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配图让诗词教学事半功倍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诗词教学,当下有不少教师存在怕教、不善教等问题。事实上,诗词教学同样有规律可循,例如巧用配图等办法就很实用。诗词加配图的体例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由来已久,用好配图这一最朴实最便捷的资源,从把握诗图之间的匹配性、空白点、磁力场、链接处四个方面着力发挥其辅助作用,诗词教学可以事半功倍,不再成为难题。
  一、把握诗图之间的匹配性
  古代诗词的配图都是编者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精心挑选或设计而来,它不仅紧密关联着诗歌的主题,做到了符合诗词的形和意,契合诗词的情和韵,而且也兼顾了小学生多形象思维少抽象思维和多再造想象少创造想象的思维特点。诗词有形象,配图也有形象;诗词有神韵,配图也有神韵;诗词有情感,配图也有情感……配图的结构、着色、内容等无一不都显示着编者的匠心独运,可以说配图是诗词的形象阐释,诗词是配图的抽象提炼,对于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诗图之间的匹配性。
  例如在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中,配图中有一位老者含笑仰望墙头探出的一枝红杏时,如果不仔细地观察,是不会发现老者嘴边不经意流露出的一丝笑意的,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重点诗句隐含的形、意、情、韵正好可以从这一丝笑意中生发和弥漫开来。一枝红杏、老者含笑的配图内容与春意四溢、关也关不住的诗歌主题走向了一致,此外诗人由扫兴转为高兴的情感轨迹也为学生自如地体验和发现。可见,诗词与配图之间具有匹配性,配图并不游离于诗词之外,两者不是水油相离的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配图、会意诗句,在图文之间多走几个来回,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读有所得。
  二、把握诗图之间的空白点
  “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个人以为此境界可理解为伊瑟尔所言的“空白”,没有想象的空间,哪有诗词的境界可言。配图也有“空白”,齐白石曾画过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他以极简约的笔墨描绘出青山小溪和顺水游动的蝌蚪,却没有画青蛙,为读者的阅读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迁移到语文学科,语文的文本如同中国画,同样也存在留置“空白”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诗图之间的空白点。
  例如南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中,“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小儿无赖”两句中的“醉”和“无赖”就留有十足的“空白”,需要学生充分地想象和深深地体味,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所描述指向的为悠闲乡间田园生活而沉醉的理想境界。文字有空白,配图同样没有拖文字的后腿,图片上老年夫妇俩亲密、自在、满足的静坐神情和小儿天真、可爱、调皮的卧剥姿态,也存在着十足的“空白”,能吸引学生潜入其中生发出无数个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可见,诗词与配图都具有空白点、未定性,这有待于学生在亲密接触、深入体会的过程中用观察和想象去多层次、多角度地完成“补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配图中老年夫妇、小儿的姿态,在文字与图片的交互品析中感悟辛词描绘的内容、意境甚至是韵味,从而获得思想与情感的丰富、升华或者超越。
  三、把握诗图之间的磁力场
  趣味、情感、疑问是形成课堂磁力场的三大引擎,诗词教学也不例外,需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文字与图片之间存在的趣、情、疑等相关因子。图片是最便捷最实用的资源,在文字与图片的相互观照中营造教与学的强磁场,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探究学习的“阅读期待”,缩短学生与诗词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课堂像磁石吸铁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诗图之间的磁力场。
  在唐代张志和《渔歌子》一词中,青山、白鹭、红花、绿水等桃花汛期江南特有的景色,以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幅雨中垂钓图,词本身对景色的描绘出神入化。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渔歌子》同样寄托了张志和的内心情感。但是学生的理解可能停留在热爱和赞美江南的春色这一浅显的层面,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配图,从总体的阴暗色调、阴雨天气,到局部的低头垂钓、白鹭远飞等细节,激发学生的疑问、激活学生的情趣,热爱美景、休闲心情应该是画面明亮、天气晴朗,应该是桃红柳绿、生机盎然,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亲近文字、钻研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揣摩词人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特别引导学生从“不须归”等核心字词中发掘没有明白表达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最终让学生在与词和图的对话与探索中体悟词人的不想再过混浊的官场生活的隐居者心态,进而启迪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生命的成长。
