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影响评价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展开探讨,并评价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和茵栀黄联合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蓝光照射和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根据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清相关指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白蛋白;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血清相關指标;影响
  为进一步探讨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以下展开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实验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15例,最长日龄7天,最短日龄为2天,平均日龄为(3.45±2.21)天。对照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最长日龄6天,最短日龄为3天,平均日龄为(3.39±2.17)天。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如性别与日龄指标,在SPSS19.0处理基础上发现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蓝光与茵栀黄(国药准字:Z20030028 批准日期:2010-04-26 生产厂家: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Yinzhihuang soft capsule)联合治疗方案,蓝光选择间歇性照射方式,每天照射的时间控制在8-10小时,患儿连续治疗2-4天。与此同时,每天服用三次茵栀黄,每次剂量为1克。
  实验组采用蓝光与白蛋白(国药准字:S10970046 批准日期:2015-12-09 生产厂家:中科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Human Albumin)联合治疗方案,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摄入白蛋白,以患儿每千克体重1克的剂量为标准。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所研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的比较与分析了解到,接受治疗后,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1]。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1g白蛋白可与16mg胆红素联结,因此用白蛋白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细胞损伤的作用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尤其早产儿或重度黄疸儿[2]。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方案,血清相关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显著,应用可行性突出,能够使患儿黄疸症状得到缓解,为患儿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使患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改善,促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3]。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7-268.
  [2]朴梅花.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5–306.
  [3]孙晓琳.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4):179-1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眼八卦针法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10日到2018年5月10日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1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均采用眼八卦针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8.04%。经过眼八卦针法治疗后,51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痊愈,临床疗效显著,占82.35%;8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占1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治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 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即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参照组(n=53),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最终检验结果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54例。以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组间检查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子宫肉瘤、宫腔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纳入伴随血性分泌物或血色白带;已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一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实验组以及为基础加用针灸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差异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设定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患者40例,设定为观察组,设定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患者10例,设定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期碎石成功率(19%)、肾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内科接诊的116例KOA患者档案资料,以时间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中药内服治疗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效果更高(88.33%vs.76.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更少(5.00%vs.10.7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建模组,首日每隔24h给予脂多糖(25μg/kg)腹腔内注射,共2次,次日每隔24h给予甲强龙(45mg/kg)肌内注射共3次;B、C、D组都为治疗组,B组建模成功后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2.5mg/kg)灌胃;C组建模成功后每日给予阿托伐
期刊
摘要: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对其预后具有现实价值。由于本病病因不明,分类诊断标准也未达到高度的统一,目前仍缺乏快速特异的单一检查项目。近年来,多方面研究发现抗涎腺导管抗体、B细胞活化因子、抗α胞衬抗体等检验指标,以及腮腺超声、腮腺MRI等影像表现,均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结合近十余年的文献,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新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诊断方式,进展  干燥综合征(Sj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口服联合荆芥水煎液外用治疗阴道滴虫病的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阴道滴虫病患者1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患者采取替硝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82例患者荆芥水煎液阴道外用。观察治疗前后164例患者血清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4、IL-10水平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中的有效率以及对不良反应率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抽选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而试验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