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价值被人们感知。侗族人民的精神追求是通过其表现的,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侗族这个民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天柱县侗族大歌的生存现状、发展、传承。以天柱县侗族大歌类型和内容阐述等问题为主要的调研对象,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天柱县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的发展和傳承给予恰当的定位。把侗族大歌的教学引进课堂、政府的宣传和号召以及开发侗族大歌的旅游价值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侗族大歌;天柱县;文化价值;建议
  侗族大歌象征着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它代表着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命观,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非物质珍宝,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对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发展,以及对其文化价值更深层次的研究,就应该以特殊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态度就是:珍之、惜之、护之。承载着侗族悠久文化的侗族大歌,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有助于侗族大歌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人们知晓侗族大歌。因此,对侗族大歌的研究、保护、发展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侗族大歌相关综述
  侗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其中一支队伍,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世代侗族人民所传颂。1986年,侗族大歌登上巴黎世界的舞台,一夜之间轰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随着对侗族大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逐渐显现在人们的眼中,其歌词大意和各种场合表达的歌唱功能,无不在展现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侗族大歌是侗族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高昂的曲调,神奇的多声部合韵,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在侗语当中种类较多,按内容分:有情歌、踩堂歌、礼俗歌、救世歌等;按场合分:有鼓楼大歌、戏曲大歌、场外大歌等。”
  二、天柱县侗族大歌的现存状况和问题
  天柱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而得名。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语言正面临严重的冲击,侗族大歌的发展也岌岌可危。侗族大歌的原生态文化正急速发生变异。许多原来著名的侗族大歌歌手、歌师均已年过半百,年轻一代的侗族子弟们相继离开家乡,外出打拼。侗族大歌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现状。
  三、侗族大歌的非物质文化价值意义
  (一)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
  人文美。侗族向来是一个团结友善的民族,他们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高贵品质赋予侗族大歌那高亢,震撼的和声,这些仅仅是侗族大歌形成的一部分,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侗族大歌中淋漓尽致体现出来,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侗族大歌从多角度多方位体现社会多样功能,它是侗族精神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它,你能够领略侗族社会强大的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精神世界,人文美感等珍贵的人文之美。
  和谐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们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处。侗族人民好集聚在一起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侗族大歌是其最为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每逢喜庆的节日,人们就会组队,约上几个好友或者寨子上唱侗歌较为有影响力的长辈一起对歌。从中不仅可以维护邻里之间的关系,调节气氛。而且晚辈可以跟着前辈们学唱侗歌,长辈们也通过这种方式让歌曲永久的流传下去。在歌曲对唱中起到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作用。歌曲是感情的真情流露,歌唱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们用歌声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促进民族团结;他们常常以歌会友,用宏伟高昂的曲调表达自己的赏识之情。
  (二)侗族大歌的经济开发价值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GDP水平。当地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广告的宣传,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重视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提高人的眼界和精神境界,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增加内在动力。
  (三)侗族大歌的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和一般民俗大歌不一样,它是没有伴奏和指挥,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说,侗族大歌独具的音乐形态,演出、歌唱技巧、歌词以及音律等在一定程度上给现在音乐艺术很大的冲击。它可以说是侗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艺术的反应和升华。侗族大歌作为民间音乐多声部合唱曲,音乐的和谐是通过多重声部的真假声配合运用,在侗族人民的演唱中,完全是凭靠自己的想象塑造声音的形象,用气息冲击声带,带动歌曲的完美融合。
  四、侗族大歌文化价值的定位与拓展
  (一)对侗族大歌的价值进行恰当的定位
  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它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从大歌中体会到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因此,只有对侗族大歌的价值意义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让其壮大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其属于民族文化的一种,就盲目的发展,找不到文化精髓,让大歌变味,与原有的背道而驰。
  (二)培养人才,把侗族大歌引进学生的课堂
  以黎平县为例的旅游大县,已经把侗族大歌的学习加入学生的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侗族大歌。这是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天柱县作为黔东南州的文化大县,并且积极打造旅游经济的同时,把侗族大歌作为一部分落入孩子的课堂,培养热爱侗族大歌的人才,鼓励学生把侗族大歌作为学习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三)政府应大力宣传侗族大歌的价值
  天柱县相关部门通过视频播放,组织侗族文化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单页,积极号召侗族人民,鼓励大家去了解,重拾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可以向老一辈的大人们了解侗族的历史。政府对人民群众起到带头的作用,只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侗族大歌的发展才能熠熠生辉。
