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实践中,创新思维具有先导作用,没有了创新思维,创新活动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大学生是创新人才的生力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实力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途径 探索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环节抓起,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抓起.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构成和要素为出发点,对培养途径进行探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起贯穿于人类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创新思维指导着创新的发展,创新能力实践着创新过程的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车之轮,鸟之翼"共同决定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创新过程的发生与否是有创新思维决定的,创新过程的结果好坏是由创新能力决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相互作用过程即是创新实践的过程。大胆质疑、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就会有良好的创新实践结果;反之,强烈的创新思维若不配合无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就无法形成。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
(一)创新兴趣
创新思维的形成建立在浓厚的创新兴趣上,创新思维强调了创新应该具有一种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来源于创新兴趣的培养。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会让行为主体偏向于去认知和喜爱某种活动,这种先天所表现的出来的兴趣会让行为主体更易于去发现事物、探索事物及参与事物活动。对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积极性和热衷即是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新起点。所以说人类从事创新活动所投入的满意情绪和积极态度就是创新兴趣。创新兴趣只是创新活动的开始,并非所有的兴趣都可以形成创新思维,为创新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创新兴趣有多重特性。
(二)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产生于创新兴趣之前,最终来源于对创新事物的浓厚兴趣。但是创新动机的产生不一定导致创新兴趣的产生,而创新兴趣的形成必然伴随有创新动机的发生。人类从事创新活动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就是创新动机的使然。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创造者在创新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创新活动的内部动力--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影响创造力和积极性开发的重要原因,创新动机的强弱直接决定创新主体对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以及对创新效果的评价。因此,创新动机既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又是创新能力的得以发挥的内驱动。创新动机可以对创新思维产生影响,引起和维持创新主体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促进创新活动的进行;同时,创新动机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调控创新效能的发挥。所以说,创新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具有明确并且强烈创新动机的人,其创新思维就高远,创新效果的高度就越高,而对于一个创新动机相对微弱的人,由于承受不了过程的艰辛,其创新效果达到的高度相对就要第一点。
(三)创新意志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意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建立非常强大的创新意志。简单的讲,创新意志就是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如何去冲破重重阻碍和克服种种困难因素的心理品质。
二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提升对策
(一)明确高校培养目标,提出创新要求
1、强化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指引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付诸行动,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潜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握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成果利用的正确方向,同时在各个行动的运行中,引导他们在开拓创新能力,形成创新人格的同时,让价值观以及目标信念贯穿在整个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中,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型人才。
2、树立改革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在注重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倡导学生的个性素养的培养,在管理制度上,倡导学生的参与与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时刻提倡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
3、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创新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教育的优势。就目前来讲,创新思维培养法、创新思维训练法、综合集中技法、扩散发现技法等多个创新技法普遍被教师和学生认同,通过这些创新技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建立一支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中,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培养的目标,针对培养的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形成,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组建就成为我国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保证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形成创新型师资队伍就成为首要任务。在培养创新型教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于创新教育的认识,发挥出教师创新能力以及积极性,因此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就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从而构建成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全面实行创新教育。
4、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一大特点,评价一个人的素质不仅仅从其资格入手,更加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已经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由技能转向为创造力的实现。针对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各种人才来讲,要能够接受国际化的竞争,因此要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这就需要搭建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培养的各种实践平台的建立,这种实践平台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成长与社会现实需求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催化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创造自我培养的条件
从学生方面说,不能单靠教师教,更重要的是努力进行自我培养。这首先应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特定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取得优势后,人便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才思也会奔涌出来。在绝大多数领域,取得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1、端正学习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高校中的许多的大学生都生活没有热情,学习没有动力,"出勤不出力"的消极的状态。也有的学生目的不明确,上学只为了那一纸证书,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精神条件,物质条件,科学研究和实惠环境都有前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许多的大学生对人生没有了规划,对生活没有了目标,对知识没有了兴趣,对发明创造没有了兴趣。对他们来说,首先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广泛的开展活动,做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现代大学生。
2、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思维。
对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很难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正确的学习方法,广阔的知识视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发现和观察问题,越能开阔知识视野。广阔的视野能开拓学习思路,并秀发学习上的兴趣,也是创新思维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选修也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也可以采取学和研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敢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向权威质疑,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激发创造性的求知欲,努力培养自我创新思维。
3、细致的观察生活,全面捕捉创新灵感
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仅仅来源于学习中的专业知识,更多更普遍的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创新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来源生活却服务与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观察她发展的规律,对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也要常怀好奇。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了浮力的原理,鲁班不小心被路边的小草割伤手后发明了锯……。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这些伟人若不是细致的观察生活,也不会有伟大的发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来源于现代生活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它们都是以各种专利的形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技能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它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有时还可能献身。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当然不是要求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创新,而是要立足当前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它们,并有效地采用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和技术运用相互协作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以适应以科技信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的贯彻和实施,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与我国高校普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想适应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写照,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当中的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尹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初探[J].北方电力大学学报,2007(23).
[2]邓建平.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仁[J].宁波大学学报,2004(1).
