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点略评一组“教师”系列群文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别从“标题妙拙”“开篇优劣”“选材精粗”“人物真伪”“收尾开合”与“情感显隐”六个维度对一组与“教师”相关的群文进行了略评。
  关键词:群文略评 标题 开篇 选材 人物 收尾 情感
  庞鸿的《教英语的班主任》、六六的《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与柯晓琳的《毕业礼物》三篇文章都与“教师”角色相关。文章浅显易懂,以下分别从六个不同角度试作略评。
  一、探究“标题”之妙拙
  《教英语的班主任》节选自中篇小说《许我向你看》。选文介绍新生许珂初遇教英语的班主任及对班主任唐老师的印象,题目除交代人物外,毫无特色。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拟题较好一些。标题既交代作品主人公“语文老师”,也交代叙述者是“我”,增强作品真实感,符合散文特质,且用“犀利”一词修饰“我的语文老师”以突显老师的与众不同。一个“那”字,对话味较浓,有意向读者炫耀自己那位犀利的独一无二的语文老师,隐含着作者对老师的深情。从整个词组搭配看,“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足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毕业礼物》这个标题也很有悬念。读罢题目,会想:啥毕业礼物啊?谁送谁啊?其文章吸引力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就拟题的艺术性而言,也没什么奇特之外。
  二,探究“开篇”之优劣
  《教英语的班主任》开篇以“动作”叙事镜头直接切入:“晃过”“紧紧跟着”“追”“停下来”“穿过”“拐了”“消失不见”“加快速度跑过去”“撞到”开篇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叙事作品情节紧张,符合叙事性作品的风格。以“动作序列”切入推进,故事情节显得扣人心弦。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首段交代自己打小喜欢语文课,且文字功底好,深得老师赏识,与下文自己被犀利的刘老师“雪藏”形成对比。第二段切入文章所叙写的对象,写老师的与众不同。第三段写“我”被刘老师“雪藏”的各种“冷遇”,前后待遇天壤之别,开篇矛盾冲击力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毕业礼物》首段一句:初三眼看要毕业了,大家想给全老师送一件礼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涉事双方,明确这是学生给班主任送毕业礼物,语句间暗含着学生对班主任全老师的认可与挚爱。
  三、探究“选材”之精粗
  作为小说,选文《教英语的班主任》从内容看,材料叙述谈不上“精”,具有生活化的琐碎与零散,绝少精雕细琢的工笔。对唐老师的外貌描写,或同学对唐老师的谈论,再如选课代表诸事等,这些与唐老师有交集的情节叙述较为简单,不过这种“粗糙”的情节叙述并不等同于“粗鄙”叙述,由于初遇初识,了解甚少,相对粗糙的叙述恰恰营造了小说故事的真实性。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一文叙描之精粗较明显。第4段对初见刘老师时的外貌、神态、语调等进行了细致描写,一来突显其气质非凡与众不同,是当时学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二来突显“我”对这位“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印象极深,印象之深不单是因为他奠定了“我”一生所认为的帅哥形象的基础,更因为他说出了作文的至理与做人的真谛。对这样一位对“我”产生极大影响的老师,初遇时的样貌、神态等进行精细描绘,是常理之中的事。第5段精细叙写了刘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个人魅力与“我”对他语文课堂的享受。第四五两段分别从外在样貌与内在才华进行了精细叙描,使得刘老师“与众不同”的形象更为鲜明。文章第11段同桌告知“我”刘老师被校长开除的原因、第12段漫步街头遇着似曾相识的身影听到宛如昨日的语调,“我”泪水模糊。这两段叙述相对粗糙简略,因为与文章表现的刘老师形象及“我”对老师的敬佩感激之情关联不大,这样处理也是可取的。
  《毕业礼物》一文,就故事而言,随着故事发展,其叙述层层推进,然其各阶段的精细化叙述也不明显,不过个性化的描写却着实写得非常精彩,都非常符合当事人的性格,读来趣味横生,本文最大亮点是以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与出人意料的结尾而出彩,其间渗透着学生对老师满满的爱。
  四、探究“人物”之真伪
  《教英语的班主任》节选自虚构的小说作品,但“虚构”与“虚假”不是同一概念。第8段得知撞到的人是班主任后,新来的女生没头没脑地冒了一句“我叫许珂”,这很符合新生不知所措而又语无伦次的心理,富有真实性。选文第13、14、15段中,女生们都在谈论着自己帅气的唐老师,言语间满满的自豪与喜悦,这种花痴式的表现也较符合小女生的心理,也富有真实性。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对老师形象的刻画也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而不是扁平化的一味褒扬。从对肖像描写上的放荡不羁到上课表现出来的“胡乱”“随意”以及走路步态的拖沓和整个懒洋洋的精神状态,都不曾采用规避或粉饰,而是如实写来,使读者感受到一位真实立体的刘老师。既有良好的帅气外表(见文章第4段描写),也具有深厚的学养功底(见第5段的“随便”备课却能娓娓道来),课堂教学艺术如沐春风(第5段铺叙课堂效果绝佳),尤其是深得写作的精髓(见第7段对“我”所写作文的批语),同时,也有令人难以言说的丑事(见第11段因生活作风被学校开除),也有落魄街头叫卖的辛酸一面(见第12段贱卖皮鞋)。既有光辉鲜亮的一面,也有阴暗难以启齿的一面,而这正是真正的人生与生活。作品的真实与人物的真切历历在目。
