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新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人文色彩非常浓厚的学科,其学习的意义不限于语文学科本身,而是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探索文学审美价值的重任。在此背景下需构建一个开放、互动、丰富、灵活式的新课堂模式。而网络的运用,则极大丰富高中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并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情感性,为新课堂的构建提供了资源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一、网络对构建高中语文新课堂的意义
  传统语文课堂模式下教具简单,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重要手段。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审美学科、文学艺术学科,要求课堂教学课程资源丰富,方式灵活精彩。网络技术的应用,首先可以广泛调动图画、影视、声音、中外古今信息资料等要素,开阔学生视野,从多个维度给学生以启发;其次有利于创造出声影结合、图文并茂,情感丰富的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和心灵的深度参与互动,引起共鸣,使其身心更加投入于学习,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再次,应用网络,还有利于把枯燥的理论和知识点进行具象化,通过对艺术化、形象化的知识要素的欣赏、理解、讨论与思索,使其对学科知识理解更深刻。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教学新课堂构建策略
  (一)运用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快、时效性强、方式多样,可以使信息的传递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利用网络,可以实时方便地将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视等资源传送到教学多媒体上,极大改进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网络的这一优势,广泛整合课堂教学所需的课程资源,创设出生动形象、气氛活跃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创造乐趣。
  如在古典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因文言文难懂、难理解,又因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古代诗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对此,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平面为立体,化文字为情感。在柳永《雨霖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选一些适合词作意境的古典曲目在课堂上播放,同时配以亭台、兰舟、凄雨、垂柳作为背景画面,通过声画的渲染、烘托,营造一种惆怅、凄婉的情境,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在强烈的共鸣心境下感受美。
  (二)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每教学一篇课文,学生借以理解知识的渠道十分有限,限制了思想维度。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种局面。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到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把课堂时间更多地应用于点拨、引导、交流和探讨。
  如,《骆驼祥子》课堂教学如果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许多学生只是把骆驼祥子的命运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很难体会到作品要表达的意蕴。对此,可让学习先做网络预习,即在教学前从网络上搜集骆驼祥子所处时代的资料、老舍的作品资料、老舍命运的资料等,让学生事前对当时的时代、老舍的特点都有所了解,并整理成简短而精要的提纲,备发言之用。这个过程,看似并不复杂,但学生需要从浩若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淘”到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和视野拓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来介绍创作背景、时代特点、对老舍的评价等,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归纳后导入课文。有了深厚的铺垫作基础,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会很容易理解,最终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利用网络创建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当前,网络终端的使用已经普及,师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交流。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微信、QQ、或校园网络创建语文学科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平台可以设立教师教案、课文解读、知识要点、课文拓展、课堂点评、解疑释惑等模块。在网络平台上,既有教师的教案引导,又有知识要点,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交流看法,教师实时进行互动,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将语文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课本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得失,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网络应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同时,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以汇集众智的方式实现课堂效果的提升。
  姜丽丽,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有幸参加2015年7月23——28日在成都双流中学举办的“第十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写作)课堂教学大赛”,感受颇多,思考也颇多,尤其是专家对写作教学的点评,其基本理念与我们课题实施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正在实施的省级课题“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方向!结合本次参会的感受、实践课题的经验,就写作教学的再认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走出误区,矫正写作教学的航向  只有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