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亲密,越要习惯“NO”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怕伤面子,怕破坏关系,怕被无理谴责,怕从此不被对方重视……人们不愿拒绝亲密者的要求,更不愿自己被亲密的人拒绝。
  亲密关系里,说“不”有多难
  也许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很容易释放任性的情绪,尤其在对父母、伴侣时。但所有的任性都有底限,随着年龄增长,更多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
  陈蓓在接到嫂子电话时,非常为难,但直到挂了电话也没有把那个“不”说出口。嫂子的妹妹结婚,不但想借陈蓓的车,更想陈蓓的老公能亲自驾车去妹妹老家,接亲戚们到城里参加婚礼。
  “当时没有拒绝,一是考虑到嫂子对我爸妈、对我哥都挺好的,而且大家都知道老公周末从不加班,真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尽管答应了这件事,但陈蓓的内心并不如电话里表现的那样爽快,小家庭开销大,去县城的过路费和油费就是好几百元,嫂子却丝毫没有提这件事。
  当天晚上,陈蓓把这件事安排给了丈夫,虽然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但事情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又是我?”丈夫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愿,但最终也没有表示出明确的拒绝。一是给妻子面子,陈蓓已经把这件事答应下来了,再驳回会显得夫妻离心;二是亲戚之间,一旦拒绝就等于划清界限,以后如果要请人家帮忙就很难开口。更重要的原因,是丈夫内心抱有某种期望:“我觉得她应该知道我是不乐意去的,我的语气已经表达得很明显了,我是希望她能接着我的话,很体谅地说‘如果你有事,那就算了’之类的。”
  不但丈夫抱有这种期望,陈蓓也有。当嫂子用歉意的语气说“我真不愿劳烦你”时,她是希望嫂子会加上一句诸如“如果你们不方便就算了”之类的话。但用暗示的方式表达拒绝,寄希望于对方读懂自己的婉拒,更适用于与陌生人交流。
  在不太熟的关系里,人们对对方的语气、微表情等更敏感,更容易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而在亲密关系里,提要求者的态度会因为熟悉而更强硬,也容易忽略对方的真实意图,在他们看来,“我们都这么熟了你还不好意思明说?”所以如果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听到“不”,那就是同意。
  害怕拒绝的源头:顺从的家庭教育
  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要维持亲密关系,最好的榜样是相互妥协,“兄友弟恭”。人们不愿意说“不”,吞吞吐吐地说“是”,初衷是为了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维持和推进家人的关系,令对方高兴,认为取悦别人才能得到赞同、信任。
  大多数中国人,小时候都被要求“听话”。父母再三叮嘱我们必须顺从某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尤其强调对权威(如父母本人、师长)的服从,对同龄或低龄者(如兄弟姐妹、同学)的包容忍让。传统观念还对家庭成员提出要求,将家庭的和睦置于个人意愿之上,这种规则笼统称为“道德”。
  一旦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肯定与赞扬,反之就会受到来自权威者的阻止,“你必须马上停下”、“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
  这好比是条件反射训练:当我们从妥协中获得父母的表扬、奖励后,我们也会习惯对一切的安排说“是”,并认为只有满足亲密者的愿望才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奖赏。反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具有感染性的效应逐渐扩散到我们整个成长过程,为了获得更多“安全感”,必须不断妥协于父母、老师乃至所有亲密关系的请求,直到服从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合理地拒绝亲密者的要求时,反倒会因此感到不安或者内疚。
  其次,在所有亲密关系中,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接受和妥协。心理学家乌尔瑞卡·达姆在《女人可以说不》一书中写道:“对许多女性而言,已经习惯了按常规行事,并寻求他人的认可,这使得别人的看法对她们极其重要,尤其是要打破自己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的时候。而自信心越少的人,就越需要从外界寻找认可,就越依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被拒绝等于被否定
  上面的解释也给了下面这个问题答案:
  为什么相对于难说出口的拒绝,我们更难接受自己被亲密的人拒绝?