  《毕业礼物》中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个性,个个不重样,很有喜剧效果。例如:第5段中天真可爱俏皮的花猫同学形象,第6段中聪明鬼灵精样的冬瓜同学形象,第7段中性子慢悠悠、做事拖拉的木陀同学形象,等等。“买啥礼物的讨论”“买礼物的筹钱分配问题”“送啥款式的手机争论与定夺”“挑选送礼物的人选”“毕业典礼上的争相瞧看手机”等等故事情节,写得非常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又不乏孩子的灵气。对于第2段中老师的语言描写也非常有代表性,一句话写尽了班主任全老师的那点“迂腐”,这也便暗示了后文第6段同学之所以选择浑身漆黑、笨头笨脑的摩托罗拉9900来吻合老师个性的内容。而文末结尾处,在毕业典礼上的一场闹剧,老師没收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并撂下一句话“真不懂事!都初中毕业了,还玩这样的玩具”,真是哭笑不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五、探究“收尾”之开合
  《教英语的班主任》由于节选自中篇小说,并非独立成篇的文章,就选文看,其结尾意义不大。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收尾非常漂亮。最后两段内容摘录如下:
  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头顶上盘个髻子,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
  玉树临风。
  文章收尾有开有合,“合”在归到对犀利的语文刘老师的一生追忆,老师是那样犀利,与众不同,飘逸潇洒,略带感伤苍凉但永远卓然不群。“开”在跳出倒数几段刘老师因“丑事”被开,街头偶遇唤回尘封的老师形象而不禁潸然的悲戚。以“玉树临风”四字戛然收尾,言简意丰,情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有“合”有“开”,有“诗”有“画”,有“人”有“情”,文章末两段的收尾,非常出彩。
  《毕业生礼物》作为叙事性作品,收尾的处理在诸多小说中很常见。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故事的高潮处就是故事的结尾处,随即作品也收尾了,作者将所有想说的话隐含在故事里,很有艺术的含蓄美,这样的结尾值得读者细读品味。结尾摘录如下:
  全老师留给木陀,也是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是:“真不懂事!都初中毕业了,还玩这样的玩具!”
  第一,学生为全老师费尽心思准备的毕业礼物,不料被当作玩物收走,不是很有喜剧效果吗?第二,礼物被当玩物收走,且没有辩白机会,除去喜剧效果外,读者分明可以感觉到全老师真是“迂腐至极”。第三,为了送老师毕业礼物,大家可谓是“精心策划”与“齐心协力”,然而,老师送给我们的毕业礼物是啥呢?居然是一句地道的批评与责备!一相比较,真是无奈、辛酸,原先设想的伟大构想与跃跃的兴奋感轰然倒塌。但是,事后(尤其多年后)回想,又何止不是美事、喜事一桩呢?第四,以老师的这一句批评作结收束整个故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试想:如果是多年后的全老师,阅读到这一篇小文章,會做何感想呢?无论如何,文章以事写人,噱头逼真,一直到结尾都维持这种风格,很有趣味。
  六、探究“情感”之显隐
  如前所述,《教英语的班主任》是小说节选,小说家的情感自然隐退,从节选内容来谈谈作品情感的“显隐”问题,我们就以许珂眼中的唐老师外貌描写为例谈谈。第4段中的纯描写外貌,客观如实;第16段中则是介入主观感情的外貌描写,前为“眼中看到的客观外貌”,后为“心中加工的主观外貌”,前为显,后为隐。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语文老师的情感总体都是比较“显”,几乎没有“隐”的语句。比如:第4段一上来的外貌描写就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心生爱慕;第5段对刘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陶醉与崇拜,跃然纸上;第8段对刘老师精到的作文批语的感激;第9、10段对刘老师人书合一的高度评价;哪怕是第11段从同学口中得知因男女生活作风问题被开除,依然“死心塌地”,还为老师“抱不平”;第12段街头偶遇的潸然啜泣,情感难以抑制。作者对那一位犀利的独一无=的语文老师,其情感至深至纯。
  《毕业礼物》以事写人,主要表现同学对老师的留恋与挚爱。当然文末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相对也比较“隐”,这在结尾探究中有涉及,此不赘述。
其他文献
摘 要: 神话传说体现了原始部落人民的思想意识以及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倾向和价值观取向。中国神话中受人讴歌的神或人多为舍己为民的圣贤形象,人也渐趋神性化,而希腊神话中处处体现的是人性化,他们自由奔放,心中充斥着利己主义。通过对比中国神话与西方的希腊神话,分析其中体现的神性与人性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以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隔阂。  关键词:中国神话 希腊神
