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活动应从兴趣入手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般人谈到要孩子学习数学便觉得很困难,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数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却忽略了数学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文章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发了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三种具体方法。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3-01
  
   幼儿园孩子因年龄原因,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学数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怎样培养幼儿园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1、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幼儿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如,在学习5的形成时,活动前为幼儿准备了圆形片、纽扣、雪花片等操作材料,活动时请每个幼儿先摆好4个圆片片,并引导幼儿说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接着,请幼儿再添上一个圆片片,问:“现在是几个圆片片?”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摆放,知道4添上1是5,5个圆片片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幼儿再次通过摆放圆形片、纽扣,进一步加深、巩固了对5的形成的理解。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操作材料,再也感觉不到数学活动的枯燥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也浓了。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程序:“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以后再进入新的动作,形成新的概念。”如,拿出细、短粗、短细及颜色各不相同的小棒,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将相同的小棒分在一起,可以怎样分?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摆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法:有的按长、短分;有的按粗、细分;有的按颜色分。当幼儿每讲出一种比较的形式时,教师就用同样的教具演示。这样,全班幼儿可以学到多种对应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演示一种比较方法、幼儿模仿操作的形式,从而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手脑并用收到了效果。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知识内化,从而为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提供条件。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主体建立知识结构
  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仅靠传授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再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如在教幼儿比较两类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时,教师提供给每个幼儿五个圆形和五个正方形纸片,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比一比,圆形和方形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根据这个问题,全班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摆出了以下八种比较的形式。然后,请幼儿回答:你是怎样比的?为什幺它们是一样多?幼儿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有的说:“一个一个对整齐了,所以圆形和方形一样多。”有的说:“都是五个,所以一样多。”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是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知识的,这时的幼儿是主动学习者,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和接受者。因此,幼儿对学习数学有了较浓厚的兴趣。
  
  二、将数学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两层含义:(1)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在进行序数教学时,我就利用送小动物上火车的游戏,将序数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幼儿对送小动物上火车这个情节非常感兴趣,从而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2)幼儿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教小班幼儿认识和发现“1和许多的关系”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小篮子,让他们去拾满地的落叶,在拾落叶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就说;“老师看,我拾了许多落叶。”这时,教师立刻引导幼儿“你是怎样拾到这许多落叶的呢?”幼儿回答:“是一片一片拾起来的,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了!”幼儿从中发现了“1”和“许多”的辨证关系,即:一个一个的。还有些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了更深一层的关系,即:许多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还可以分成许多个一个一个的。以上游戏,幼儿在拾落叶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感受了数学的乐趣。
  
  三、在生活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真实生活,又包括童话世界的虚幻生活。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周围环境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等:楼房的单元数、楼层数、房间数等;各种电话号码;时钟的钟点等。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问,通过各种感觉信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如利用进餐前,请幼儿发餐具,每人一个碗、一双筷子、一张餐巾,对于数概念能力较差的幼儿,就这样的活动中,复习巩固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了。
  总之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2-01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提出的新举措,措施出台后本溪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上引起了一些反响。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中长跑难为不少体育中考生,晨跑热又现校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中长跑测试,是在好多后重返体育中考。(二)今年的体育课成了‘特保儿’,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就是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情绪,使其完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环境中,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阐述了情绪的涵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体育课堂实践中的几种情绪调节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课堂 情绪 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3-01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心理自由;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4-01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1、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5-01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作为知识传授“权威”者的角色出现,教师讲,学生听,较为被动地“吸收”。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
期刊
1.前言70年代以来,提升钢绳芯胶带输送机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煤炭工业的重要设备。但是,上运钢绳芯胶带输送机断带后下滑和皮带机逆车专的问题一直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0-01     精心设计教学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要进入教学最佳状态应树立三种新课程意识,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对话意识      1、与《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在教学前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1-01     德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目的的,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内化,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它与德育密切
摘 要: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薄弱的部分。如何才能使其有所突破?本文立足课本剧的实践,充分论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电影元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并且在该过程中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电影元素 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8-02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