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佳肴贺牛年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牛年来到了。牛年的餐桌上我们又该怎么吃?半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已有了新的家园,北京奥运会又取得了可喜而惊人的成绩。如今是牛年,我们也应该“牛一牛”了,开开心心,欢天喜地,品尝美味庆贺牛年吧!但“牛”归“牛”,不要把牛的尾巴翘得太高,但愿今后的国人更富有、安康、强壮,在多方面都“牛”起来。下面介绍数款牛肉佳肴以飨广大读者,在牛年大显身手。
  
  一、水晶牛筋
  
  牛筋质老,在制作炒溜牛肉菜时,常常将它剔下,剔下的碎牛筋怎么办?吃法多种多样,先看看下面的“水晶牛筋”。
  原料:鲜牛筋250 g,鲜猪肉皮150 g,大葱半棵,生姜15 g,料酒50 g,大料1枚,香叶3片,蒜仁3粒,精盐、白醋、香油、鲜汤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鲜牛筋洗一遍,入沸水中氽出,鲜猪肉皮去净残毛,洗净,切大块,大葱洗净,顺长剖开,生姜去皮,洗净,拍松。
  2.锅入适量清水上火,放入牛筋、猪皮、大葱、姜片、大料、料酒、香叶,开锅后撇去浮沫,用小火熬至汤液有黏度,牛筋熟烂时,捡去大葱、姜块、香叶、大料及猪皮,调入适量精盐,略熬,出锅盛入几只小碗中,晾凉冷却,则成水晶牛筋冻,蒜仁捣成泥,用白醋、香油、鲜汤调成味汁。
  3.把水晶牛筋切大薄片,依原形装盘,浇上蒜泥味汁即成。
  风味特点:清凉,滑嫩可口,有嚼头。
  
  二、悲翠牛肉丝
  
  原料:牛里脊肉200 g,青椒100 g,蒜泥15 g,红油、香油各5 g,米醋25 g,嫩肉粉少许,啤酒25 g,干淀粉15 g,精盐3 g。
  制作方法:1.将牛里脊肉剔去板筋,切成细丝,入清水中浸泡,青椒洗净,去蒂、籽,切丝。
  2.把牛肉丝沥水,纳大碗中,放入嫩肉粉、啤酒,抓匀,静放10分钟,沥汁水,加干淀粉拌匀上浆,入开水锅中氽至色白断生,捞出投入凉水中。
  3.牛肉丝沥水,入小盆中,放入青椒丝,调入蒜泥、红油、香油、米醋及精盐,拌匀,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色泽分明,滑嫩爽口。
  
  三、双菇炒牛肉
  
  原料:嫩牛肉200 g,水发香菇100 g,鲜蘑菇100 g,葱片、蒜片各10 g,精盐3 g,味精3 g,鸡粉10 g,料酒15 g,香油10 g,鸡蛋清1个,干淀粉10 g,水淀粉50 g,老抽、鲜汤各适量,色拉油250 g(约耗50 g)。
  制作方法:1.将嫩牛肉顶刀切大薄片,入碗中,加适量料酒、老抽、精盐拌匀入味10分钟,水发香菇洗净,去蒂,坡刀成片,鲜蘑菇洗净,切块,入沸水中焯出,沥水。
  2.油锅上火,视油温烧至五成热时,牛肉片中加入鸡蛋清、干淀粉拌匀上浆,撒入油锅中,滑熟,倒入漏勺沥油。
  3.原锅留底油上火,投入葱片、蒜片爆香,下入香菇、蘑菇炒去水分,下入牛肉片,烹入料酒,调入精盐、味精、鸡粉翻炒,掺入鲜汤,勾入水淀粉,淋入香油搅匀,出锅即可。
  风味特点:口感滑嫩,咸鲜味美。
  
