为学生开设讲座,并承担一部分的专业课程。相当于学生在校内、校外拥有“双导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实现“三零目标”,为企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学、研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的教育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的“三零目标”(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差异、毕业生进企业工作的零适应期和企业二次培养的零成本)。学院采用“将服装企业请进来”的方式,让服装企业全面参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成果转化等过程决策,紧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创业锻炼平台。
   (四)强化“三类竞赛”,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基石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了专项经费支持参加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同时,服装学院把举办、承办各类竞赛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了有影响力的“三类竞赛”,即每年承办一次国际级赛事、举办一次毕业设计大赛和课程專题展览赛事。此外,还积极与企业共同举办各类专业服装的赛事,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平台,同时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拓展,使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2020毕业生的求职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雪钧.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3-116.
   [2]石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5(18):259-261.
   [3]彭永宏.惠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4.
   [4]杨杰.“双创”时代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7,1(35):88-91.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由于薄弱学校保守校园文化阴霾难袪、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落地不实、教师教学质量监控观欠缺等原因,导致集团学校内部文化冲突。同时,薄弱学校学生也对集团校本部教师教学方法、学生观和教师的自我评价提出挑战。为此,要细化管理部门的规则,关键人物要重视柔性管理、注重提升集团学校的整体文化,集团人员要重视行动背后的责任。  [关 键 词] 高中;集团化办学;矛盾;访
期刊
[摘 要]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即教书育人。高校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肩负着培养大學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任务。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途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卫生检疫学课程为例,论述了在该课程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中嵌入课程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践表明,将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授课,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
期刊
[摘 要] 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应用型课程可以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在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满足岗位的需求已经逐渐成为需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全媒体营销课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并且可以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改革路径。  [关 键 词] 岗位需求;职业发展;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全媒体营销课程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福建工程学院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自主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了“机械基础”“材料基础”“材料成型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制品生产”五个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模块,探索适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运行和管理模式。  [关 键 词] 虚拟仿真;材料成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2000—2020年知网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改革、模式与体系、运行与保障、评价与实践基地建设等视角综述了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呈现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走向进行以下预测: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建设将更体现专业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和职业证书考试为抓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三课堂”结合开展实践教
期刊
[摘 要] 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结合时代背景,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的翻转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研究。主要分析独立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特点和微课如何有效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独立院校;微课;信息化;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根据“OBE”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以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为引领,全面分析样板支部建设的意义,明确样板支部建设的目标,探索样板支部建设的路径,旨在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关 键 词] OBE;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线上教学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教学模式,具有便于管理、便于考核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线上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不断探讨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电工基础这类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的实现更是变得困难。分析线上教学的时间过程以及线上教学的优势与问题,为更好地解决线上教学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网络教学;中职院校;电工基础  [中图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开发与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广西岑溪市牛娘戏为例,从设置教育活动目标、收集与筛选资源、开展活动、评价活动效果四个方面论述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牛娘戏文化资源的实践过程,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牛娘戏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建议。  [关 键 词] 本土文化;牛娘戏;集体教育活动;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相关研究表示,如果会计岗位仅依靠知识及程序来支撑,那很快就会被机器人或者计算机所取代,剩下的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也会变得不清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日益显现。鉴于此,高校会计教育也面临较大的压力:其一,高等会计教育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其二,高校地位受到社会其他资源的挑战。面对如此压力,高校应当如何做,需要经过严谨考虑,并将其贯彻落实。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