  传统教育告诉我们:因为爱对方,才会有顺从、包容等决定。反过来,被拒绝是不是就等于不被爱了?
  林欣怡是家里的开心果,有她在,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敏感的她也有变脸的情况出现。上一次的变脸,是因为父母拒绝周末帮她带孩子,她气急败坏当场就挂了电话。
  林欣怡并不认为自己这是“公主病”,认为父母理所当然该帮自己;相反,在亲友们的评价中,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女儿。“因为老公出差,自己一个带孩子很辛苦,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父母身上,没想到,连他们都不帮自己,顿时就有种绝望的感觉了。”事后她分析自己的情绪说。
  越亲密,越容易寄予超出普通关系的期望。尤其当被拒绝的是亲密关系中相对弱势和依赖的一方时(年轻的子女依赖于父母,年迈的父母依赖于成年子女,妻子依赖于丈夫)拒绝在他们心中无异于是被否定,甚至需要重新判断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尤其在夫妻关系中,被拒绝很容易就等同于“你不爱我”。
  学会拒绝,接受拒绝
  如果总是在事后抱怨亲人的要求越过了自己的界限,却没有任何改变,不满的情绪将一点点堆积起来,最终损害关系的亲密度。要真正摆脱说“是”的惯性,必须审视自己的亲密领域,划出等级,根据亲疏来划定自己想法和行动的范围。
  委婉的不。在夫妻、父母、孩子等最内核的亲密关系中使用。因为最亲密,所以最敏感,因此要求拒绝者的语气、态度都非常柔软,并且有足够合理、正确的理由,有商有量,不能搞独裁。视情况,在拒绝后给予对方一定程度的补偿。
  直接但非强硬的不。在朋友和亲戚等第二层亲密关系中使用。语气略显委婉,但一定要在反复强调中表达出自己坚定的意思。
  机智的不。如果直接委婉的拒绝对方都油盐不进,就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法,在对方胜利的道路上制造重重阻碍,比如微博里那个忍受不了婆婆的强势,将婆婆的婆婆请来的媳妇。
  最后,勇于改变自己的答案。这并非鼓励你做个出尔反尔的人,这只是一个补救措施。改变答案前,要先确认几件事:你内心一直对这件事都很抵触,现在对先前的同意更后悔了;突然改变态度,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而不是一拆就穿的蹩脚借口;对方是个能理解和体谅你的人,改口不会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否则这次还是咬牙忍了,下次别再压抑自己说“是”了。
  心理现象: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人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她们拥有比男人更敏锐的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当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其他文献
拾好东西准备下班,手机突然跳出一条短信,是余海。“我在你公司楼下呢,出来坐会吧。”我握着手机,迅速下楼。余海在苏州生活,偶尔到上海出差,但极少来看我。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像歌词里写的:大于友情,小于爱情。  高中时期,他是班长,我是团支书。他喜欢在学习上跟我较劲,考试前总会气势汹汹地向我下战书:“看着吧,夏一朵,这次我定能超过你!”但每次成绩下来,我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其实他各科成绩也不赖,只是英
期刊
发展到今天,家庭这个公司已经进入3.0的互联网版本。如果说1.0版的家庭公司是大观园里的女儿国,2.0版的家庭公司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3.0版的家庭公司,就是小男人《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和再婚家庭里孩子当家的《家有儿女》。  董事长1.0版:贾母  在大观园里,董事长是最高权力者,贾母。她曾经事必躬亲,含冤受屈,如今三十年媳妇熬成婆,江湖地位稳固,无可动撼,于是可以很从容退休,过着含饴弄孙的逍遥