  四、香辣牛扒
  
  原料:牛肋条肉650 g,郫县豆瓣酱50 g,番茄酱25 g,海鲜酱25 g,蚝油10 g,葱段15 g,姜片10 g,料酒50 g,大料2枚,香叶5片,桂皮1小块,精盐、味精、白糖、鸡粉、鲜汤各适量,色拉油750 g(约耗100 g),香油10 g,香菜25 g。
  制作方法:1.将牛肋条肉改刀成10 cm长,1.5 cm宽,1 cm厚的条,用适量精盐、料酒拌匀,码味15分钟,郫县豆瓣酱剁成细末。
  2.炒锅上火,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将牛肉条下入浸炸5分钟,捞出沥油。
  3.原锅留底油上火,先放入大料、桂皮、香叶炒香,再下入葱段、姜片略炸,然后下入豆瓣酱、番茄酱炒出红油时,掺入鲜汤,放入海鲜酱、蚝油、白糖,放入牛扒,开锅后倒入高压锅中,压至软烂(也可小火慢炖)时离火,自然降温,取出,装盘,浇适量原汁,淋香油,撒上香菜叶即成。
  风味特点:色泽红亮,香辣味醇。
  
  五、香煎牛肉饼
  
  原料:牛肉250 g,鸡蛋1个,干淀粉适量,细姜末10 g,精盐3 g,味精3 g,胡椒粉5 g,啤酒50 g,色拉油250 g(约耗50 g)。
  制作方法:1.将牛肉先切成丝后再切末,然后剁成泥,放入小盆中,加入鸡蛋液、干淀粉、细姜末、精盐、味精、胡椒粉、啤酒抓匀成软硬适中的馅,分成若干份,做成1 cm厚,直径约3 cm的圆饼。
  2.平底煎锅上火,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将牛肉饼逐个放入,煎至定型后,在锅中翻转再煎至呈虎皮色,熟透,铲出沥油,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外酥里嫩,香味独特。
  