  四、把握诗图之间的链接处
  众所周知,引入资源是为了为我所用。可以确定,编者的意图正是“配图”为“诗词”教学所用。那怎么用?个人以为正确把握诗图的链接处是关键!诗图的链接处通常是诗词中重点、难点的情节或情感,或者配图中近处、明处的人物或景物,总体呈现虚实相间、点面结合、动静互补的特征。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寻找和把握诗词与配图的链接处,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配图辅助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唐代杜甫《望岳》一诗的教学中,就可以三用配图,巧达教学目标:一是读题后请学生首先观察配图中的泰山,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二是学到重点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再次请学生观察配图中的诗人神情和动作,想想诗人会有什么想法;三是学完全诗后,第三次请学生整体观察配图,将近处的诗人置身于远处的山峦背景中,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经历了三次以图应诗、以诗呼图的教学过程,学生与诗人已经融为一体,能够从诗人赞美笔下泰山的秀美高大这一浅显的理解中超越出来,把握“望”“小”“荡胸”“绝顶”等关键词,感受诗人杜甫勇争一流、“窃比稷与契”的远大抱负,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心胸和气魄。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汲取更丰足的营养,点亮更多盏让孩子长大的灯,让孩子逐步走向优秀、优雅和完美。
  鉴于以上四点,笔者以为用好配图能让诗词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完全可以解决怕教、不善教等问题,只要用心、肯钻研、勤实践,在用好配图等方面勇于探索,多多思考如何巧妙和高效地运用身边可用的教学资源,诗词教学肯定不是难题,也能像记叙文等文本的阅读教学一样出彩。
  (谢道权,泰兴市教育局,2254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给出素数幂的最大公因数序列和S(n)=n∑k=1d(k),Sa(n)=n∑k=1da(k)的具体公式,其中,p为素数,k为正整数,d(k)=gcd(pk+1,ppk-1),并证明Sa(n)(n→∞)是发散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试"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课——尤其是为数有限的几节探究活动课实在估计不出对高考应试能产生什么直接有效的积极影响,却耗费了"极为有限、极其宝贵
将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Molliensta velifera)、3月龄的红剑尾鱼(Xlphophorus hellert)各100尾,均分成两组,设一对照组和一处理组,在处理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类胡萝卜素(Ca
<正>~~
【目的】了解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Eucalytus grandis&#215;E.urophylla)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定量评价巨尾桉人工林下植物分布与更新方式
刘丽娟  大学学历。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第11批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模范教师。  2011年12月21日下午6时30分,室外风雨交加,淮阴师院第一附小二(7)班教室内灯火通明,十几位老师围坐一圈,激烈的讨论此起彼伏,丝毫没有被半小时之前活动结束的铃声所影响。这是学校主导课题《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的第二子课题——“学生视界的理解和把握”课题组正在活动的场面。  在课题
作为一名成长在通师二附情境数学团队中的老师.我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员。因为课件制作的特长.让我全程参与了团队几乎所有的竞赛课、展示课的磨课过程。在为他人倾心付出的同时
针对控制系统测量输出产生的乘性噪声问题,提出基于观测器的反馈控制设计算法.首先,引入状态误差变量,导出反馈控制下It8型随机微分方程描述的闭环系统.其次,运用复合Lyapuno
产后康复宁煎剂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sub>50</sub>为51.286&#177;0.578g/kg。实验结果表明,产后康复宁毒性较小,为低毒无害之品,可应用于临床。
竞争是发展的动力,聘任是改革的趋向,建立健全竞争聘任机制是人事制度改医院竞争聘任的回顾,分析了竞聘对医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总结了操作中的经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