期刊
俗话说:“搭伙好过日子。”不管是开公司,还是组建家庭,都要找人合伙经营。  男女搭伙,遵循的是“异性相吸,优势互补,发挥潜力”的生物本能。在“搭伙”的历史上,起初男人图的不过是传宗接代,狩猎一天回家后能喝到热汤睡到热炕头;女人也只想在残酷生存中有个依靠,帮自己做做体力活。但不管最初的搭伙理由是什么,如何把日子过好始终是婚姻家庭永恒不变的核心。  渐渐的,家庭规模庞大起来,单纯的男女关系之外,还有了
期刊
作为唯二的董事会成员,CEO这个全能职位被简单地理解为“可以发号施令的角色”,分工混乱、观念冲突的小夫妻把它当做香饽饽,却忘了这个CEO可没有配备做事的下属。  “你和你老公,一定是你说了算吧。”  大学同学出差路过武汉,少不了要拜访东道主蒋丽丽,都是女人,话题很容易就扯到感情、婚姻上。大学时,蒋丽丽是教育系出了名的女权主义者,“以后一定找个听话的男人结婚。”大家都以为她八成会晚婚,没想出了校门才
期刊
我要独立财务权  程卓左手拿着刚出炉的身份证,右手摊在陈瑜面前:“妈,我是大人了,我现在要求收回财务权。”  和父母小时候没有私人财产概念、乖乖交出所有压岁钱相比,程卓赶上了“财商教育”的好时代。  陈瑜这一代人童年饱受“压榨”,不想再把这套教育放在儿子身上,“培养孩子财商要趁早”的早教理念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但父母的惯常做法也就一招:不动孩子的钱,帮他们存起来。  偏偏这代孩子接触网络早,维权
期刊
决定公司命运的,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的收购或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家庭命运的,只需要成员们的一个念头:“我”和家庭,谁更重要?  在保留了大家长作风的家庭,也许会走向“独裁”。老一代CEO、CAO、CFO不退休,继续用武力或财力压制其他成员,使其怨不敢言;或夫妻中的一方搞中央集权制,把家庭变成一言堂。  最常见的坏结局是散伙。新旧两个家庭为权益相争,CEO决策无能;家务分配不均,CAO协调能力有限;或者
期刊
为什么要给农村男青年都贴上“凤凰男”的标签?一股脑地把道德水平和阶级划等号,往小了说是浅薄,往大了说是居心叵测。  不知道现在的城市上空是不是飞满了凤凰男,近些年来,我从各种影视剧里,各种知音体的网文里,读到了他们彷徨的影子,以及他们被扫射得像筛子一样的坏名声。  什么是凤凰男?百度百科上说得很明白,“凤凰男作为一种标签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奋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
期刊
那些粉红的爱情小说、电影,麻雀变凤凰的新闻故事,最容易让女人们迷失在爱情宗教中,等待“总有一天会出现的白马王子”。  我在一家婚恋网站工作的时候,曾经很单纯很努力地想帮助单身男女解决找对象的问题。于是我们发了一个征集,请单身会员到公司来,聊聊他们的择偶期待和困惑,看看他们的难题究竟在哪里。  很快我们就吸引了一大批女会员过来,她们一开始比较拘谨,不过一旦聊起自己向往的爱情对象,眼睛就亮起来。你可以
期刊
我妈非要来英国看我,她不会讲英文,却喜欢通过我用中国人的方式到处跟外国人搭讪,有个老教授为了听她讲中国,还请我们吃了一顿价格不菲的晚餐。  大老远地来英国干嘛  她是我妈。五年前,她把我送到欧洲去读书;五年后我毕业的时候,我在英国,她要来看我。我开始不太赞成。大老远地跑来干嘛呢?她不会讲英文,做什么事都要我陪。何况英国真的没有什么好玩的啊!  结果她还是来了。我去接机,她一身冲锋衣,背个小书包,拖
期刊
每个婆婆都会有儿媳妇,而我“有幸”有两个儿媳妇,这让我增添了许多感悟:关于南北媳妇,关于80后婚姻,关于婆媳相处。  爱情长跑,婚姻短跑  儿子82年的,今年31岁。五年前,他和相恋了八年的女友结婚。他们高中恋爱,一起考上大学,一起参加工作,然后结婚。起初我和他爸并不同意,因为女孩是单亲家庭。  单亲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健全,可能心理上会有问题,我不想让这种女孩当我儿媳。但是父母越反对,儿子越坚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