  六、香炸牛排
  
  原料:精牛肉150 g,面包糠100 g,葱姜水50 g,精盐3 g,味精水10 g,鸡蛋1个,干淀粉适量,料酒15 g,特制味汁100 g,色拉油750 g(约耗75 g)。
  制作方法:1.将牛肉改刀成4 cm长,2 cm宽的厚片,纳碗内,放入葱姜水、精盐、味精水、料酒拌匀,入味5分钟。
  2.把入味的牛肉片轻轻挤去汁水,拍一层干淀粉,挂匀鸡蛋液,滚一层面包糠,放在手心压实,抖去未粘牢的,则成牛排生坯。
  3.锅入油上火,视油温烧至五成热时,把牛排生坯放入,浸炸至色呈金黄时,捞出沥油,装盘,点缀花料,同味汁上桌蘸食即可。
  风味特点:外酥里嫩,香味可口。
  特制味汁的制作:锅入底油上火,放入蒜末炸香,入蚝油轻炒,掺少许鲜汤,放入陈醋、生抽烧沸,盛小碗中,再加入红油、香油、芝麻粉调匀即成。
其他文献
在喀什,我看了两场走钢丝表演。这两场表演都是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刻出现的,一次在夜市中,一次在剧场里。  我所见的第一场走钢丝表演,是在音乐声骤然停止的那一刻突然开始了。表演者是个女孩,她大约二十岁,眉眼深邃,是漂亮的维吾尔族人。她扎着双马尾辫,头发染成黄色,身穿白色表演服。她的助手也是一个维吾尔族女人,穿着酒红色的职业装、高跟鞋,端正地站在钢丝绳的下面,认真地盯着钢丝绳上的女孩,似乎在担心着她伙
自制酱料运用于菜肴调味,是现代厨师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种基本功,便可以在菜肴创新,口味多样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为餐厅或酒楼取得很好的效益,赢得回头客。笔者近日经过实验,创制出一种新的五味酱,用于菜肴制作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配方    鲜红辣椒1000 g,青花椒150 g,陈皮50 g,大蒜瓣75 g,白醋150 g,芝麻仁50 g,碎花生末100 g,精盐25
汤包因皮薄如纸,色透如玉,馅料汁多,口感鲜香,味道醇厚得以命名。追溯其起源,应从两晋开始。当时包子被称之为“曼头”,後来由于三国军事家诸葛亮而被推广。据传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曾“七擒孟获”。每次抓到後都将其释放,而诸葛亮在每次出兵时,都要来当地神坛拜祭蛮神,祭品要用人头,诸葛亮认为很不人道。于是乎他叫来随从,用面捏成“人头”包上肉馅,经蒸制成熟,点上色彩来纪念蛮神,同时也将其命名为“蛮头”。  然
日暮时分,飞驰的列车一路向北,齐刷刷的玉米顶着众星捧月的雄穗列队相迎,夜色便在飞奔的玉米林地里渐渐地浓了。车窗外,隐于夜色的地方便是荒野,铁道两边的玉米饮着浓浓的夜色完成后熟。  天色渐明,晨霭中,玉米全都黑着脸膛立在山野里。列车飞驰整整一夜,我从梦境里出出进进,列车掠过山野无数,却始终没有走出玉米地。  庄户人家或沿河而居,或顺路而生,庄户人各自种植的玉米连接起来,形成壮观的玉米林带。我不止一次
“早晨的一碗面,比早晨的懒觉要紧得多。”头汤面在老苏州心中的地位已无需多言。  苏州的面有诸多讲究,暗藏着店家对食客的用心和对美食的追求。  在苏州,吃面前需要“对密码”。苏州面馆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切口”,暗合了人们对一碗面条的精致需求。米其林标准在这历史悠久、韵味无穷的通关密码前,也会自叹不如。  如果你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姑苏城,你可能会这样度过休假的一天:一早去熟悉的那家面馆吃一碗头汤面,
有眼睛是幸福的,有耳朵是幸运的,我就要见到世间最白的浪花,人间最绿的湘江源头了。  小路穿着树叶,吃着野果,但历经风霜,我不知它的头在哪儿。我往上找它的源头,它往下,寻我的来路。这座山里可能住过我们逝去的以野果充饥的祖先。垂直的悬崖上漫步弯曲的树木就像他们的缩影。  一只蜜蜂的屁股对着我,头藏进了一朵白色的野茶花。雨水应该稀释了它的甜度,它一动也不动。我靠近一看,它已经死了,死在最甜蜜的花蕊里。是
移位装盘是指菜肴烹制成熟后,由不固定容器移装到所需要器皿中的过程。菜肴通过移位装盘处理可达到干净利落,美观大方,线条清晰,有油有芡而不脱落,酥烂醇厚而形状完美,一菜多色、多味、多芡而不混淆的最佳效果。  移位装盘适用于以下几类菜肴:    一、蒸法菜肴类    蒸是常用烹调方法之一。用这类方法烹制出的菜肴具有色泽美观,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细嫩,酥烂入味,保持营养等特点,菜肴装盘时多数采用移位装
崔祥芮  淄博市遄台学校九年级三班学生,在《意林》《语文报》等杂志发表文章二十余篇,曾获第二十二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国家级一等奖。感谢文学赋予我一双独特的眼睛。它告诉我,心怀善念,就永远不会踽踽独行。  “快看那朵云!好看!”这是我们两年的友情里,她說的最频繁的一句话。  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只记得我们只用了一天,就彼此走入对方心中。  她不善于表达,含蓄,从来不会主动说什么“做一辈子朋友”
常言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中蕴含着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饮食搭配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全面良好。饮食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健康,还影响着生存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不仅对怎样吃感兴趣,而且对怎么吃,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更感兴趣,这也说明人们对饮食保健已经有了认识。“吃出健康”已成为时下广大民众的时尚与追求。  在悠久的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