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人性关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当今世界电影中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在2000年又相继获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等。阿尔莫多瓦的电影有各种刺激性的商业元素,缤纷狂野的画面语言,外加他所持有的西班牙式的黑色幽默,被称为西班牙的“鬼才”导演。在他大部分的影片中不变的基调是在爱欲的范围内充分的展现对人性的善与恶的反思与关怀,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独特的叙事方式、戏谑幽默的语言、炽烈的色彩以及充满善意的结局让观众在无形中接受影片里所有的荒谬,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一、简述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女性题材的电影,该影片的主题依旧是阿尔莫多瓦式的偏颇主体的情节主线,并且完整的保持了阿尔莫多瓦一贯的前卫风格。该电影讲述了单身母亲曼妞拉独立抚养着自己的儿子伊斯特班,在儿子生日那天母子相约去看话剧《欲望号街车》,话剧结束后儿子为得到自己偶像嫣迷的亲笔签名而被车撞死。曼妞拉在儿子死后有一个新的使命,前往巴塞罗那为儿子寻找他从未谋面的父亲,在寻找的路途中,曼妞拉同修女、话剧演员、变性妓女等组成一个“特别”的家。最后曼妞拉又带着另一个伊斯特班,这个生下来便失去父母的艾滋病患儿,像18年前一样再一次离开了巴塞罗那。
  二、阿尔莫多瓦电影中普遍的人性关怀
  一个人的早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对其以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华兹华斯曾说过“孩子是成人的父亲”。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童年时的经历,阿尔莫多瓦正是从自己身上、从周遭的环境中,积极的探索内心的心路历程去挖掘和寻找素材。从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可以看出导演的生活,导演的思想,乃至导演所要向我们讲述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正是这种真诚的创作态度使得导演能够将他对生活的感动近一步去影响观众。
  阿尔莫多瓦195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拉曼查地区的一个贫穷小镇上,其童年过得极为清贫,父亲以贩卖酒养活家庭,母亲是家庭主妇,母亲为补贴家用代写书信,当时的阿尔莫多瓦负责写信,母亲负责把邻居收到的信念给收信人听。但是阿尔莫多瓦发现母亲在读信时总是杜撰一部分内容。他的母亲总是补充信中缺少的东西,她对邻居们读他们想听到的内容,满怀善意地强调一些东西。这深深地影响了阿尔莫多瓦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以后的电影创作观念,阿尔莫多瓦把母亲这种善良以及这种人性最美的东西赋予到他电影中女性角色特别是母亲角色身上。正如阿尔莫多瓦说:“这些即兴发挥出来的东西对我是一堂重要的课。它们表现出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差别,它们向我表明真实需要虚构,这样才更加完整,更加愉快和被人接受。”
  ·外国电影评论张潇: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人性关怀 阿尔莫多瓦几乎所有的电影中都不同程度地张扬着人性,夸张地描绘着他们对爱欲或者某种情感充满激情的追求但又不乏满温情地关照着这些边缘人的命运,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在善与恶、对与错中徘徊前进,既可恨又可怜,他在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中还原了人性的深刻与复杂。比如,在影片《我为什么命该如此》中的主人公格罗莉亚是一位绝望并且背负生活重担的家庭主妇,在家里要服侍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患有糖尿病的婆婆以及两个问题孩子——大儿子贩卖毒品,小儿子同性,生活的重担,再加上丈夫的不理解,使得格罗莉亚最终精神崩溃误杀丈夫后又弃子,最后结局却是警察不认为她有杀夫的可能便无疾而终,最后格罗莉亚站在阳台将身子伸出护栏外,留给观众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高跟鞋》中讲述一对母女之间的爱恨纠葛,女儿蕾微卡在怨恨嫉妒和渴望母爱中杀死了自己的继父和自己丈夫,最终把罪责嫁祸给母亲,母亲接受了这种命运的安排,在临死前包揽了女儿的所有谋杀罪名,让母女之间最终得以和解。《对她说》中单纯善良的班尼诺为了自己爱的人不顾一切,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昏睡中的阿里西亚,那种爱欲的激情使他无法抑制对昏睡中阿里西亚实施了强奸,由于再也见不到心爱的人所以他选择了自杀,阿里西亚却奇迹地苏醒了,爱是不需要理由的也不受任何条件阻挠的。《不良教育》中大胆地涉及同性恋话题,讲述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为爱不惜一切,即便是替爱的人去杀人,用自己的死亡挽回对方的爱。《回归》中讲述三代女人的情感历程,莱曼达的女儿在继父欲要强奸她时杀死了他,而女儿保拉又正是莱曼达被父亲玷污后的结果随即她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艾琳,莱曼达处理了丈夫的后事继续坚韧的生活,她宽容原谅伤害自己的父亲和丈夫。影片中的人物偏执甚至变态的追求自己的爱欲与情感,导演把人性中最本真的欲望呈献给观众可能有违背宗教道德和伦理,而在结局中阿尔莫多瓦用独特的幽默和戏谑的故事方式给予最大的宽容和谅解,观众不易分出电影形象中何谓天使,何谓恶魔。格罗莉亚、蕾微卡、班尼诺、马诺罗、胡安、莱曼达等等他们一些行为和思想让正常人无法接受。但是在电影中阿尔莫多瓦人物的关注往往超越道德的界限,对人物内心感情的挖掘黑色幽默式的展现,充分的体现了阿尔莫多瓦对人性多样性的包容。
