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字左右记叙文写作浅谈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文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写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这不仅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切合考试时间安排的实际,同时也保证一篇文章以较为充实的内容表情达意。因此看来,掌握六百字左右记叙文的写法实在是广大初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要写好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线索要单一一点
  
  记叙文都应该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在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里,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容量决定了它宜于选择单一的线索,否则就容易出现内容杂乱、字数超出要求范围的情况。笔者曾拟一作文训练题《你是这样的人》,一学生写作此文时记叙一小缝纫店老板十年如一日服侍瘫痪的婆婆,同时也为广大顾客热情服务,两条线索都展开来写,均很细腻动人。但是有限的时间内,作者已写一千多字,仍未结束,虽然写作的功底不错,但是远远超过字数的要求和时间,且结构残缺,若遇中考时则无疑是“冷宫”之客。试想,假若作者只以其中一条线索来串结全文,文章何至于落到这种地步呢?
  
  二、开头要简明一点
  
  文章开头应该去掉套话,而切中文题,开宗明义,以简洁的语言引出下文,绝不能在空洞的套话里绕来绕去,再展开叙述。一篇文章很可能拉得老长,考场上完全有可能出现“时终而文未竟”的局面,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开头,简明些。
  
  三、切入要巧妙一点
  
  一篇六百字左右的文章一般只能详写两个片断(最多三个),其他内容只能略叙。这样巧妙切入就更重要了。笔者曾拟题《勇气》,一学生是这样切入的:“我站在老师门前手举起来又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唉,我实在没有勇气敲开老师的门哪!” 然后介绍为什么要敲门道歉。重点写老师无微不至照料生病同学带给“我”的震撼。结尾写道:“老师的举动唤起我的良知,我有什么不能说的呢?暮色苍茫中,我鼓起勇气,走向老师屋门口……”正是由于从事情的“中部”切入,节省了笔墨,增添了情趣,优化了结构,强化了中心。
  
  四、高潮要动人一点
  
  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应在高潮部分作为重点段精描细写,并在此之前做好事情发展的铺垫和感情的积蓄。这样,高潮才可能作灿烂的火花光耀全文。例如,福建厦门市2001年中考佳作《妈妈,我想对你说》里开头请妈妈“不要让所有的苦楚都藏在心里,不要把所有的艰难都独自忍受”,铺下感情基调。随后交代爸爸死后,妈妈独自撑起家庭重担,她一再强调自己:“有份好工作,每个月有五百多块钱的工资”。文章高潮是星期天“我”在商场楼上无意中发现原来妈妈早已下岗卖报纸了。文章细致描写了妈妈在风尘吹拂中,一动不动地怀揽报纸的情态,迎面一辆自行车倒在妈妈身边,随着报纸随风飞舞,妈妈无助的喊叫声让“我”心颤。作者接着写道:“我看见你呆立在风中,又痛楚地坐在地上,头低在两膝之间,肩膀在颤抖。我仿佛听见‘嘤嘤’的哭泣声,我再也忍不住,冲下楼去……”作者生动描绘了高潮部分各个细节,确实起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为文章增色不少。
  
  五、语言要鲜活一点
  
  对于六百字左右的中考作文而言,应以片段性和局部性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为主,可以是风趣幽默的“移用句”:“家里来了客,那美味佳肴就像兄弟姐妹一大群,齐唰唰地来到桌子上,客人走了,你看‘计划生育’起到作用了,一碗好的菜成了独生子女了”,让人忍俊不禁,可以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气势雄壮,动人心魄,还可以是思想深邃、含意深刻的哲理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引用句等,这些句子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年第12期上发表的《项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中,毕泗建老师对项伯在鸿门宴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但他把项伯当作项羽的部下来看待,并加以“内奸”恶谥,这却为我们所不敢苟同。  先看毕泗建老师对项伯、项羽叔侄身份的论述:  “项羽项伯侄叔二人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反秦的历史风暴使项氏家族卷入了这场斗争。项羽在军营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可自立为‘西楚霸王’,但在家族中
期刊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题材:抒情主人公因为某件事辗转难眠,甚至夜不能寐,直至整夜失眠。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现结合高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其他相关诗歌,将其中主要的原因及表现陈列如下,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启迪。    一、壮志难酬,夜生悲愤    中国古代诗人多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而积极入世,有的甚至怀揣“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大梦想步入仕途
期刊
伊万·马林诺卡斯基,1926年生,丹麦诗人,主要作品有《暂缓》等。  我第一眼就看到诗歌标题中“世界”两字,心想世界那么大,然而诗歌是那么短小,只有五行四句话,诗人能作什么交代呢?读罢全诗,我却思绪万千。诗中的第一、二句诗人平静地叙述了世界变迁的真相。那种代表古老传统文化的“教堂”、“古堡”已淹没在象征着现代商业和文明的“摩天大楼与工业烟囱”里,不再耀眼,少人问津甚至不能自拔。第三句是诗人对世界道
期刊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认为:“课堂教学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也正是提问的艺术。提问方式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下面谈谈
期刊
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和训练形成的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比较固定、能下意识、自动化动作水平的特殊倾向。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便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才能从“学会”到“会学”,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新课标明确
期刊
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语文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阅读就是它的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有的时候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漠视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时间读,没有方法读,没有兴趣读,没有好书读。  首先,没有时间读。课堂上,有的老师为完成预设、展示素质等目的,任意压缩学生阅读的时
期刊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课。这节课教的是徐志摩先生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其教学安排如下:  1.教师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视频片段,由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导入。  2.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徐志摩的生平简介。  3.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康桥的实景图片后,播放了一段介绍康桥的视频。  4.教师给学生播放《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  5.教师范读。  6.学生齐读。  7.学生讨论这首诗的语
期刊
天降甘霖,“五四”风雷应时而来,唤醒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生命。深宅高院的高家兄弟的生命在展示别样的意义。觉慧走出深渊的决心如同一只发疯的狮子,而觉新却陷入了无限的困惑中。本该属于年轻人的幸福的日子却成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本该给自己带来温暖与安宁的家日日夜夜煎熬这颗本不刚强甚至略显脆弱的心。  觉新对新思想充满了渴望。“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的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
期刊
两千年前的汉朝,是历史上群星璀璨,群峰并峙的光辉岁月,因而才有那么多千秋万载后,依然存留青史卷册的不朽名字。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才成就了汉武帝的光辉盛世。他们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但是,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其中,魏其侯窦婴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英雄人物。  作为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侄子,窦婴有着令世人艳羡的出身,他尽可以依傍姑母这棵参天大树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但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却走着一条“高耗低效”之路,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苏教版大容量的课文压力之下,老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浮躁的情绪,对原本应该是美的体验式的阅读失去了应有的耐心。于是几乎是在学生对阅读对象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结论便像珍宝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