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推进,激发学生提问意识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小学阶段集中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它的阅读提示这样写道: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显然,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和语文经验并不足以胜任阅读任务。尝试错误,正是问题学习所隐含的重要的学习精髓。为了在学习提问策略的第一课中发现真问题、触发真思考,在二度教学时,笔者尝试从选择问题聚焦点、遵守提问规则、练习转换问题、筛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分享提问反思等方面进行提问策略教学,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提问。
  一、选择问题聚焦点
  教师的指令越明确,学生的执行就越高效。过去,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现在,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是预设一个“主问题”或是一串“问题链”,而是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提示,一个能满足学生和课程需求的问题焦点。这个问题焦点,或明或暗地指向课时、课文以及单元要达成的预期的学习结果。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豌豆飞到广大的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故事的结尾温馨而又富有深意,耐人寻味,给读者以极大的思考空间。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文本特质,笔者确定本文的问题焦点为“五粒豌豆的命运”。当问题焦点被明晰地表达出来后,学生提问题的热情似乎一下子就被激起了。
  二、恪守提问规则
  前后桌4~6个学生随机编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轮流担任记录员,记录员本身也要把自己的发言写下来。小组内成员彼此较为熟悉,学习氛围相对轻松,有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发问,并从学习伙伴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刺激与诱发新的思考。在亮出问题焦点之前,教师务必要向各小组出示提问的四个规则:1. 尽可能多地提问。2. 不要停止提问而去讨论、评价或是回答任何问题。3. 严格按照叙述寫下每个问题。4. 把所有的陈述句改为问句。另外,教师还要协助学生围绕理解规则的内容与遵守规则的难度展开讨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减少四条规则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把思考过程搞砸了。教师在巡视时,要强调恪守提问规则,避免学生中途试图解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D组的Z同学提出“一个豆荚里怎么会有五粒豌豆?”这样的问题时,负责记录的Y同学用疑惑的眼神望着笔者,欲言又止。笔者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要求Y同学严格按照叙述写下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时候Y同学做了回应,不但Z同学会受到打击,而且其他同学也可能会不再开口提出问题了,这样提问就会陷入僵局。
  三、练习转换问题
  当学生迅速提出了问题后,教师可以就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进行说明,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问题的目的与使用,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封闭性问题是要用“是”“否”或者其他简单的词汇来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则要求更多的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先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在封闭性问题后面标注“封”,在开放性问题后面标注“开”。再与小组成员讨论,发现提问语句结构的差异:开放性问题以“为什么”和“如何”开头,封闭性问题以“是否”“能否”“做过与否”作为问题启发词,两种问题都能使用的启发词有“什么”“谁”“哪里”和“什么时候”。最后让学生分别从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至少选出1个问题,练习将问题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比如,“最后的那一粒豌豆两次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意思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一样。”这是属于封闭性问题。如果改为:“最后的那一粒豌豆两次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分别指的是什么?”因为要具体回答“什么”,所以这就是开放性问题。又如,“被青苔包裹成‘一个囚犯’的豌豆,为什么却长得最好?”“为什么”是问题启发词,属于开放性问题。如果改为:“被青苔包裹成‘一个囚犯’的豌豆,它长得好吗?”或者改为:“这里的‘囚犯’是比喻吗?”因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好”和“是”这样简单的词汇来回答,所以就是封闭性问题。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发现,改变一个问题启发词,问题的类型也就随之改变了,希望获取的信息也就不一样了,这样学生就会重新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从而提升元认知思维。
  四、权衡问题优先次序
  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重新审读自己提出的问题,先筛选出本组最想探究的三个问题,并提交到班级交流,然后由教师从大家提交的问题中选出大部分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这篇课文重点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五粒豌豆的命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五粒豌豆为什么只重点写一粒豌豆,而没有把其他豌豆的具体情况写下来?3.为什么小女孩看到豌豆苗,身体就渐渐好了?第3个问题是课后的习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教师的教学预设达成了一致,生命的神奇力量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共鸣,童话的美好情愫在学生身上潜滋暗长。
  五、分享提问反思
  在整节课中,教师不再是教授者,而是作为促进者从旁协作,支援学习,引领学习。在结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学到了什么?学习如何提问为什么对学习很重要?你从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东西中学到了什么?你是如何学到的?学生各自记录自己的反思笔记,在小组或者全班范围内做交流。学习成果只有以物化的形式固定下来,才具备可迁移性。无论是在学生汇报问题,还是在学生分享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中立。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说一句“谢谢”,这是对提问规则第二条中的“提问不评价”的回应。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很享受“提问不受质疑的过程”。
