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思想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cat8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①从宏观上看,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就是生活在天——地——生这一系统之中。天——地——生系统又各成系统和互成系统,形成多层次的子系统。各系统皆按其本身规律在运动、发展和相互渗透。人在天——地——生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认识和实践等活动能力,在天——地——生系统相互作用中,是主观能动的、最活跃的因素。
  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已逐渐地建立起明确的认识来了,比西方为早。我国古代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是自对人在大自然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开始的,这是正确处理天、地、生相互关系的总的前提。西周时代(公元前1060—771年)产生的《易经》中以八卦的乾卦为天、为阳、为男;坤卦为地、为阴、为女。这是把自然界分为天、地两大系统,人则从属于天、地系统,这是朴素的天——地系统观。天、地是根本,其余六卦中的雷、风、水、火等四卦为天象;山、泽等二卦为地文,天、地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物质系统。战国(公元403—221年)后成书的《易经》中进一步建立天——地——人(生)系统观,摆好了人在天、地系统中的位置,即“三才说”。还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各有规律的。“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系辞下》),“道”就是客观规律,“天道”、“地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社会规律。在天、地、人相互关系的认识上,先秦时期的思想领域,有“天命论”(孔子),也有“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思想,有“天人合一观”(墨子),也有“天人之分说”(荀子),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周礼·地官·司徒》),也有朴素的“人地关系协调论”(《国语·鲁语》)思想的萌芽。
  先秦时期成书的《五藏山经》,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含有论述生态环境系统内容的古文献。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全境多山,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山脉自西向东延伸,影响水系、气候、土壤、生物等的分布及人类活动。《五藏山经》即以山为纲,分全国为南、西、北、东、中五大区,亦即五大生态环境系统。各生态环境结构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山岳、河川,自然资源方面的动物、植物、矿藏及社会情况方面的民族、文化等。在描述这五大生态环境时,由于当时科学知识水平的局限,不可避免地附会想象。
  继天——地——人(生)系统的建立和对生态环境结构的认识,保护和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的思想产生了。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2—221年),各诸侯国竞相争霸称雄,讲求耕战之策。在接受了“烧山林,破泽薮”受到大自然无情惩罚教训之后,变得聪明些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和做法被“诸子百家”提出来了。概括起来,有下述两个主要方面。
  (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思想
  1.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的思想。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情况所构成的生态环境,是多元、多层次的,各地区互有差异的。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以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就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早在西周初年,西周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境)北迁到泾水上游的豳(今陕西旬邑境)定居和生产,就已先作实地调查:“陟则在山献,复降在原”,“观其流泉,度其隰原”(《诗经·大雅·生民》)。根据地形、水源等具体条件,规划耕地、沟渠和居住区域。《吕氏春秋·纪·孟春纪》中提到“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形,进行农业布局。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要因地制宜。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也要因地制宜。例如,改良不同地区的土壤,要根据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肥、地势等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吕氏春秋·任地》中写道:“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躁,躁者欲湿。”
  2.建立法度、设官等管理思想。例如《周礼·地官》中提到: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山虞“掌山林之政令”。河川、牧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莫不立法设官。“犯禁者,执而诛伐之。”(《冢宰》)《吕氏春秋·季春纪》中还提到:每年派官员(“司空”)“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
  (二)维护和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思想
  《国语·鲁语(上)》记载:鲁宣公(公元前608—690年)不以其时在泗水上张网捕鱼,里革走上去把渔网割断,扔到水里,对鲁宣公说,春夏季节,动植物生长繁衍,不宜捕伐。《逸周书·大聚解》中也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论述,更为深入,具体到一年四季的安排。仲春,“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夏季,“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秋季,“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周礼·地官·司徒》中,除了规定,伐木材“以时入之”,还规定盗伐树木要受到严厉惩处。
  我国古代为了保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的实现,还立法设官,监督管理,即使国君违反,也会遭到抵制。虞衡掌管山林、川泽、渔猎诸事,国君打猎要派人拿皮冠通知虞衡。《孟子》中记载:有一次,齐景公打猎,派人拿旌去通知虞衡,虞衡认为这一次齐景公打猎违反有关规定的,便以自己不通告敢奉召为理由,加以抵制。
  我国先秦时期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的一页。新中国建立后,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法令,设置了多层次的有关机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我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光辉的环境保护思想,齐心协力,共同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态优良、人民生活康乐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持续存在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质量评价方式,以评促教,以评助学。新课程改革提出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日本的教育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而我国传统教育却是注重幼儿“保护和保养”,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观念,充分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只有积极的保护――培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型轿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人们对汽车如何安全驾驶,如何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保养以及对汽车常见的问题进行维修等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就当前的这些人
幼儿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掌握好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现就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想法来谈谈幼儿的英语教学。  一、活动设计要科学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做到游戏多、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扩展阶段。有的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言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策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情境教学策略有效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  前言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民族,在各个民族间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形式,所以,中国也是一个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国家。追根溯源,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渊长,经过几千年的累积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环保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将会使我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阐述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变现形式,包含简约、环保、自然的理念。并从面料、色彩、颜色三个方面对绿色服装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展望。  【关键词】生态时代 绿色产品 服装设计  一、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和主要内容  1、绿色服
【摘 要】正确看待混龄结构游戏,走出混龄结构游戏的误区。借助混龄结构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混龄 结构游戏 误区 思考  一、定义与价值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是对实现生活的反映。混龄结构游戏是指参与建构游戏的孩子的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是跨越幼儿园常规的年龄班的一群幼儿聚在一起的建构活动。它可以是小跨度的混龄也可以是大跨度的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交通的日益繁忙便捷全面,桥梁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旺盛生命力的交通设施,不但凭借其繁多的样式种类,也基于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交通功用而大放异彩
教育学认为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是引导学生成功的重要情感因子。在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不仅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资源,而且是保证与制约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的重要因素。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真情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巧妙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燃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采用科学的智慧型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