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多年,校外有大课堂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1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正值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时,一群大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只见他们有的一边观看展品一边不停划动着手机屏幕,相互之间还用手语比画着;还有一些同学戴着耳机,在解说员的引导下认真聆听展品讲解。他们都是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聋哑或盲人大学生。
  当然,这样的特殊观众不是每天有,但抗战馆与高校的结缘却有多年了。2021年为了庆祝建党百年,抗战馆更成为高校思政课的校外大课堂。 


两岸四地大学生参访交流团参观抗战馆

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6月26日下午,抗战馆与北京联合大学举行了合作签约暨北京联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随后抗战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亲自带领联大师生进入馆内参观。这次馆校合作的约定,主要是双方依托《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采取专家示范现场教学与任课教师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把高校的思政课和党史课堂搬到抗战馆里,同时把馆中的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上。
  罗馆长从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等方面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华民族走过的抗战之路。馆内大量的图片、实物、文物、模型都向同学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惨痛历史。
  2021年,抗战馆举办的“学百年党史 忆烽火岁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活动,像是及时雨,成为了高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活动共设三个环节:重温入党誓词、展览内容重点讲述和“我想对党说句话”寄语,都适合高校思政课、党课和党日活动的需要。抗战馆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忆抗战 学党史 强党性”讲坛和由馆内外研究人员主讲的抗战时期党史专场讲座,也是难得的高水平党课和思政课。
  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来馆参观的人减少,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平台的搭建,受到了高校师生欢迎。这一平台是由几年前服务于大学生的“特色党课”活动发展而来的。还在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抗战馆就把“怎样调动和利用好馆藏红色资源,真正将党课送进青年大学生的心坎儿里”作为重要课题,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为高校提供了党史课的“菜单式”服务——建立专家资源库,并提供课程“菜单”,高校可选择课程进行预约,也可依实际需求协商课程内容。2021年配合党史学习教育,这一活动平台发挥出了新的效能。
  为满足高校党建和思政课需求,抗战馆还精心设计了“看、听、悟、讲、研、行”六方面内容,通过引导大学生看展览、听讲座、讲心得、悟真理、带研学、促践行,打造了情境化、故事化、体验化、生活化的党课教育模式,还有针对特殊学生提供的“因人施讲”“辅助设备”等服务。

启发式讲解引共鸣


  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活跃,理解力强,在他们参观时,如果按常规讲解,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抗战馆除了探索请高校教师和专家主讲外,还选取更多与青年有关的展品和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讲解。
  “我回去得把《亮剑》里的这段再仔细看一遍。”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抗战馆展览陈列部文博馆员韩小昆的讲解,同学们一边对着展品小声交流着。能引起这些大学生观众的探知兴趣,是韩小昆最乐意的。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讲解水平,韩小昆没少琢磨。就拿展厅第三部分击毙日本中将阿部规秀的那门山炮(复制件)来说,他在介绍时就特意引入了大多数同学都熟悉的电视剧《亮剑》,因为其中迫击炮击毙日本中将的片段,就来源于这门山炮立功的黄土岭战斗。这样一讲,这门“炮”就活起来了,离同学们的认知一下子近了许多。不少同学与这门炮拍照留影并当场查阅资料,图文并茂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发上朋友圈。
  “党史学习教育中,展品直观,有说服力。”正如韩小昆所说,同学们在抗战馆认真读取展品中的抗战史,也用心体会着抗战时期莘莘学子的爱国情: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奋力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之呐喊;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体日记中记载的同学们组织表演抗日救国剧为抗战奔走呼号;西南联大学生于战火辗转中仍不弃学业,更有爱国学生怀揣信仰,奔赴延安……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引发同学们内心共鸣。
  “我们都曾经在语文、历史等课堂上接触过这段历史,但当大家来到抗战馆看到图片和实物,听到讲解,心里还是感到十分震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学生曾翔月道出了许多大学生观展后的共同感触。丰富的史料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记,也向同学们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有的大学生在多次走进抗战馆后,已由一个普通参观者,变为一名抗战精神的传播者,怀揣爱国爱党之心,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将红色的火种继续播撒。李子叶曾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她于2015年11月加入了抗战馆志愿者队伍,此后就经常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来抗战馆为参观者提供志愿讲解服务,讲解服务时长累计502小时。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后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馆校合作拓展新空间


