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职业院校中教师对于示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大部分时间被用于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具有操作性的课程大部分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口授进行,所以示范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示范在职业院校中仍存在不足和需要注意的环节。本文通过对示范理论知识的研究及我国示范教学中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示范教学环节的建议。
关键字 示范 重要性 运用
一、示范在操作技能形成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理论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课堂教学中的动作示范尤其有指导意义。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所观察活动的特点以及榜样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注意的三个方面;2.保持过程。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持在头脑中;3.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4.动机过程。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二)动力模式理论。
动力模式理论(dynamic pattern theory)是描述和解释协调运动控制的一种理论,由凯尔索提出。动力模式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改变不是持续的、线性的过程,而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二、我国职业院校中示范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的时间不能保证。
从前文不难看出示范的对于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示范这个环节最容易被教师忽视。在课程中,教师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对专业技能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常常对于课程中的示范就进行压缩。
(二)示范的次序不合理。
在课堂上,学生喜欢多看多动手操作,但是老师一般会首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集中介绍操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这时学生的注意会有所分散,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示范时机的安排对于提高示范教学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三)示范的准确性不足。
示范动作的准确与否对于学生是否可以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表象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有时候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不注意保证示范的准确性。
(四)示范的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示范方式。单一的示范方式难以突出动作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并且不能满足不同教学任务的需要。
三、示范运用的完善与改进
(一)重视示范的时间与数量。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的不同,对于示范的数量与时间做出明确计划,保证必要的示范时间与基本的示范次数。我们可以不必对示范时间与次数做出硬性规定,但应要求教师不可因课堂上其他教学任务而放松示范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二)示范要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调整。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知识不同,所需要的示范也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对示范方式与流程进行调整,不能单一的选择一种示范。如需要很多外部观察的课程内容,教师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示范的时间,增加示范的次数,以保证学生可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为下一步自己实践奠定基础;还有一些需要学生自身去感受才能掌握的技能,则不需要过多的示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去体会如何掌握这种技能,如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比观察老师示范更具效用。
(三)整体示范和局部示范相结合。
在课堂中,示范的方式与内容应根据课程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化,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渐进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对于所学习和示范的东西缺乏基本的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进行整体示范,让学生对所学技能有整体性与概括性的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技能后,教师应选择技能中一些较难的、较复杂的动作与技法进行示范,即进行局部示范,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一些复杂关键点的掌握,给学生一个强化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实践的成功率。
(四)教师示范要准确清晰。
教师在安排好示范的时间与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示范本身的改进与完善,保证示范达到“准确、清晰、流畅”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做的示范,确保示范的准确性。
(五)重视学生做示范的重要性。
尽管有研究表明观察熟练的示范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观察其他学生的示范也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因为,观察同水平操作个体的示范不会让观察者盲目的模仿熟练模型的技能操作,反而鼓励他们更积极的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结语
示范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各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重视示范这一教学环节。只有做好示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掌握所学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玛吉尔.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朱望德.职业技能教学的“三步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7,(12).
关键字 示范 重要性 运用
一、示范在操作技能形成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理论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课堂教学中的动作示范尤其有指导意义。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所观察活动的特点以及榜样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注意的三个方面;2.保持过程。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持在头脑中;3.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4.动机过程。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二)动力模式理论。
动力模式理论(dynamic pattern theory)是描述和解释协调运动控制的一种理论,由凯尔索提出。动力模式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改变不是持续的、线性的过程,而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二、我国职业院校中示范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的时间不能保证。
从前文不难看出示范的对于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示范这个环节最容易被教师忽视。在课程中,教师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对专业技能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常常对于课程中的示范就进行压缩。
(二)示范的次序不合理。
在课堂上,学生喜欢多看多动手操作,但是老师一般会首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集中介绍操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这时学生的注意会有所分散,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示范时机的安排对于提高示范教学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三)示范的准确性不足。
示范动作的准确与否对于学生是否可以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表象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有时候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不注意保证示范的准确性。
(四)示范的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示范方式。单一的示范方式难以突出动作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并且不能满足不同教学任务的需要。
三、示范运用的完善与改进
(一)重视示范的时间与数量。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的不同,对于示范的数量与时间做出明确计划,保证必要的示范时间与基本的示范次数。我们可以不必对示范时间与次数做出硬性规定,但应要求教师不可因课堂上其他教学任务而放松示范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二)示范要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调整。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知识不同,所需要的示范也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对示范方式与流程进行调整,不能单一的选择一种示范。如需要很多外部观察的课程内容,教师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示范的时间,增加示范的次数,以保证学生可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为下一步自己实践奠定基础;还有一些需要学生自身去感受才能掌握的技能,则不需要过多的示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去体会如何掌握这种技能,如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比观察老师示范更具效用。
(三)整体示范和局部示范相结合。
在课堂中,示范的方式与内容应根据课程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化,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渐进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对于所学习和示范的东西缺乏基本的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进行整体示范,让学生对所学技能有整体性与概括性的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技能后,教师应选择技能中一些较难的、较复杂的动作与技法进行示范,即进行局部示范,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一些复杂关键点的掌握,给学生一个强化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实践的成功率。
(四)教师示范要准确清晰。
教师在安排好示范的时间与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示范本身的改进与完善,保证示范达到“准确、清晰、流畅”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做的示范,确保示范的准确性。
(五)重视学生做示范的重要性。
尽管有研究表明观察熟练的示范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观察其他学生的示范也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因为,观察同水平操作个体的示范不会让观察者盲目的模仿熟练模型的技能操作,反而鼓励他们更积极的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结语
示范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各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重视示范这一教学环节。只有做好示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掌握所学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玛吉尔.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朱望德.职业技能教学的“三步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