[3]国庆.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上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途径 探索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环节抓起,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抓起.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构成和要素为出发点,对培养途径进行探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起贯穿于人类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创新思维指导着创新的发展,创新能力实践着创新过程的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车之轮,鸟之翼"共同决定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创新过程的发生与否是有创新思维决定的,创新过程的结果好坏是由创新能力决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相互作用过程即是创新实践的过程。大胆质疑、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就会有良好的创新实践结果;反之,强烈的创新思维若不配合无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就无法形成。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
(一)创新兴趣
创新思维的形成建立在浓厚的创新兴趣上,创新思维强调了创新应该具有一种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来源于创新兴趣的培养。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会让行为主体偏向于去认知和喜爱某种活动,这种先天所表现的出来的兴趣会让行为主体更易于去发现事物、探索事物及参与事物活动。对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积极性和热衷即是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新起点。所以说人类从事创新活动所投入的满意情绪和积极态度就是创新兴趣。创新兴趣只是创新活动的开始,并非所有的兴趣都可以形成创新思维,为创新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创新兴趣有多重特性。
(二)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产生于创新兴趣之前,最终来源于对创新事物的浓厚兴趣。但是创新动机的产生不一定导致创新兴趣的产生,而创新兴趣的形成必然伴随有创新动机的发生。人类从事创新活动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就是创新动机的使然。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创造者在创新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创新活动的内部动力--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影响创造力和积极性开发的重要原因,创新动机的强弱直接决定创新主体对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以及对创新效果的评价。因此,创新动机既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又是创新能力的得以发挥的内驱动。创新动机可以对创新思维产生影响,引起和维持创新主体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促进创新活动的进行;同时,创新动机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调控创新效能的发挥。所以说,创新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具有明确并且强烈创新动机的人,其创新思维就高远,创新效果的高度就越高,而对于一个创新动机相对微弱的人,由于承受不了过程的艰辛,其创新效果达到的高度相对就要第一点。
(三)创新意志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意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建立非常强大的创新意志。简单的讲,创新意志就是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如何去冲破重重阻碍和克服种种困难因素的心理品质。
二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提升对策
(一)明确高校培养目标,提出创新要求
1、强化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指引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付诸行动,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潜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握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成果利用的正确方向,同时在各个行动的运行中,引导他们在开拓创新能力,形成创新人格的同时,让价值观以及目标信念贯穿在整个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中,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型人才。
2、树立改革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在注重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倡导学生的个性素养的培养,在管理制度上,倡导学生的参与与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时刻提倡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
3、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创新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教育的优势。就目前来讲,创新思维培养法、创新思维训练法、综合集中技法、扩散发现技法等多个创新技法普遍被教师和学生认同,通过这些创新技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建立一支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中,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培养的目标,针对培养的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形成,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组建就成为我国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保证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形成创新型师资队伍就成为首要任务。在培养创新型教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于创新教育的认识,发挥出教师创新能力以及积极性,因此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就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从而构建成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全面实行创新教育。
4、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一大特点,评价一个人的素质不仅仅从其资格入手,更加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已经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由技能转向为创造力的实现。针对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各种人才来讲,要能够接受国际化的竞争,因此要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这就需要搭建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培养的各种实践平台的建立,这种实践平台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成长与社会现实需求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催化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创造自我培养的条件
从学生方面说,不能单靠教师教,更重要的是努力进行自我培养。这首先应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特定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取得优势后,人便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才思也会奔涌出来。在绝大多数领域,取得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1、端正学习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高校中的许多的大学生都生活没有热情,学习没有动力,"出勤不出力"的消极的状态。也有的学生目的不明确,上学只为了那一纸证书,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精神条件,物质条件,科学研究和实惠环境都有前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许多的大学生对人生没有了规划,对生活没有了目标,对知识没有了兴趣,对发明创造没有了兴趣。对他们来说,首先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广泛的开展活动,做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现代大学生。
2、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思维。
对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很难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正确的学习方法,广阔的知识视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发现和观察问题,越能开阔知识视野。广阔的视野能开拓学习思路,并秀发学习上的兴趣,也是创新思维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选修也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也可以采取学和研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敢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向权威质疑,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激发创造性的求知欲,努力培养自我创新思维。
3、细致的观察生活,全面捕捉创新灵感
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仅仅来源于学习中的专业知识,更多更普遍的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创新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来源生活却服务与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观察她发展的规律,对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也要常怀好奇。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了浮力的原理,鲁班不小心被路边的小草割伤手后发明了锯……。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这些伟人若不是细致的观察生活,也不会有伟大的发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来源于现代生活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它们都是以各种专利的形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技能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它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有时还可能献身。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当然不是要求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创新,而是要立足当前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它们,并有效地采用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和技术运用相互协作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以适应以科技信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的贯彻和实施,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与我国高校普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想适应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写照,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当中的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尹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初探[J].北方电力大学学报,2007(23).
[2]邓建平.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仁[J].宁波大学学报,2004(1).
[3]国庆.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上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