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读,何以知人论世r——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为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总会想到诗词歌赋,总会想到唐诗宋词.无论是从体裁上来看,还是从时代上来看,诗词总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延续着文脉的载体.在感受古诗词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这些作品也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通过这些作品去感悟作者是如何知人论世的,然后再跳出作者的视角,形成属于自己的、同时又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观点,应当是对这些经典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目标.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其地位举足轻重,但现状却着实令人堪忧.许多老师没有系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什么样的文体就直接套用“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四段模式,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言文字运用是检测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它不仅检测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也检测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优劣.检测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写作.以前,高考作文的文体要求常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现在,高考作文的情境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文体选择也越来越多样,有书信类、演讲类等,但无论是怎样的文体,高考考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目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迅速地普及和广泛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就以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入,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要想将这样的教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并非那么简单,需要老师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力求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意识的增强,写作水平的提升.在这
期刊
在信息繁杂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文本信息,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解读,感受文本的魅力,挖掘文本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一线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讲,这便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策略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即让学生在面对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本时能做到高质量的梳理信息,充分挖掘其内涵,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强审美能力等目的.做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积极探索,高质量带领学生解读好文本,实现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更好提升.
期刊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这一字道尽离人心中若秋般落寞的情绪,在游子心中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对母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怀.在将士心中,乡愁是故国的眷恋,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哀伤.乡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无论男女老少与国家区域,亦没有文化、民族、区域的界限.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本质,从古至今衍生发展的家国之情本质上便是乡愁之情,是被离散的现实或眼前的景色所扣动的心弦.余光中《乡愁》中的感情便是如此,从个人层面来看是思乡游子的悲伤与落寞,从社会层面看便是千千万万背井离乡之人渴望祖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看图写话作为写作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看图写话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突出.鉴于此,作为老师应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思维导图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维,确定写作主题并拓宽写作思路.将思维导图与看图写话相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水平和效率.
期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指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美文中有钟离毓秀的自然造化之美,也有歌咏山水篇章的审美与心灵之美.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山美、水美的景色之美的教学,还要加强对文学审美和思想情怀的文美的引导.
期刊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以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为起点,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审美感悟能力.学者罗森布兰提出:“理解性阅读,指的是读者的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可量化的知识学习.审美性阅读则指阅读过程中读者因文本而产生的情意和感受,是很个人化的,讲究质感的.”审美性阅读十分适合用于文学鉴赏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大家掌握各种鉴赏作品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期刊
《不求甚解》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文,也是马南邨先生针对大众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杂文.杂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虽然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但是要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依然具有挑战性.
期刊
《祝福》是小说集《彷徨》的首篇作品,创作于1927年,真实而深刻还原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面貌,辛亥革命虽然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未被完全摧毁,底层人民仍然受到封建礼教以及宗法观念之束缚.这一时期的鲁迅从辛亥革命成功的狂喜中转入对革命的失望以及怀疑,从他将小说集命名为《彷徨》就可以看出鲁迅当时的内心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