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 2”项目时,农村普高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本文基于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双峰一中”)的调查,对高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探索农村普高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引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的建立的、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加分政策;农村普高;素质教育;武术模块教学
体育类高考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1]随着高考体育与艺术加分政策在各地方高中学校的不断渗透,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高中体育 “模块”的教学改革作为对传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实现如何“让高中体育教学成为真正地增强学生体质的平台” [2]等要求,已经成为当前体育与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武术是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瑰宝,有着很强的健身性及娱乐性,却似乎与大部分中学体育课格格不入,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在体育与艺术加分政策引导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武术模块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双峰一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的生成
双峰一中历史悠久,是一所典型的以招收农村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中学。学校现有在职体育教师13人,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体育馆1个,风雨球场2个,露天篮球场4块,足球场1块,排球场2个,室内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22台,室内舞蹈健身室1间,武术体操室1间,体育器材配置基本达标。
体育模块教学是高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优势,打破行政分班,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进行的板块式教学。近年来,一些学校纷纷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分别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模块教学。双峰一中与时俱进,以《体育与健康》为纲,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 2”项目时,开设多门选项课程,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2011年上半年,双峰一中打破行政班分班制,按兴趣选修。分班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五个选项课程;2011年下半年又新增武术和健美操选项模块,(如表一所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了体育课程趣味性及教学力度,效果较为明显。
二、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的调查分析
武术模块教学从201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实行,一经实施便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在高二年级学生中选修武术课程的共225人,占据了高二年级总数的20%,其中女生139人,男生86人。武术模块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开设了四个班级。文中以“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指导思想,抽取高二年级选修武术模块的两个班级为调查对象,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95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
1.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对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爱武术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才选择这一项运动。(如表二所示)在抽样调查中选择武术模块的93名学生中共有64名学生选择了“喜爱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这一动机,占总数的68.8%,这些人均是主动性地选择武术模块;有13名学生选择“为武术比赛或高考加分考试做准备”,占14%;9名学生选择“老师或家长要求”,占9.7%;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选择的武术模块,占总数7.6%,他们认为学校可选模块项目太少,自己只适合选择武术模块。
从学生学习动机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选修武术课是因为喜欢武术运动,所以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武术运动,多开设武术健身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融入一些武术竞赛项目内容。
2.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根据调查,(如表三所示)学生想通过武术课锻炼下身体,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9.5%和2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也有20.4%的学生持有消极态度,认为只要考试能过就可以了,也有1.1%的学生只是随便玩玩。
武术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武术内容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调节着学生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武术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大部分的同学对武术课有着较高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武术课堂中要创新教学教法,保持学生武术的热情度,同时吸引部分消极的同学,朝武术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3.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
学生对武术的接触程度直接影响着武术课程进度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调查(如表四显示),79.5%的学生从未学过武术,12.9%学过一点,5.4%进行过基本训练,仅有2.2%的学生从事过系统、全面的练习。
通过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修武术课前从未学过武术,这跟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环境有关,在一所有着较高升学率的省级示范性中学,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均是重视文化,对武术少有接触。因此,在高中武术模块教学内容选择中应该先从基本开始,同时注重武术娱乐性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4.学生喜欢的武术学习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如表五所示),43%的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由教师带着做的教学组织形式,38.7%的学生热忱于分组练习,21.5%的学生喜欢分组练习并有小比赛,还有15.1%的学生喜欢让学生互教互学合作练习,也有3.2%的学生对武术学习组织形式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教学组织是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中的关键部分,组织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组织形式也就成了上好武术课的重要部分。在武术教学组织中应当从学生喜好出发结合实际选择利于学生兴趣生成的组织学习形式。
5.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体育课考试与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应伴随教学活动始终。而评价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及学生进步程度。根据调查(如表六所示),38.7%的学生乐意接受视学生的层次情况而定,23.7%的学生乐意接受按照学习态度来评分,21.5%的学生希望通过统一标准考试,16.1%的学生希望通过进步水平来评定。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目标、内容及体育课成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刺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体育模块教学是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导引下的产物
1.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发挥其导向作用
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包括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项。另各省考试院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另增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的项目。双峰一中的体育模块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2010年高考获体育类加分资格的有定向越野2人,篮球1人;2011年在实施模块教学后,获加分资格的有23人,其中定向越野4人,健美操8人,网球5人,羽毛球4人,足球2人。2012年高考仅武术就有14人获得加分资格,其中肖地闻同学因获加分而考上清华大学。从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使学校的师资设置、资源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模块教学正在农村中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在湖南岳阳、株洲醴陵、常德等地,分模块的体育教学开展状况良好。本课题组在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4779份(有效卷4709份)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体育类加分项目,认为“有利于促进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应该保留”的占30.8%,认为“要缩减项目,公开过程,加强监督”的占36.6%,认为“受权力、金钱影响过大,应该取消”的占25.7%, “不知道,说不清”的占6.9%。也就是说,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这项政策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可见,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在农村普高体育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推动农村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体育模块教学推动了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
体育模块教学对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模块教学推动了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在农村中学容易普及,这种教学方式又适时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动力。而高考体育类的加分虽然只涉及少数有体育特长的尖子生,但给更多学生方向上的导引。其次,模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爱好。而以武术模块教学情况调查为样本,从学习动机看,“喜爱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的同学占68.8%,从学习态度看,想通过武术课锻炼身体的同学占49.5%,喜欢上武术课,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同学占29%。再次,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课堂结束时运用灵活机动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教学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团队的演示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记忆、巩固套路,也可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对课堂进行回顾或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优秀学生。
