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交流的频繁使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使传统的汉语言的优越性、完整性受到严重的冲击。网络语言虽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更多的不足,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或学生作文时最好慎用网络语言,以捍卫汉语言的优越性和纯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因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幽默诙谐等特点,得到中学生的青睐,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网络语言还大量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这种现象使得汉语的优越性,完整性受到严重冲击,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下面先看一个同学写的“自我绍”:童鞋们:大家好!偶是新来的,先冒个泡混个脸熟,鄙人宅男一枚,宅时会看看新闻,关注一下我们生存的这个大篮球正在发生的故事,免得被大虾们鄙视火星来的。也常上网,给自己织个围脖,天气渐冷嘛,整个场面得hold住!作为资深网络草根,常吐吐槽,也让世界听听偶的声音。生活中,虽然很爱宅,但也是运动一族,偶可是个篮球控。休息的时候,常常约上三五个盆友,童鞋,到球场上秀一下球技。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也努力为现实插上丰满的羽毛。这就是偶,爱宅,爱篮球,爱梦想的偶。上段文字中使用了大量网络语网,其中不乏流行词汇,这样的“自我介绍”,不是所有人看得明白的。因此看来,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形成严重的冲击:
一、篡改词汇
在网络中经常对传统词汇的部分或全部汉字故意修改。如把“没有”写成“木油”,把“我”写成“偶”,网络圈外的人很难看懂到底是什么意思。另外有一些常用的词语在网络交流中被网民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已与原意大相径庭。例如“天才”指“天生蠢材”;“耐看”是“耐着性子看”;“善良”指“善变又没天良”;偶像“呕吐的对像”等等。网络语言虽轻松有趣,但大部分词语以及构建新词的方法,不符合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律,不仅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而且还使人们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此类网络语言如果出现在作文里将使语句无法理解。
二、网络语病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为了标新立异出现了许多与规范的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语序。如“郁闷呀,我现在”之类的倒装句。网络上还有大量模仿儿童发音的叠音词,致使语词形态变异,例如把“漂亮”说成“漂漂”,“东西”说成“东东”等。
三、語言垃圾
一些网页往往不顾社会道德或审美的因素纯粹以荒诞的用语来刺激网民,使网络语言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如“扁你”、“WBD”(王八蛋)、“TMD”(他妈的)这些粗俗化的,甚至具有人身攻击的网络语言。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阶段,对语言正误的鉴别能力和语言优劣的鉴赏能力比较低,这些低俗,肤浅简易的网络语言对没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学生来说,十分刺激新鲜,因而学生很容易模仿。
……
网络语言有诸多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慎用网络语言。在一些正规场合,或学生的作文中不提倡运用。首先,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如果它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势必会交流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网络语言,它可以说是网虫们的行业语,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俗成的。其次,语言文字的美不是在于一时的流行,而是因为它能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而且其含义有着相对稳定性,不容随意更改,否则朝令夕改,又有几人能懂?再次,传统语言文化教给我们的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含蓄内敛深刻的精神财富。例如唐诗宋词千古流传的原因是这些文字所创造的意境美能给人以享受,蕴涵的道理能给人以启迪,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读了都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而网络语言却简易,肤浅,甚至粗俗。此外,学生不但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那些肤浅、低俗的网络语言,在书面作文中,更应当慎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也是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较大的稳固性,在正式的场合中涉及到双方交流的问题,而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和习惯是不容随意变更的,否则会造成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后果。许多学生爱说“晕”,但是从表达角度来说,它肯定不如“天旋一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词语内涵丰富。在作文中把“这个样子”写成“酱紫”,则是任何语文老师都难以接受的。如果全篇作文反复使用“郁闷”“呵呵”等词汇,更说明作者是词汇贫乏,情感荒芜的懒惰者!在作文中,运用语言一定要讲究规范性与清洁性,在简洁,易懂,流畅,并能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前提下,再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和诙谐风趣。
从高考方面的信息来看,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教授周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考生切勿使用网络热词,否则将被当做错别字来评。因此为求保险起见,考生最不要在考试中冒险使用这类词语,另外还有一些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以及外语单词等,也不要夹杂在作文中。我认为上海阅卷组的作法值得学习和提倡,这种作法很好地捍卫了汉语的科学性,也必将对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网络语言既然产生于网络,使用也应局限于网络,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对他们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必定会产生不良影响。自1955年起,国家推广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60多年,推普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可以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已经融入了我们血液,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着汉民族精神和艺术的精髓,逐渐成熟完善,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汉语有很强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古老的语言文字都消亡了,我们的汉语言还在生生不息地繁荣发展。现在网络语言风靡一时,有些中国人似乎逐渐在对自己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着模糊感,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却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难道不应捍卫汉语言文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而要靠外国人去坚守、发扬光大吗?