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湖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试图推动湖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其规模逐步扩大、影响不断提升,通过境外教育资源的引进,对湖北省教育改革、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促进学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湖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湖北省发展急需的各类高质量人才,以及如何开展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今后需要在引进和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走出去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合作模式上,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均是在某一专业层面上进行合作办学,虽易促进中方高校某一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但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易于推广,实则不易推动中方高校整体的改革与发展。
2.在组织模式上,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目前所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开展,较为单一,受制过多,发展后劲不足。此种模式具有项目的目的性、一次性、阶段性、整体性等特点,投入少、见效快、审批程序较简捷,可实现中外双方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的“零距离接触”,但也由于其具有项目的性质与特点,对中方高校依附性强烈,受中方高校的干涉较多,不利于中方高校有建制、有系统地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办学理念与经验等,不利于建设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市场化经营与运作,更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
3.在培养模式上,单校园与双校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单文凭与双文凭模式并存。然而,其中双校园模式教学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在大部分情况下,境内部分的教学活动也以输出生源为中心,侧重于语言训练及基础专业课程,通常实质性引进教育资源不多,不利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实施与发挥。不论合作模式、组织模式、培养模式,都存在不足,无法真正实现通过引进与整合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湖北省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办学规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积极性高于湖北省高校。湖北省高校与境外高校虽然都有19所参加合作办学,但境外高校来鄂考察的数量和频率明显高于省内高校。湖北省高校可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快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步伐。
2.参与合作办学的湖北省高校,全部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与独立学院没有参与。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各类地方高校已超过120所,独立学院数量也位居全国首位,然而参与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的规模与湖北省高校的总体发展形势相距颇大。
3.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开设的一些项目并非热门专业,导致就读学生数量过少,导致项目无法持续运行,不能持续发展。如湖北省某高校所举办的某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8年创办,于2008年招生23人,2009年与2010年招生人数为零,2011年招生12人,4年之内共有学生35人。而另一所高校所举办的某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08年停止招生。
(三)办学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层次结构方面,办学层次不高。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仅有1个项目,其中博士研究生层次至今还未开展,仅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合作办学。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现已有多个博士点,可尝试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
2.在专业结构方面,合作领域较窄,专业分布过于集中,且与我国境内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所开设的专业大多雷同,呈无序的低水平建设。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开设的专业集中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其中工学类所开设的专业也以计算机类为主。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此,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分布亟需改善。
3.在区域分布上,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呈现不均衡状态。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集中在武汉市,而省内其他地区也不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四)办学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高等教育外合作办学机构大部分都会采用国外教材,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甚高,而一些项目在招生之时却未对外语成绩提出相应要求,学生学习上较为吃力,整体生源质量不高。
2.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中较少有项目拥有自己稳固的教师队伍,通常借用中外双方高校的师资。兼职教师多达70%以上,专职教师多为语言课程教师。其中部分中方教师由于其自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当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专业课程名存实亡。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全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对双语型教师的需求强烈,然而办学过程当中双语型教师甚是缺乏。
3.管理队伍质量不高。由于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常附属于某一院系,因中外合作办学是种新生事物,从中方高校派遣过来负责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且高素质的外事人员较为缺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管理队伍质量。
4.实践基地不足。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层次覆盖研究生、本科至专科层次,既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实践基地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由于一些项目为新兴专业,相应的实践基地较为缺乏,成为了办学困扰。
5.办学经费不够充足。中外合作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方的办学积极性,中外双方多半不会以资金的方式投入办学活动中来,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些附属于中方高校的某一院系之下,没有设立专项的办学经费支出体系,占用了其所在院系的办学经费,从而也影响了中方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五)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水平还尚待提高。由于教学计划为中外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设定,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引进了外方教学计划,因而存在的问题甚多。突出表现在中方专业课程教师对教学计划未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显得凌乱而没有体系。中方专业课程教师常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训练,且缺少实践经验,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需求。
2.科研领域内成果不多。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办学历程短,目前多在教学领域内进行合作,双方教师并未在科研领域内进行交流与合作,故而成果不多。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建设
目前,我省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中外合作项目。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文科,多以经济和管理为主;工科类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这些中外合作项目以“投入少、见效快”的特色深受中外合作双方的喜爱,但与我国举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相悖。为更好地发展我省高职教育。适应我国新技术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结合学院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举办国内新兴、薄弱的专业,缩短我国教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省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院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不能完全聘请外籍教师来授课,大部分课程都是由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中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高校会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外方院校培训进修。学习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自身教学中,促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优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机制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机构一方面可对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进行严格把关审查,确保外方合作院校的资质真实并符合合作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克服体制性障碍,尽量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改变政府与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关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审批的繁杂手续,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2.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完善决策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施科学管理。其次,要加强学科管理和建设,在与外方院校的合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外方合作者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专业,又要考虑本校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开设专业的办学效益,又不能忽视办学质量和专业的发展趋势。
(四)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很少有高校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也只是一种形式,实施根本不到位。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运行情况,如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等进行科学和公平的评估。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国际教育事业中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加大改革力度,大胆探索办学新模式,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典.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龚思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学出版社,2007
[3]许志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2~13