四、结论
体育模块教学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是探索农村普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建立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加分政策;农村普高;素质教育;武术模块教学
体育类高考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1]随着高考体育与艺术加分政策在各地方高中学校的不断渗透,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高中体育 “模块”的教学改革作为对传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实现如何“让高中体育教学成为真正地增强学生体质的平台” [2]等要求,已经成为当前体育与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武术是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瑰宝,有着很强的健身性及娱乐性,却似乎与大部分中学体育课格格不入,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在体育与艺术加分政策引导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武术模块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双峰一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的生成
双峰一中历史悠久,是一所典型的以招收农村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中学。学校现有在职体育教师13人,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体育馆1个,风雨球场2个,露天篮球场4块,足球场1块,排球场2个,室内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22台,室内舞蹈健身室1间,武术体操室1间,体育器材配置基本达标。
体育模块教学是高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优势,打破行政分班,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进行的板块式教学。近年来,一些学校纷纷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分别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模块教学。双峰一中与时俱进,以《体育与健康》为纲,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 2”项目时,开设多门选项课程,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2011年上半年,双峰一中打破行政班分班制,按兴趣选修。分班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五个选项课程;2011年下半年又新增武术和健美操选项模块,(如表一所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了体育课程趣味性及教学力度,效果较为明显。
二、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的调查分析
武术模块教学从201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实行,一经实施便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在高二年级学生中选修武术课程的共225人,占据了高二年级总数的20%,其中女生139人,男生86人。武术模块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开设了四个班级。文中以“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指导思想,抽取高二年级选修武术模块的两个班级为调查对象,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95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
1.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对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爱武术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才选择这一项运动。(如表二所示)在抽样调查中选择武术模块的93名学生中共有64名学生选择了“喜爱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这一动机,占总数的68.8%,这些人均是主动性地选择武术模块;有13名学生选择“为武术比赛或高考加分考试做准备”,占14%;9名学生选择“老师或家长要求”,占9.7%;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选择的武术模块,占总数7.6%,他们认为学校可选模块项目太少,自己只适合选择武术模块。
从学生学习动机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选修武术课是因为喜欢武术运动,所以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武术运动,多开设武术健身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融入一些武术竞赛项目内容。
2.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根据调查,(如表三所示)学生想通过武术课锻炼下身体,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9.5%和2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也有20.4%的学生持有消极态度,认为只要考试能过就可以了,也有1.1%的学生只是随便玩玩。
武术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武术内容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调节着学生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武术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大部分的同学对武术课有着较高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武术课堂中要创新教学教法,保持学生武术的热情度,同时吸引部分消极的同学,朝武术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3.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
学生对武术的接触程度直接影响着武术课程进度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调查(如表四显示),79.5%的学生从未学过武术,12.9%学过一点,5.4%进行过基本训练,仅有2.2%的学生从事过系统、全面的练习。
通过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修武术课前从未学过武术,这跟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环境有关,在一所有着较高升学率的省级示范性中学,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均是重视文化,对武术少有接触。因此,在高中武术模块教学内容选择中应该先从基本开始,同时注重武术娱乐性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4.学生喜欢的武术学习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如表五所示),43%的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由教师带着做的教学组织形式,38.7%的学生热忱于分组练习,21.5%的学生喜欢分组练习并有小比赛,还有15.1%的学生喜欢让学生互教互学合作练习,也有3.2%的学生对武术学习组织形式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教学组织是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中的关键部分,组织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组织形式也就成了上好武术课的重要部分。在武术教学组织中应当从学生喜好出发结合实际选择利于学生兴趣生成的组织学习形式。
5.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体育课考试与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应伴随教学活动始终。而评价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及学生进步程度。根据调查(如表六所示),38.7%的学生乐意接受视学生的层次情况而定,23.7%的学生乐意接受按照学习态度来评分,21.5%的学生希望通过统一标准考试,16.1%的学生希望通过进步水平来评定。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目标、内容及体育课成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刺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体育模块教学是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导引下的产物
1.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发挥其导向作用
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包括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项。另各省考试院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另增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的项目。双峰一中的体育模块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2010年高考获体育类加分资格的有定向越野2人,篮球1人;2011年在实施模块教学后,获加分资格的有23人,其中定向越野4人,健美操8人,网球5人,羽毛球4人,足球2人。2012年高考仅武术就有14人获得加分资格,其中肖地闻同学因获加分而考上清华大学。从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使学校的师资设置、资源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模块教学正在农村中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在湖南岳阳、株洲醴陵、常德等地,分模块的体育教学开展状况良好。本课题组在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4779份(有效卷4709份)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体育类加分项目,认为“有利于促进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应该保留”的占30.8%,认为“要缩减项目,公开过程,加强监督”的占36.6%,认为“受权力、金钱影响过大,应该取消”的占25.7%, “不知道,说不清”的占6.9%。也就是说,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这项政策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可见,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在农村普高体育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推动农村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体育模块教学推动了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
体育模块教学对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模块教学推动了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在农村中学容易普及,这种教学方式又适时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动力。而高考体育类的加分虽然只涉及少数有体育特长的尖子生,但给更多学生方向上的导引。其次,模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爱好。而以武术模块教学情况调查为样本,从学习动机看,“喜爱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的同学占68.8%,从学习态度看,想通过武术课锻炼身体的同学占49.5%,喜欢上武术课,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同学占29%。再次,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课堂结束时运用灵活机动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教学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团队的演示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记忆、巩固套路,也可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对课堂进行回顾或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优秀学生。
四、结论
体育模块教学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是探索农村普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建立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