  三、影片中《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人性关怀(一) 对“真善美”的发掘
  女性通常被看成感性动物,主要是因为在对待感情问题上相对女性来说更感性,较少理性的克制和分析。然而在电影中阿尔莫多瓦塑造的形象却一反常态,曼妞拉、修女露莎这类女性形象冷静、理性的思考和选择、矜持克制,面对生命的摧残和折磨她们表现出内在的坚强和忍耐,她们把一切爆发的欲望埋藏在心底,仿佛有一种宁愿独自承担一切痛苦也不愿受到怜悯的对待。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其色彩炽烈,如在影片开始曼妞拉家中橙红色的暖色调,曼妞拉的红色上衣,都体现出曼妞拉对生活充满激情。曼妞拉与儿子朋友式的对白,体现出融洽的母子关系,都向观众诠释出曼妞拉对生活的坚韧与激情。在曼妞拉的儿子伊斯特班遭遇车祸死亡时对她腿部的快速由远及近的特写,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曼妞拉痛苦绝望的面部特写再与倾斜的画面、雨声、空旷街道上的脚步声、曼妞拉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的交织,将一个母亲的痛苦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儿子的去世并没有摧垮曼妞拉,她并没有堕落沉沦,在紧张、急切略显哀伤的音乐中曼妞拉签署了捐献儿子心脏的协议,她强压着自己的痛苦和泪水继续从容地生活。儿子的书信又一次改变了她生活的方向,她决定回到巴塞罗那去找寻儿子一直缺失的父爱。   在影片中曼妞拉对嫣迷说:“《欲望街车号》影响我一生最大。”史提拉的这个角色也是其内心的代言:“这个家我再也不会回来了。”影片运用戏中戏的手法,在舞台与生活的不断穿插交汇中表现人性中的爱与恨,曼妞拉一生的不幸都与这部话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过这部剧的女演员:嫣迷、妮娜、曼妞拉,她们统统难逃与剧中人类似的命运。在剧院外,嫣迷美丽的大幅剧照,彰显美丽与高雅。最后导演把镜头伸向这个外表坚强的女演员,她风光的背后充斥着落寞与悲伤。虽然生活中万分的苦难与折磨,这群女性仍然渲染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独自弥补着男性的缺席对她们造成的伤害。导演将人性中母性最伟大的宽容与仁爱赋予曼妞拉,使得影片中的女性在团结友爱中一个个走向成熟,坚强,完成女性的自我蜕变。
  (二)对“假恶丑”的宽容
  阿尔莫多瓦用他的幽默和机智消解了人物的悲剧意味,影片中充分的张扬了人性的真善美,从而也就使得影片的悲剧意义淡化了,饱含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影片中作为边缘人物的形象:变性做妓女的阿格拉多,变性吸毒的不负责任的丈夫罗拉,同性恋的嫣迷与妮娜,冷漠的露莎的母亲,这些人物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在普通大众看来是不能被接受的,在道德的标准上可能是假恶丑的代表。然而,阿尔莫多瓦并不做道德上的评价,这些人物在尴尬的身份下并不以为然,这些人物平静温和,拒绝任何不善意的问题的争辩和讨论,只接受本真的爱的召唤。
  曼妞拉在面对儿子的意外死亡擦干眼泪寻找儿子缺失的父爱,她把悲痛化为巨大的母爱帮助别人,面对话剧界著名演员嫣迷与妮娜的同性关系没有鄙视,反而更加真诚的帮助她们并与嫣迷成为好朋友。变性故友阿格拉多在曼妞拉的帮助下不再做妓女,去做了演员。面对怀了自己丈夫孩子的修女露莎,这是多么讽刺尴尬的事她却没有一丝嫉妒与怨恨,而是像母亲一样照顾她,原谅自己丈夫的不负责任。另一个代表着人性中纯真善良的年轻修女露莎,对于变性的罗拉没有歧视反而帮他戒毒,后来罗拉与她发生了关系接着又抛弃了她,露莎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极为平静她没有去怨恨罗拉,她强压着自己的痛苦和泪水决定承受一切,张扬在自己生产前嘱咐曼妞拉帮她照顾小伊斯特班,弥补曼妞拉的遗憾也给予了曼妞拉生活新的希望,并要曼妞拉以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的父亲是谁,这都显示出极大的宽容与谅解。
  罗拉这位一直缺失的男性直到影片的最后才出现,苍老妖艳穿着出现在露莎的葬礼上倍显凄凉,曼妞拉满怀巨大悲痛地告诉他,他们有一个儿子,罗拉当时的惊讶和无限的伤感以及渴望见一下儿子时的请求让人顿生怜悯,曼妞拉看着自己的丈夫如此悲凉的境地没有埋怨和恨意原谅他的伤害,罗拉抱着小伊斯特班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了的灾难,曼妞拉把儿子生前的日记和照片给他看,他那心痛和愧疚的表情以及眼泪和即将面临的死亡,使得观众对他之前的厌恶和愤恨顿时消失。阿尔莫多瓦秉持着自己对人生的态度,用一种轻松自如,很能讨好观众的手法对剧中人物深刻细腻的刻画表达着人性的复杂和多元,理解一切就是原谅一切。
  结语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大多关注边缘性的社会现象:同性恋、变性、乱伦、吸毒、绑架、暴力、谋杀、艾滋病、异装癖等等,然而他总是以嘲弄、戏谑的姿态、肥皂剧甚至闹剧的形式面对每一个普通观众,讲述着一个个怪异可笑但发人深省的通俗故事。虽然这些通常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边缘现象的背后,在看似边缘、另类的故事中,阿尔莫多瓦讲述的仍然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内心挣扎,他在讲述的过程中触摸到了复杂的人性,以及残酷的现实世界,阿尔莫多瓦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出其阿尔莫多瓦式的电影艺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以特有的女性视角,以一种理解和关怀的姿态,细腻而温情的刻画了女性敏感的精神世界,成功地向观众展示了女性大爱,以及女性身上折射出的真善美和对爱的宽容。
其他文献
