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准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对初中化学老师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大胆创新和实践,有几点体会供同仁们参考:
  一、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能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设置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口渴时,会喝一些饮料如可口可乐、雪碧、绿茶、矿泉水、牛奶、酸奶……这些饮料大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大胆设想,积极进行讨论。问题并未结束,又向他们提出“挑战”,用PH试纸测定所给饮料的酸碱性,并对酸性和碱性饮料进行分类,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为手段、以“实验”为途径的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会创新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以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课本上只说明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理石、纯碱、草木灰和两种酸(稀硫酸和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并介绍了两种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选择出药品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实验找出装置的不足之处。问题呈现后,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各组同学积极配合,经过实验、讨论,再实验、再讨论,选择出了最佳的药品组合和装置,成功地完成了探究性实验。在此实验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取新知识,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学生们在改进的实验中完成了设计、创新,学会了竞争、合作,从而引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和创新精神。
  三、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学会创新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学生敢于探究、勇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研究的内容之一。教师只有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化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思结合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学思结合中萌发。
  化学课本中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很多化学现象都经常在生活中見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没有思考、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所以不能提出问题,也就谈不上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即选择的内容学生不陌生,是学生亲历的事物或现象,以便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问题始于观察,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得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越多,所以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促进学生深入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的提出层出不穷。如,让学生观察本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能做什么?再如,对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观察,研究污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排放等许多问题。要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先行者,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创新。
  四、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创新能力
  化学课程改革,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如: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我县的洛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的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等。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展现了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新课改下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学的路会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高效呢?我想应该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教什么即为备课过程中的备教材;怎样教即为备课中的备学生、备教法。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数学课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应该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结合十多年新课程教学实践,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知识教学 习题教学 系统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动,使得我们所教的学生再也不是以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生了。在语文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学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变革。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上好开放、有序的语文课,既要重视知识的更新,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 语文教师 引导  语文是学校
期刊
摘 要: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就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相关实验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之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物 实验教学  在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生物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授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要想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就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充分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话道出了现行数学教材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的几点尝试:  一、从实际问题导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聋生数学教学却常常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弊端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使聋生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情境 原形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識出发
期刊
“情境”,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如果让学生置身其间,就会引发学生的喜怒哀乐,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中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读”领风骚,重视“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