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抓”,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课堂提问,可让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搞好教学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和服务于教学,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笔者以为有以下诸问题:
  一、提纲挈领提问抓关键
  关键,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初步认识分数”教学中,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可:出示一个月饼图,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推出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推出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总结:从刚才的研究中发現了什么?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的提问过程,可更好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关键: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二、密切联系提问要抓相关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知识间存在许多共同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①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②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③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联系法提问,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作好铺路搭桥的准备,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经验。
  三、促进思考提问抓思维
  学生思维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结合。例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可这样导入: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在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开放视野提问抓眼界
  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观察和深入思考,并用独特的思维去探索、归纳和发现,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十分有益。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可追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发挥想象,会有意外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在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原因在于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引导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其他文献
教师的任务,在于给学生创造发现的条件,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将发现作为主要任务,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目标,每一个探究实验都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和要求,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通过实验要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在备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忘掉歷史,就等于背叛。必须对青少年行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他们铭记历史,立志成才,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只抓语、数、英,而忽视了《品德与社会》的学习,造成了不少的少年儿童迷失了方向,贪图享乐,不懂得感恩,整天沉迷于歌舞厅、游戏厅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惋惜。下面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对学生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老师教学的负担,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度适量,不能失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和个性,更不可因为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笔者从好处和不足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策
期刊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
期刊
摘要:实施有效的課堂教学制度是小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小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性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学科学又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为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与日常教学体会相结合,认为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可以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
期刊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
期刊
一、执行,需要大家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他不知道他要去哪里”,所以目标很重要。然而,目标要切合实际更重要。好高骛远的目标规划,不会成为行动的指南,不会激发执行的动力。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少说空话大话,多做实事小事”的工作思路,旨在引导大家要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要摘就摘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果子,要做就做努努力能做得到的事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密切联系着的,小学生正是从点,线,角,圆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其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中,获得一些初步空间想象力的。因此,加强这些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培养
期刊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累成果。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做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 建设内涵  2010年来,自然灾害频发,3月我国西南刚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4月23日,我国多滴出现沙尘暴及大风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县的强沙尘暴为17年来最强,特
期刊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們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