  优异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懂得提问的方法,学生自身能够回答自己真正想知道的问题开始的。作为提问策略单元的第一课,笔者围绕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文本特质思考和选定问题聚集点,避免学生破坏提问规则,在练习转换问题中,反思提问的目的与作用,并从中筛选出最想解决的问题,创生“自我发问、自己诚实地回答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二度教学,让笔者真实地感受到,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提出疑难问题,是一种比较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在提问策略单元,而是在每一节的语文课,教师都应当力图由真思考、真发问来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步衰退的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是重视和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相对于原人教版教材,统编版教材古诗词的比重明显增加。那么,如何解决目前古诗词教学学段目标不清晰、教学活动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呢?本专辑的这几篇文章做了探索和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是重视和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相对于原人教版教材,统编版教材古诗词的比重明显增加。然而
期刊
张祖庆自称是患有“多动症”者。不过,这里所说的“多动症”并非医学上的病症,而是指兴趣极其广泛,能在一般人不太“动”的地方动起来。他不满足于旧有的模式,喜欢探索新事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他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又淋漓尽致。在有限的篇幅内,笔者不可能将其万千的“动”的风景全部写来,只从他近年来所做的四个板块的研究与探索略作叙说。  创意写作  关于创意写作,张祖庆进行过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良好的作用。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言运用,注重学生“习”(识字习惯)的培养,有效提升识字效率。  一、字理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由甲骨文起,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如今的简体字。它们经历了从图形到笔画,由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期刊
近年来,新课改政策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现有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读写能力为基础,合理地开展仿写教学,从而解决学生写作难题,为学生之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仿写在小学高段英语写作应用的理论依据  在小学高段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仿写教学,是以现代语言理论学、心理学及认知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具体来说,从现代语言理论学、心理学及认知学所表达的内容来看,
期刊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劝告的方法和艺术。  2. 能运用恰当的语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场进行劝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感情交流及情操的陶冶。  【教学重点】在创设的交际情境中,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形成劝告的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对方心理,用委婉的话语打动对方实现劝告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明目标  1. 让学生列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短短十六字便体现了教师的职业价值。近日,我在阅读吴非所著的《致青年教师》中获得了许多启发,该书分六辑,用85篇教育随笔记录了吴非教学生涯中与学生相处的所感所悟。读完全书,我如沐春风,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想。  一、学做真诚坦荡的教师  真诚坦荡的胸怀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包括他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见识多少、道德水准,进而体现在他的理想与追求上。基于教师的职业属性
期刊
一、感受文化的广度:日月星辰,厘清“年、月、日”的来龙去脉  1. 师:同学们,这些时间单位为什么取名叫“年、月、日”呢?首先来研究,为什么叫年?这个问题,跟屏幕上的知识有关。  师:现在地球要说话了!(课件出示: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叫一年。大约是365天6时)  师:你觉得哪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生:什么叫年。  师:年是什么?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中间这段时间,就叫一年。那为
期刊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標准(2011年版)》上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不要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
期刊
以学生的个人经验为起点,创设与生活实际深度关联的学习情境,赋予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图作为数据统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往往是真实情境的数学化投射,更是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考察意图,无法较好地达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标。本文围绕两道图文情境题,就相关问题谈一些见解。  一、情境再现,数据链接生活 
期刊
法国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开始。”他认为,通过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人们对世界有了认识和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年级的习作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小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关注身体的认知和体验。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