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因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幽默诙谐等特点,得到中学生的青睐,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网络语言还大量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这种现象使得汉语的优越性,完整性受到严重冲击,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下面先看一个同学写的“自我绍”:童鞋们:大家好!偶是新来的,先冒个泡混个脸熟,鄙人宅男一枚,宅时会看看新闻,关注一下我们生存的这个大篮球正在发生的故事,免得被大虾们鄙视火星来的。也常上网,给自己织个围脖,天气渐冷嘛,整个场面得hold住!作为资深网络草根,常吐吐槽,也让世界听听偶的声音。生活中,虽然很爱宅,但也是运动一族,偶可是个篮球控。休息的时候,常常约上三五个盆友,童鞋,到球场上秀一下球技。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也努力为现实插上丰满的羽毛。这就是偶,爱宅,爱篮球,爱梦想的偶。上段文字中使用了大量网络语网,其中不乏流行词汇,这样的“自我介绍”,不是所有人看得明白的。因此看来,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形成严重的冲击:
一、篡改词汇
在网络中经常对传统词汇的部分或全部汉字故意修改。如把“没有”写成“木油”,把“我”写成“偶”,网络圈外的人很难看懂到底是什么意思。另外有一些常用的词语在网络交流中被网民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已与原意大相径庭。例如“天才”指“天生蠢材”;“耐看”是“耐着性子看”;“善良”指“善变又没天良”;偶像“呕吐的对像”等等。网络语言虽轻松有趣,但大部分词语以及构建新词的方法,不符合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律,不仅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而且还使人们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此类网络语言如果出现在作文里将使语句无法理解。
二、网络语病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为了标新立异出现了许多与规范的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语序。如“郁闷呀,我现在”之类的倒装句。网络上还有大量模仿儿童发音的叠音词,致使语词形态变异,例如把“漂亮”说成“漂漂”,“东西”说成“东东”等。
三、語言垃圾
一些网页往往不顾社会道德或审美的因素纯粹以荒诞的用语来刺激网民,使网络语言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如“扁你”、“WBD”(王八蛋)、“TMD”(他妈的)这些粗俗化的,甚至具有人身攻击的网络语言。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阶段,对语言正误的鉴别能力和语言优劣的鉴赏能力比较低,这些低俗,肤浅简易的网络语言对没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学生来说,十分刺激新鲜,因而学生很容易模仿。
……
网络语言有诸多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慎用网络语言。在一些正规场合,或学生的作文中不提倡运用。首先,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如果它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势必会交流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网络语言,它可以说是网虫们的行业语,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俗成的。其次,语言文字的美不是在于一时的流行,而是因为它能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而且其含义有着相对稳定性,不容随意更改,否则朝令夕改,又有几人能懂?再次,传统语言文化教给我们的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含蓄内敛深刻的精神财富。例如唐诗宋词千古流传的原因是这些文字所创造的意境美能给人以享受,蕴涵的道理能给人以启迪,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读了都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而网络语言却简易,肤浅,甚至粗俗。此外,学生不但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那些肤浅、低俗的网络语言,在书面作文中,更应当慎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也是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较大的稳固性,在正式的场合中涉及到双方交流的问题,而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和习惯是不容随意变更的,否则会造成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后果。许多学生爱说“晕”,但是从表达角度来说,它肯定不如“天旋一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词语内涵丰富。在作文中把“这个样子”写成“酱紫”,则是任何语文老师都难以接受的。如果全篇作文反复使用“郁闷”“呵呵”等词汇,更说明作者是词汇贫乏,情感荒芜的懒惰者!在作文中,运用语言一定要讲究规范性与清洁性,在简洁,易懂,流畅,并能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前提下,再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和诙谐风趣。
从高考方面的信息来看,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教授周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考生切勿使用网络热词,否则将被当做错别字来评。因此为求保险起见,考生最不要在考试中冒险使用这类词语,另外还有一些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以及外语单词等,也不要夹杂在作文中。我认为上海阅卷组的作法值得学习和提倡,这种作法很好地捍卫了汉语的科学性,也必将对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网络语言既然产生于网络,使用也应局限于网络,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对他们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必定会产生不良影响。自1955年起,国家推广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60多年,推普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可以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已经融入了我们血液,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着汉民族精神和艺术的精髓,逐渐成熟完善,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汉语有很强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古老的语言文字都消亡了,我们的汉语言还在生生不息地繁荣发展。现在网络语言风靡一时,有些中国人似乎逐渐在对自己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着模糊感,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却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难道不应捍卫汉语言文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而要靠外国人去坚守、发扬光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