  (四)结合本土民族特色,开发侗族大歌的旅游价值
  经济发展的同时,天柱县政府和旅游组织机构致力于打造天柱县少数民族文化的产品,在这种独有的地域条件中形成独特的天柱侗族大歌的经济特色。民族文化中有歌、歌中有文化的民族特点。侗族大歌就可以以其为依附点进行宣。因此要做到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就应该开发侗族大歌的旅游价值,让其成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原始侗族文化和大歌。人们看到其经济价值的存在,侗族大歌的学习自然会悄然兴起。
  (指导教师:陈书蓝)
其他文献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基督山伯爵》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基督山伯爵》的发表,为大仲马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财富,使他跻身当时的一流作家行列。《基督山伯爵》是一部通俗历史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小说情节新颖独特,魅力非凡,表现出了作者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水平,是世界通俗小说文库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大仲马;爱德蒙
期刊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  摘要:杜少卿富有真才实学,注重“文行出处”,希望通过儒家的教化以矫正世俗流弊,但其理想却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杜少卿身上表现出的理想及其理想无法实现间的彷徨与无奈,构成了杜少卿悲剧形象的主色调,是我们认识《儒林外史》巨大思想价值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儒林外史;杜少卿;理想  一、杜少卿的理想  杜少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理
期刊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乔伊斯《一片浮云》中的小钱徳勒与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通过对比,可探究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物所置于的社会环境,分析他们的物质、精神困境和理想的可能性,以及作者是如何洞察、书写社会现实和人的自身处境。  关键词:《一片浮云》;《端午节》;现实;理想  乔伊斯《一片浮云》中的小钱徳勒与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自视清高。过于拔高自己,
期刊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中印交流从古至今都非常频繁,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久远,本文选取《西游记》为典型代表重点讨论,从斗法、人物形象等角度探寻印度神话对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神话;斗法;密教  印度与中国均为世界四大古国之一,地理上也非常近,因此,从古代就开始有中印文化交流的故事记载。在文学方面,中印两国相互影响,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佛经的汉译和传播如影随形,几乎同步发生。中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建安诗歌是我国文人诗歌创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魏晋风度下的三曹父子即是此时期“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具有“古意悲凉”等共性,但由于个人特质和人生际遇的不同,三人在创作诗风上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曹操诗的古朴雄浑,到曹丕的婉约便娟,直至曹植的词采华茂,从中亦可窥见建安诗人的艺术追求。本文旨在结合三曹诗歌创作的具体作品,来分析探讨其各自的诗风特点,并对“三曹”诗歌
期刊
中华女子学院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描述浮士德与糜非斯托之间的“善”与“恶”的对比,从而展现出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思想。在与糜非斯托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身边充斥着危机。然而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特征使他免于遭受成为恶魔奴隶的厄运,而恶势力糜非斯托却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浮士德与糜非斯托的关系,展现出善恶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分析以获得其中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以作品中的痴傻型人物为立足点,对《喧哗与骚动》与《爸爸爸》展开平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对痴傻人物具体的声音、无实意的语言进行分析与比较,探析无意义的“喧哗”背后那有意义的作品价值观;第二部分则从难以“诉说”的痛苦中分析异质文化所共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常态”社会对所谓“非常态”人群的排斥与压制。由以上两点对中西这两部文学作品略作相异相同之比较。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概述川端康成生态意识形成的基础,生态意识的定义,采用鲁枢元的文艺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面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体会作者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对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所进行的文学深思与创作,以期为当代生态文学的研究提供范本,同时对当代作家的创作起借鑒作用。  关键词:川端康成;生态意识;文学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968年凭借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中国的现代派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直接影响下产生并成长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直接复制。中国现代派文学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表现出强劲的主动选择的姿态,在表面追求形式创新的背后还潜藏着深层的意识形态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走在文学创作前线,对西方现代派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具体到中国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本土化的接受、消化、传播,
期刊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摘要: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但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可能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和许多悬而未知的隐秘,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侧面。照相机的出现,客观地记录着这个世界也远远达不到现实世界的真实,而美术史中的一些大师通过写生这一创作方式为我们呈现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另外的面目。很多绘画者钟爱写生,我想这因现实的深刻,给予我们更敏感的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