一、 镜头下老年的福尔摩斯  多年以来,荧幕上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理性睿智,屡破奇案。一派自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部2015年上映的《福尔摩斯先生》(Mr. Holmes),却是以93岁高龄的福尔摩斯为叙述对象。①垂垂老矣之主角,外形装扮或性格行为上,均异于往昔,更要面对官能退化之自然现象。记忆衰退,使他无法记起隐退的原因。整部电影,铺陈的是他如何透过与身边人的情
一、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  对于知识分子的概念,中外各家观点不一,作者认为知识分子的定义应该是一群受过一些教育或是专门的训练,他们对现存社会存在种种不满,对现状持有批判精神和国家意识,把一切公共事务当成是自己的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浓厚的革命气息的人,他们在社会中自发形成一个独立的阶层。因为知识分子的理想总是与社会现状存在着一定距离,所以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于现存社会总是倾向于怀疑与批判,他们认为
【作者简介】  李晓燕,女,山东高密人,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高密教科院教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
[摘要]陈凯歌导演的电影版《赵氏孤儿》与已有的两个现代话剧版相比,故事编排不够周密,人物定位模糊。陈凯歌导演试图抛出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却在影片中既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又显得矛盾重重,颇有力不从心之感。其探索与尝试,在改编古代经典作品之风盛行的当下,值得后人审视。  [关键词] 《赵氏孤儿》 改编 比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14    《
如果说导演宁浩的前几部作品中采用多线叙事所塑造的黑色幽默是为博观众一笑,那么影片《无人区》则是采用单线叙事的模式融合了多个“意外”,在延续导演自身故事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对在现代文明遮蔽下的人的贪婪、欲望以及狰狞进行了放大式的暴露,在凌厉有序的剪辑中为观众呈现着信仰的沦落、人格的重构以及自我的救赎。  一、对抗:现代文明与原始欲望  现代文明的构建依托于理性秩序、道德以及法律对原始欲望
[摘要] 卢永康的《一个人的史诗——马怀麟传奇》一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在时代变幻下命运多舛的传奇人物的一生,以个体的视角凸显了时代特征,从侧面展现了20世纪中国的巨变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一个视角,让我们对历史、对人生有了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  [关键词] 马怀麟 传奇 修文 “二一六”暴动  《一个人的史诗——马怀麟传奇》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反映了马怀麟传奇的
【作者简介】  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剧照 阿莫多瓦是西班牙著名导演,其电影色彩感强,情节紧凑,雅俗共赏,且往往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下埋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思索。《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则可以说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除了商业上收获颇丰外,更是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最佳导演奖等各大国际奖项。  一切荣耀或许都会随时间流逝渐渐隐去光环,然而撇开所有的鲜花掌声,影片中浓郁的生命思索、深沉的人文关怀却是值得人
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集剧情、科幻、动作为一体,作为这一系列三部曲中的终章,在猿类与人类二元对立且矛盾不断激化、不可调和的情势之下,人类的凶狠、残忍、罪恶的一面亦激发了猿类的黑暗、复仇、抗争的一面,人猿由对立而冲突的终极之战一触即发。  一、 人类病态具象化的后现代讽刺表达  (一)同质化反讽表达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反常识式的惊喜,这种全新尝
【作者简介】  电影《黑衣人3》海报一、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和改写  电影字幕的翻译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化(Domestication),另一种是异化(Foreignization)。这里的归化或异化主要是指对电影字幕源语言中出现的文化词的处理方式。归化是指源语言按照目的语的文化习惯翻译成目的语时,要尽量为读者着想,为他们扫除文化障碍。(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载《中
[摘要] 《绝望的主妇》是近年来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该剧描绘了美景镇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妇的婚后生活的方方面面。观看美剧不但是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好方法,而且还能让我们对欧美文化有更为生动和具体的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扬中华文化,并与西方进行交流。  [关键词] 《绝望的主妇》 美国文化 独立 个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