  2021年7月7日,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抗战馆唱响。首都大学生合唱团的深情演绎打动了在场的群众,不少人跟随旋律唱和。在弹痕可见的宛平城墙下,这样的歌声穿透时空,格外动人。这也是近年来馆校合作不断摸索、创造的成果展示。
  抗战馆宣传教育部要秋霞主任介绍说:由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首都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每年“七七”抗战纪念日都会来这里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他们不仅演唱实力出色,而且他们会将对历史的感悟与理解融入歌声,传递给听众。
  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抗战馆与高校努力拓展合作空间,进一步打开红色文化传播的视野。双方在现场教学、展览讲解、文献整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互动,并将依托抗战馆红色资源构建起来的思政课堂延伸到馆外,送到同学们身边。
  2021年6月29日,由抗战馆和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主题巡展在北京理工大学艺术馆开幕。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抗战文化”“以文艺为刀枪吹响抗战号角”“领导文化抗战凝聚民族精神”三部分内容,让师生们系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创设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2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出大批政治、军事和文化技术干部的情况,从而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抗战的重要作用和对文化抗战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么做,就是希望我们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希望我们一起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努力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奋进!”罗存康如是说。
其他文献
最近遇到两件事,把我的思绪拉回了求职季:一件是一个学姐向我抱怨,她后悔之前做出的职业选择——她放弃了在北京的媒体工作,选择回家乡的一家国企工作,却因为不喜欢的工作内容而懊悔不已;另一件是曾经的一位高中同学最近面临秋招,问了我一些关于招聘的问题。回首一年前的自己,同样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好在最终有了不错的结果。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初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时,大多数人都是无所适从的。去年七八月开始,各种公众
期刊
校园招聘是我们求学阶段最后一门必修课,当然也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大考之一,因为它不仅考知识,还要“考”特质、能力、价值观等方方面面。面对扑面而来的校招,不少毕业生被打乱了节奏,仓促应战、节节败退。其实,校园招聘这堂必修课,还是可以“划重点”的,需要我们摸透它的脾气,掌握好节奏,看清新趋势,实时调整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北京发布引进毕业生新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校园招聘又有哪些新趋势和新变化需
期刊
2018年10月,我拿到小红书社区运营的实习offer,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互联网大厂实习旅程。认清角色和定位  小红书的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新天地,社区运营实习岗位,主要负责小红书社区的内容生态。在小红书的实习,让我以一个见证者的视角,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飞速运转。这里有扁平化的公司氛围,可以在会议室里与前辈们头脑风暴,迸发出更好的想法;有迷人有趣的公司文化,那些在校园里未曾想过的活动、明星见面会,在这
期刊
我与算法的相识  我本科是学数学的,考研时班里大概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是继续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另一部分则是跨专业考金融、计算机之类的研究生。我当时并不想一直从事基础数学的研究,又觉得跨考计算机难度大,无法将自己数学专业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最终选择了统计方向。一是因为感兴趣,二是因为统计方向专业课和数学的相关性很大。考研期间,我并没有透彻了解应用统计专业的就业范围。  研究生入学后,师兄师姐介绍说,
期刊
明晰就业“高质量”  什么是高质量就业?不同的主体会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不同侧重的答案。  从国家的角度说,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就业过程,最终实现人才的积极流动,让需要的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能够招聘到最需要的人才,让高校毕业生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高质量就业。  从毕业生的角度说,学有所用、收入稳定、发展空间大,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好,就是高质量就
期刊
大学时光恍若白驹过隙,眨眼间我已离开校园迈入职场,在秋招过程中收获花旗银行、中信证券、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公司的offer,最终我选择了花旗银行。“摸着石头过河”  刚进入大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形形色色的社团以外,无外乎收割各种海内外名校和工作offer的学长学姐了。我记得大一第一次参加学院主办的交流会,一位在国外深造的学姐,给我们讲述她在
期刊
9月24日晚,雖然下着大雨,比亚迪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宣讲会现场依然热烈,同学们专注地聆听总部人力资源经理讲解比亚迪在全国各地的企业类型、人才需求与发展前景。  比亚迪是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南京、天津、成都等地都有分公司,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因此人才需求的类别也非常多,如工商管理、建筑学、数学、电气、计算机、自动化、材料、设计学、光学工程、汉语、
期刊
期刊
2020年秋天,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选择暂别考古行业,去参加企业秋招。  9月,国内往年“秋招”开启的时节。彼时的我还在意大利的家中,疫情让企业全面开启了线上面试,这倒是让身在海外的我无须飞回国内奔波于招聘现场。像诸多毕业生一样,我也期待到互联网、通信和地产这几个行业的大厂去试试身手。没想到的是,曾经秋招“金九银十”,但2020年的9月,顶级企业招聘都已进行到了中后期,要想赶上末班车,我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