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遇上“80、90”后师生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趋向。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的成果都是人。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校长是否目中有人。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80后”教师比例逐年提升,在一些学校甚至已接近半数。当校长遇上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教师和同为独生子女的“90后”学生,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校长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和碰撞?面对“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校长该如何出招?
  两大“碰撞”
  一、传统与个性的碰撞
  西方有句箴言:“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一个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校长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一个理念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一个蹩脚的观念也可以抹杀一个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校在管理中所面对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成了校长们的心头难事。现在校长多数是“60后”,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让一些校长误认为“一招鲜吃遍天”,这种因循守旧的管理方式让一些校长认为现在的“80后”老师太自我,现在的“90后”学生太难管。
  随着整个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孩子往往会看不惯学校的一些管理方式,而一些老师也会对一些校长的管理方法嗤之以鼻。这就形成了校长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等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一向被视为教育对象、管理对象的学生,其地位一路飙升。一些教育界人士和舆论大力倡导“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是上帝”等有失偏颇的教育信条,使得现在的学生也越来越难管理。
  现在的“90后”学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喜欢颠覆传统,个性张扬,往往不再内敛,善于表现自我,敢于秀出自我。但往往缺乏责任心,叛逆心理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传统价值观,只要一说教,一些学生就喜欢颠覆,都要“结果”掉。
  正如那位“跪在国旗下流着泪劝700余学生要好好读书”的校长,初闻心酸,心酸于校长的良苦用心;再读无奈,无奈于我们的教育手段竟然已贫瘠拙劣到如斯地步;不解于跪着的校长怎么能教育出站立的学生,下跪的教育,算是神马教育方式?
  把下跪当成一种教育手段,这不仅不严肃,而且以这样的极端方式迫使孩子们产生负疚感,与教育的快乐属性相距甚远。所以,对于下跪劝学的校长而言,也许是一个好人,但算不上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尊师重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久而久之,校长往往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是现在一些校长时不时发“官威”,相对来说更为“霸道”。但如今的教师和学生更渴望平等和尊重,所以时不时就会出现挑战校长权威的事件。
  在管理中有许多经验、规矩,可能是许多年的传承或约定俗成。如果我们不加思考、选择地运用,可能会使管理工作因循守旧。管理需要做好破与立。无论是破还是立,其遵循的标准就是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依据规律,才能破成,才能立定。
  二、旧知识与新信息的碰撞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是8年,70年代减少为6年,80年代缩短成3年,进入90年代以后,更是1年就增长1倍。人类真正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现有知识每年在以10%的速度更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想靠学校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
  从现实来看,我国校长的出身不尽相同,有的是讲授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师,有的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有的来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校长甚至来自企业管理岗位。但是,学科教师出身也好,行政管理出身也好,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天然地存在短板,知识体系已经显得“陈旧”。
  只有会读书的校长,才善于发现自己的短板,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学校发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校长弥补自身阅读的短板,就是消除学校发展的盲区。
  据调查显示,校长阅读情况堪忧,半数以上的校长很少读书,观念更新慢,对新知识、新观念、新文化接受程度低。有专家认为,“当前校长多忙于行政事务,读书时间没有保证,阅读缺乏计划性,更谈不上系统,可谓当前校长阅读的最大短板。”现在很多校长只读上级下发的资料或校长培训班的培训书籍。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读书在校长的生活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对读书还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型、粗放型层面上,自身人文素养不足,难有一校之长所必须的儒雅大气,无法成为教育思想的领导者。
  与校长恰恰相反的是,现在的“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知识。现在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微博、微信、微博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在更新,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60后”校长只能暂时“以逸待劳”,长久下去必将失去“人心”和“威信”。
  作为学校校长,首先要成为教师之师,必须对教育前沿的一些信息,必须掌握。对各种教育现象,必须有自己的冷静观察与思考。校长一定还必须是一个上课的能手。没有专业水准,哪个老师听你的?光有行政权威,没有专业权威,教师只是表面上的应付。
  作为校长,不要成为学生眼中的“菜鸟”。正如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一些孩子,他就不要念书,他就喜欢跳舞,他们喜欢跳舞,那个街舞跳得不要太漂亮。正如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凌宗伟校长所说:“有的孩子不要读书,就专门搞文艺创作,还搞个什么少抄本,实话说,他们写的那些东西有许多我看都看不懂,然后呢你跟他们聊,他还说你菜鸟,说这个叫朦胧,这个叫后现代。遇到这些孩子你怎么办?要给他一条缝隙啊。那些喜欢写作的,学校免费给他们出作品集,那些喜欢跳舞的,我们把学校的课间操全部废掉,大家都跳舞。”   管理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不仅来自知识和智慧,同时更需要相互的了解和理解。作为校长,如果不了解教师和学生,如何来管理呢?