[4]周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
关键词 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其规模逐步扩大、影响不断提升,通过境外教育资源的引进,对湖北省教育改革、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促进学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湖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湖北省发展急需的各类高质量人才,以及如何开展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今后需要在引进和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走出去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合作模式上,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均是在某一专业层面上进行合作办学,虽易促进中方高校某一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但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易于推广,实则不易推动中方高校整体的改革与发展。
2.在组织模式上,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目前所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开展,较为单一,受制过多,发展后劲不足。此种模式具有项目的目的性、一次性、阶段性、整体性等特点,投入少、见效快、审批程序较简捷,可实现中外双方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的“零距离接触”,但也由于其具有项目的性质与特点,对中方高校依附性强烈,受中方高校的干涉较多,不利于中方高校有建制、有系统地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办学理念与经验等,不利于建设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市场化经营与运作,更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
3.在培养模式上,单校园与双校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单文凭与双文凭模式并存。然而,其中双校园模式教学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在大部分情况下,境内部分的教学活动也以输出生源为中心,侧重于语言训练及基础专业课程,通常实质性引进教育资源不多,不利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实施与发挥。不论合作模式、组织模式、培养模式,都存在不足,无法真正实现通过引进与整合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湖北省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办学规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积极性高于湖北省高校。湖北省高校与境外高校虽然都有19所参加合作办学,但境外高校来鄂考察的数量和频率明显高于省内高校。湖北省高校可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快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步伐。
2.参与合作办学的湖北省高校,全部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与独立学院没有参与。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各类地方高校已超过120所,独立学院数量也位居全国首位,然而参与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的规模与湖北省高校的总体发展形势相距颇大。
3.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开设的一些项目并非热门专业,导致就读学生数量过少,导致项目无法持续运行,不能持续发展。如湖北省某高校所举办的某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8年创办,于2008年招生23人,2009年与2010年招生人数为零,2011年招生12人,4年之内共有学生35人。而另一所高校所举办的某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08年停止招生。
(三)办学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层次结构方面,办学层次不高。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仅有1个项目,其中博士研究生层次至今还未开展,仅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合作办学。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现已有多个博士点,可尝试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
2.在专业结构方面,合作领域较窄,专业分布过于集中,且与我国境内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所开设的专业大多雷同,呈无序的低水平建设。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开设的专业集中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其中工学类所开设的专业也以计算机类为主。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此,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分布亟需改善。
3.在区域分布上,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呈现不均衡状态。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集中在武汉市,而省内其他地区也不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四)办学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高等教育外合作办学机构大部分都会采用国外教材,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甚高,而一些项目在招生之时却未对外语成绩提出相应要求,学生学习上较为吃力,整体生源质量不高。
2.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中较少有项目拥有自己稳固的教师队伍,通常借用中外双方高校的师资。兼职教师多达70%以上,专职教师多为语言课程教师。其中部分中方教师由于其自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当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专业课程名存实亡。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全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对双语型教师的需求强烈,然而办学过程当中双语型教师甚是缺乏。
3.管理队伍质量不高。由于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常附属于某一院系,因中外合作办学是种新生事物,从中方高校派遣过来负责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且高素质的外事人员较为缺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管理队伍质量。
4.实践基地不足。目前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层次覆盖研究生、本科至专科层次,既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实践基地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由于一些项目为新兴专业,相应的实践基地较为缺乏,成为了办学困扰。
5.办学经费不够充足。中外合作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方的办学积极性,中外双方多半不会以资金的方式投入办学活动中来,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些附属于中方高校的某一院系之下,没有设立专项的办学经费支出体系,占用了其所在院系的办学经费,从而也影响了中方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五)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水平还尚待提高。由于教学计划为中外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设定,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引进了外方教学计划,因而存在的问题甚多。突出表现在中方专业课程教师对教学计划未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显得凌乱而没有体系。中方专业课程教师常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训练,且缺少实践经验,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需求。
2.科研领域内成果不多。湖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办学历程短,目前多在教学领域内进行合作,双方教师并未在科研领域内进行交流与合作,故而成果不多。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建设
目前,我省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中外合作项目。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文科,多以经济和管理为主;工科类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这些中外合作项目以“投入少、见效快”的特色深受中外合作双方的喜爱,但与我国举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相悖。为更好地发展我省高职教育。适应我国新技术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结合学院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举办国内新兴、薄弱的专业,缩短我国教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省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院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不能完全聘请外籍教师来授课,大部分课程都是由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中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高校会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外方院校培训进修。学习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自身教学中,促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优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机制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机构一方面可对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进行严格把关审查,确保外方合作院校的资质真实并符合合作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克服体制性障碍,尽量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改变政府与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关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审批的繁杂手续,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2.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完善决策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施科学管理。其次,要加强学科管理和建设,在与外方院校的合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外方合作者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专业,又要考虑本校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开设专业的办学效益,又不能忽视办学质量和专业的发展趋势。
(四)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很少有高校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也只是一种形式,实施根本不到位。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运行情况,如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等进行科学和公平的评估。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国际教育事业中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加大改革力度,大胆探索办学新模式,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典.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龚思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学出版社,2007
[3]许志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2~13
[4]周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