老妈不在家,我直奔超市,买来一大袋水果、酸奶、花茶……自己捣鼓出一壶玫瑰枸杞茶、一盘酸奶水果,从床头选来一本书,对着电扇就这么看起来。这书,也挺应景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本书主要写了青春路上的各种孤独、成长。呵呵,我现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再来谈论“青春”,似乎有些矫情了。但它确实带给我很多回忆和思考。童年、学习、工作,是我过去岁月里的关键字眼,平凡朴实,循规蹈矩,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亮点,似乎
摘 要:同选在2014年秋季上映的《不能说的夏天》与《亲爱的》两部影片,分别讲述了与校园性侵相关和寻找失踪儿童的故事。其家庭伦理悲剧背后均隐含着关乎法律、关乎人情人性的诸多启示,引人深思。  关键词:《不能说的夏天》 《亲爱的》 法律 人情 双亲制家庭  近年来,众多媒体都在报道与讨论关于中国家庭的稳定性指数呈逐年递减态势的问题。与此同时,借助有效的声画形式,影视界也忙于多角度地呈现大众所关心的家
摘 要: 巴恩斯的小说《101/2章世界史》用“挪亚方舟”作为贯穿整部人类历史的线索,重述方舟神话以阐述历史叙述与历史解读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说明历史受叙述的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干预和影响。小说强烈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叙述深刻怀疑与高度自觉的观点,体现着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审视与关怀。  关键词:巴恩斯 《101/2章世界史》 挪亚方舟 历史叙述 人类生存境遇  朱利安·巴恩斯的《101/2章世界史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全球有超过3.2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这个群体的总数约有9000万人。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总损失高达513.7亿元。近年来,抑郁症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仍存在种种误区,“微笑抑郁”便是其中之一。  看不见的伤痕  18岁
摘 要: 李商隐的尺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即对偶工巧、用典精切、辞藻惊艳、声律谐婉、深幽诗境,其骈体尺牍雍容华贵,继承六朝徐陵、庾信,回归典丽化;其散体尺牍崇实尚简,复归汉魏古文,呈现简古化,从总体艺术风貌上体现出他是传统文学旧垒的坚守者,反映出晚唐黑暗的社会环境里下层文士们的创作心理特征,即怀才不遇的愤懑、自媒自炫的苦吟和嗜文成癖的解脱。  关键词:李商隐 尺牍 艺术特色  一、引言  李商隐(
摘 要:在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创作了一系列充满人性温情的短篇小說,但《徙》作为这一时期创作中的“异类”,突破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建构,旨在揭示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失败后的悲剧命运。《徙》不仅蕴含着庄子中国道家思想中对自由的追求,而且充满了法国萨特哲学内蕴的现代自由精神。作者将对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复杂感喟寄寓在东方与西方对话、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哲学议题中,生动地映射了人物对理想的自由追求经历了庄子的
摘 要: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和陆游的《钗头凤》 都是宋代词史上有名的爱情绝唱。二人虽然年代相差近九十年,却有相似的情愫和表达,可谓跨世知音。这样的现象,可以从苏、陆二人相同的情感追求来阐释;从词史演变的方面来看,则是文体范式和词学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陆游《钗头凤》 相似  苏轼和陆游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
摘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历来被人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哈姆雷特》的结构进行分析:内聚焦叙事、“装疯”和“戏中戏”的解谜模式,以及老国王的鬼魂起到的线索的作用。  关键词:《哈姆雷特》结构内聚焦“装疯” “戏中戏”鬼魂  一、内聚焦叙事角度下的《哈姆雷特》  戏剧的叙事不同于小说。由于受现实中表演场地和表演时间的影响,戏剧必须挑选典型的突出的场景予以呈现
摘 要: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普遍存在着碎片化、浅表化、低效教学等问题,立足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僵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对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更是无法起到显著作用。基于此,我们必须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归因,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困境归因 实践措施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归因  21世纪以来,在于漪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