  三个“跟上”
  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的校长出身于教学第一线,有着较强的教育领导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社会公关、筹集经费、校园安全或者解决教职员工后顾之忧等方面。当然,这些工作对于学校建设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毕竟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校长不应远离教师和学生,不应失去教育者的本真角色。
  一、跟上师生,做“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当时时刻刻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精神影响,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这既是校长有效工作所必需的,也是校长工作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作为校长,首先要了解孩子,要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特征如他的思维倾向、兴趣爱好、才能和禀赋等,就谈不上教育。如果作为教育者的校长不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来了解和认识儿童,则把握不住教育的发展规律,对学生的管理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视,应该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主动认识和了解孩子,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校长是最优秀的教师。“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精益求精,每天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技巧,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学校的校长应能够教授给教师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通过影响教师去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现代学校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让那种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生根。而这种经验的创造者,应当是学校的校长。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向学校的教师传授有关教育的观点、教育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的信念。否则,校长就不可能领导教师。
  二、跟上知识,做“勤学者”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工作的好坏与校长有着重要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核心,管理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当好“核心”,如何管理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成为一个成功的校长,的确值得每一位校长深思。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校长,不但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更应该时时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只有做到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一个成功的校长不能只凭一股子力气,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比别人跑得快,学得快。
  “校长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首先应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事务方面,他就有跟不上教育科学最新进展的危险。为此,在工作中,校长应该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从实践中总结提升、与同伴的研讨和交流等途径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洞察力,丰富和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观念者与领导者,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因为学校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在这种知识比较浓厚的环境和氛围中工作,只具备一般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难以服众,所以中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修养及精湛的管理观念业务技能。校长即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有是教育的专家,并能积极学习,了解各学科特点,善于沟通,不断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
  三、跟上时代,不做“菜鸟”
  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频率剧增,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所学校,只有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没有教育科研,就不会有教改;没有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便没有发展的动力。中小学校长应努力成为科研型校长,通过教育科研,使学校管理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使自己成为熟悉现代学校管理的教育管理专家,而不是教育管理的“菜鸟”。
  现代社会对校长要求很高,而且这种要求是全方位的,因此,校长的素质也必须是全面的。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和新问题结伴而来,只凭过去的“经验”是行不通的。
  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校长的办学追求上。学校的现代化首先是校长和教师观念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差异,但校长追求一流的精神却没有先后。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容忍投入上的不足,但绝不能容忍观念上的落后、管理上的落后和师资建设上的落后。一所学校的环境、硬件设备可以不如人,但人的素质不能甘于落后。校长要“立足学校,面向世界”,善于捕捉代表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思想、新观念,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教育的问题,能够预见教育的未来,能够以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观去影响教师和改造教师,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转变。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  师德当然应该有底线,师德底线对于提升教师素质、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学生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然而,师德底线好说却并不好划——在现实中,这条线该是条什么线?该怎样划才能看得见摸得着?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常与一些校长打交道。在交谈中发现,不少校长经常在外开会、培训、参观考察,而很少身在学校。与一些校长一起外出时,我亲眼目睹有的校长手机基本上不离开耳朵。最多的一天电话有几十个,最长的通话要半小时。这样的校长,理论上一天也不能离开学校,因为从电话的内容可以知道,他是在进行着“遥控指挥”。但即使是身在学校,也是种种事务缠身,没有多少时间在研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这让笔者不得不产生疑问
期刊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只雄狮带领的绵羊部队可以成为一支英勇的部队,而一只绵羊带领的雄狮部队必定是一支无作战能力的部队。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所学校因有一位好校长而迅速崛起;也因有一位庸碌之辈而一落千丈。反映出了校长对于学校生存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校长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命运,校长的责任心、荣辱感是办好学校的基
期刊
谈起企业经营管理,时下最流行的便是流程管理,很多企管类书籍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流程范式、实操工具、规范化样板。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带给世界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们同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电子元器件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冰冷的灿烂文明。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大国,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华丽转身,但西方规范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中国仍遭遇水土不服,为什么它们仍难以融入中国企业的血脉?  东方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期刊
高考前后,对高考的关注这很正常。不过,在高中校园里陆续出现了“以死相拼”“杀气腾腾”的雷语面对高考,这就有点过了。现今高考早已摆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境,如今的高考升学似乎有把考生一网打尽的样式。上大学不再是难事,简单地说,高考不就是一次升学考试么。对于考生来说,高考过后还有更漫长的人生路要走,即便考上了大学,也仅仅是人生一段新的学习旅程的开始,高考过后还是学生,他们依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挫
期刊
学校中的标语就是这样一种话语,它以科学、理性的面貌出现,对学生实施规训和管制。从形式上看,一条标语就是一个警示、一种劝告或暗示,是被默认为正确的真理,其目的就是教人服从它、认同它;从内容上看,学校中多种多样却又千篇一律的标语无非是在宣扬同样的主题,即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对纪律的遵守或对制度的服从。这本无可厚非,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这也是必要的,但当这些都被作为目的而不是原本的手段时,教
期刊
因为理想,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理想,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理想,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理想,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  肖明华的办学理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终身成就,致力于创办成“绅士淑女的摇篮,素质教育的窗口”的学校——用理想的教育去践行教育的理想。  心怀理想,方能追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构思新颖,内容丰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增长知识,非常适合现在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但新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在认真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后认为,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学生和新教材融为一体,确保
期刊
“必须把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真正纳入基础教育序列之中,把村级集体幼儿园建设纳入到中心村、重点村规划建设中去,像对待九年义务教育那样,给予幼儿教育应有的地位,从政策上给予足够的保障和支持,从而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工人文化宫教育培训部部长向惠玲说。  在她看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福利
期刊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现象如多米诺骨牌,由一个人倒向另一个人,由一个行业倒向另一个行业,最后会让整个社会的道德世界坍塌。这种功利化的现象是社会群体“物化”和“急功近利”的缩影,是当代集体的无意识。我们不能只对教育者求全责备,一味要求我们的教师“崇高”、“神圣”。  师德出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受社会、学校等诸多环境的左右。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逾7成的公众,都将师德问题的原因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