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二维分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时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很多,本文在总结时下流行的观点外,以另外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就业问题的实质。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难 大学扩招 实质 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7年达到了495万,2008年达到了559万。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到611万,加上以前未就业的毕业生积累,实际需就业人数将达到8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的探讨很多,但所提的解决方案治标多、治本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论者没有看清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继而造成了其解决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的现实。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受教育层次较高的生产力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大学毕业生合理的安排在能发挥其作用的、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岗位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时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讨
  
  1.扩招“惹的祸”。有部分学者认为控制招生就没有毕业生就业问题了,就是走精英教育的老路。这种传统精英教育的结果势必使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他们的教育层次不高,经济生存水平不高。一旦国际、国内经济情况恶劣,他们就极容易陷入恶劣的生活境遇中,这种社会基层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对国家和社会都是很危险的。而在城市,随着各种不安定因素的增多,这种危险性更大,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
  2.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就业指导。通过职业咨询讲座、心理测试、举办职业节、模拟面试、求职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等来寻找工作。或者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设立专门的数据室,存放有关单位工作性质、职业情况的详尽材料,并由工作人员向学生进行介绍;运用专业摄影器材把学生参加面试的情况记录下来,从言谈举止、表达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加以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但是,这些办法都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对整个社会其实作用并不大。当现有社会岗位数量低于待就业学生的数量时,这些方法对全局就业情况并无实质性的改善。
  3.经济危机造成就业难。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企业用人计划缩减,甚至裁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就业的措施,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储备人才,并对企业裁员作出了相关规定,提高了用人单位裁员的门槛。这些措施虽然能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但是却有碍经济发展的规律,干预了企业规划,不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
  4.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与高校扩大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相伴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雷同。相当多高等学校的大学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上几乎近似的趋于相同,并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造成了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专业的错位,专业供需失衡,就业矛盾突出。二是培养模式滞后。就业市场更多的是强调适应新工作的广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而高校对市场的这种人才素质要求并没有及时反映,培养出的毕业生大多缺乏现代化工作岗位的要求。三是办学定位盲目趋同。很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上,都倾向于“趋同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践性的“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学校已经在改革专业设置或者调整院系,这种为应对就业而作出的教学改革,如果偏离大学教学的实质,于人才培养不利。
  5.政府机制不够完善。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基本上是由国家“统、包、管”,现在大学生就业,采取的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大学生就业进人市场化。然而,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间,许多法制、法规还不健全,一些配套改革还不完备,使得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尚不完善。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三大人才市场,一是教育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二是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三是劳动部门的劳动力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私营中介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格的招聘会,多数为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市场,总体上仍然满足不了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并且,这些就业市场分头管理,各行其是,相互沟通不够,甚至出于竞争的目的,相互保守秘密,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易,求职成本增高。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的后果。配套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但是目前的政府对于就业的投入越来越大,信息沟通基本无障碍,但是就业率仍然不能解决。只能说明这些措施不能从跟不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
  
  第一,大学扩招。大学扩招不能停止,至少不能缩减。否则,民工群体比现在还要大,更难解决就业。即使解决了,其产业链条也是最低端的,于国家长远发展不利。就目前国内外局势来看,农民也好,农民工也好,城市工人也罢,如果在知识急速更新的世界形势下,他们还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那么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无法真正提升。对在精英教育的条件下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来说,非常可能永远失去获得知识、为国家创新和提高自己在国家劳动链条中的位置的机会。这是不合理的,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因此,对于我国教育界来说,扩招并没有错,关键是怎样培养,又怎样安置。
  大学扩招导致了大学生的整个群体的平均学术水平下滑。以往均是精英的大学生普通化,使得整个大学的学术和研究气氛不如以前浓厚。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大学还以培养所谓实用型人才为现实目的,促进就业,极易造成大学教育的工具化。于是,很多学生为了就业和生存,放弃了少年时代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理想,只把大学看成进入社会的预备班。这对大学作为社会先进思潮,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摇篮来说是不合适的,国家对他们的期望来说也是难以达到的。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学术型学生的比例下降,真正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学生的比例也在下降。相对于以往精英教育来说,无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了,就业率就相应下降了。
  同时,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也亟待提高。大学生就业,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生存技能,更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当前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困惑,上了大学并没有学到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因此,不是怪教师没水平,就是怨学校学科设置不科学。学生及社会持此观点的人大有人在,导致有的学校不得不把“对口培养”当成一项教学研讨和实施的重点来抓。但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成效如何,看就业情况便可知晓。笔者以为“对口培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是一个无法完全操作的想法。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使之具备独立面对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社会变化的人文知识储备。
  第二,国家的整体生产结构不够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产业调整不能满足国家就业的需要,还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搭建吸纳就业、科研创新的平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第一竞争力,要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就一定要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实现机构。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机构吸收那么多的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人才。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投入适量的资金来搭建平台,吸纳应用这些人才。这样,整个国家就会成为一个大的研发中心。一方面,向引领潮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上大力投资,提高整个国家的在世界中的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产业链条位置。另一方面,大力建造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中国高新产业的升级换代。对于高校而言,则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积极创业,选择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提高创新平台或者给予创业扶持。需知,创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所以,国家要搭好个人创业的平台,就其意义来说也是一场创新。
  学校的教学,应重视基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科技知识的基础教育。笔者认为,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必须能够独立学习、掌握、应用新知识,独立面对社会,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大学不是生产商品的基地,不是机械的生产社会的固定零部件,而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成长,独立应对社会的能力,是实践时临危应变解决的基本功,而不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万能钥匙。这就回到学校教学的本质——教学生学习、生活的本领。所以,让学生在校园读书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应对社会变化和考验的心理准备是学校的责任,走出校园之后,能快速地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这样的学生才是社会的合格人才。
  综上所论述,国家扩招并没有错,只是我国的生产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同时,当代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胡桂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职业教育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4).
  [2]葛晶.大学生就业难的假相与真相之辩[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3]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8(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总结课堂互动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艺术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加强师生交往,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及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互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结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当今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非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自由竞争经济 ,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
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如教师厌
[摘要]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特别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在我国,职业指导及其教育还是一个新问题。  [关键词]职业指导 作用 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正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导游的需求和导游的要求。所以,导游的质量就成为了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即导游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关键。在对旅游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下,提出了旅游法规,它促进着是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进步,它的作用在于利用法规规范来提高导游的素质和服务质量,让每一个导游可以适应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中迅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它以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为手段,探究教与学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反思包括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验证四个环节。进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反思性教学的程序,掌握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学术素养,树立研究意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教师 自我发展    反思(reflective
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公正是共同犯罪分案诉讼的宗旨,然而共同犯罪的分案也存在许多弊端,如出现互相矛盾的判决影响司法权威等。在实践中,由于当前在我国共同犯罪分
[摘 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社会、国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主要因素入手,讨论了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实现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 影响 大学生就业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校园BBS上,金融危机波及今年就业形势的
刑法修正案九增加规定了从业禁止的处罚制度,本来从业禁止是存在于保安处分制度国家中的一项安保措施,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未规定保安处分制度,导致从业禁止的归属成为问题。本
关于男人是否要有私房钱一直是网上热议的话题。有些女人不乐意男人存私房钱,主要是怕男人有钱会乱花,或是在外面“不老实”。而作为一个男人,他们又有太多的理由要存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