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聋生数学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聋生数学教学却常常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弊端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使聋生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情境 原形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識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而聋生数学教学常常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于聋生听力受损,语言交流障碍,导致孤陋寡闻、理解困难、学习吃力、课堂效率低。如何使聋生数学教学生活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了实际。特别是聋哑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掘生活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增进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画“裤子平面图”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把这么长的裤子画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学生想出办法,把裤子缩小,就画到纸上了。接着,我又追问:“缩小多少倍?”这就引出了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这一情境的设计,贴近聋生的生活,符合聋生的心理需要,聋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聋生由于生理的缺陷造成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有些知识的认识只能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很难上升为理性的东西。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聋生已有的经验,适当改编教材,设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置于模拟的但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数学,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
  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例:同学们会玩牌吗?请你把这些牌发给前面这两个同学,大家注意他是怎样分的。接着提问:他是几张几张分的?(一张一张地。)你们二人数一数自己发到了几张牌?他们俩手里的牌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小结:这种一张一张地分,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这样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分东西的实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对除法的第一种含义——“平均分”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寻找数学原形,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本身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数学大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特别是几何概念。对于聋生来说,这更是个难点,所以从生活中寻找概念原形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现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时,尽管聋生看到过角,但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不能形成空间观念,对于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组成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等等,聋生很难理解掌握,仅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在教学中,我分了以下几步:先让学生观察角,使其对角有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根据角的表象找出生活中的角,摸角;再用纸折角、用小棒摆角。然后教师小结提问:什么是角?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使学生在看、找、折、摆的过程中获得了“角”的空间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也降低了聋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还提高了聋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返回生活天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但现实中,聋生往往不能学以致用,他们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现实生活的问题。因此,当聋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聋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师生要去大泽山郊游,出发前,教师拿出平度地图,要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到大泽山的实际距离,再根据车速算出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学生算出后,教师不加评改,引导其在实验中验证。这一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题目引起了聋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培养了聋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生活内涵,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朴永馨 特殊教育导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赵系锡安 《中国手语研究》.华夏出版社,1999年。
  3.王培峰 丁炳霞《特殊教育》. 2003年。
  4.张宁生 《听障儿童的心理与研究》.华夏出版社,1995年。
  5.陈云英 《全纳教育的元型》.《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
其他文献
今年秋季开学,自己接受了初一兩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自己抽时间翻阅了一下六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与教参,其中,被选入凤凰国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鞋匠的儿子》一文,令我非常感兴趣。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好课文。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是:引导学生“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经过自己反复思考,又认真看原文多遍
期刊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
期刊
摘 要:生物科属于自然科学,很适于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与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初中生物課堂实施探究性教学主要应从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探究、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探究技能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 生物课堂 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特别对于初中生物课而言,由于生物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让学生进入主动学
期刊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高效呢?我想应该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教什么即为备课过程中的备教材;怎样教即为备课中的备学生、备教法。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数学课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应该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结合十多年新课程教学实践,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知识教学 习题教学 系统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动,使得我们所教的学生再也不是以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生了。在语文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学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变革。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上好开放、有序的语文课,既要重视知识的更新,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 语文教师 引导  语文是学校
期刊
摘 要: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就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相关实验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之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物 实验教学  在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生物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授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要想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就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充分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话道出了现行数学教材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的几点尝试:  一、从实际问题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