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祖常对汉文化传统的接受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祖常是元代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他从小生长在中原,受他父亲的教诲,学习儒学,研读儒家典籍。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使他对汉文化的认识日益加深,他尊崇儒学,热爱儒家文化,用汉文写诗歌,他的创作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被元文宗誉为“中原硕儒唯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号石田,其先祖为西域雍古部,后随父寄籍光州(今河南潢川),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诗文代表作《石田集》15卷被收入《四库全书》。他的诗作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享有盛名。
  一、马祖常的人生经历
  马祖常出生于光州(今河南潢川),其祖先系雍古部(今新疆)人,先世为西域雍古部贵族。
  (一)出仕前,聪慧好学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己卯(1279),南宋灭亡,元朝开启了大一统时代,马祖常在这一年出生。马祖常从小就特别喜欢学习,《马祖常传》云:“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既长,益笃于学。”马祖常十一岁时,父亲因得罪权贵被罢官,于是他跟随父亲迁居到仪真(今属江苏仪征市),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马祖常谨遵父亲教诲,发奋读书,认真踏实,勤学好问,后由蜀中儒学家张摐传授学业。
  大德五年(1301年),他父亲进奉训大夫,他便随父亲迁居光州,在这期间,他更加勤奋刻苦,经常闭门不出,学习汉文化典籍,有时也和父亲一起教别人学习儒学知识。他从小在儒家思想和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其家族就特别重视儒家文化,在曾祖父的教导下,他的祖父、父亲都十分尊崇儒学,主张读书,而非骑射,这和西北民族的习俗背道而驰。
  未入仕前,马祖常一直学习儒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汉文化的影响,他熟读百家典籍,为以后进入仕途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入仕后,卓尔不凡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南北对峙、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世祖时期,为了方便管治国家,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忽必烈在朝中任用大批儒臣。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蒙古人、色目人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马祖常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乡、会两次考试中皆为第一。马祖常满怀壮志,期望凭借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光耀门楣。
  做官期间,他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大公无私,秉公执法,触动了统治阶层的利益,惹怒了权贵,仕途受阻。他敢于进言,敢于弹劾贪官污吏,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马祖常传》曰:“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小人得意,马祖常毅然决定退居光州。
  中国历史上有好多文人满怀壮志,选择步入仕途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却遭受奸人迫害。马祖常所处的朝廷政治腐败,贪官污吏霸道横行,而他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因而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但他的胆识和才学足以显现他的卓尔不凡。
  二、马祖常的思想和创作的关系
  马祖常尊崇儒道,他从小学习刻苦认真,被儒家文化所吸引,生活在中原也为他研读儒家典籍提供了方便。读书期间,他去过很多地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儒家思想对马祖常的熏陶
  马祖常出身于基督教世家,但他以儒学著称于世。他的儒学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据陈桓考证:“马氏之儒学,肇自祖常曾祖月合乃……成于祖常父马润,至祖常乃大以肆也。”马祖常的曾祖父非常重视儒士,到了他的父亲马润,不仅自己和其子女研读儒家经典,也教别人学习儒学。马祖常从小受到父亲教导,学习儒术,练习汉字,他尊崇儒家经典,他热爱儒学典籍并刻苦研读,为此有“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壮游八十韵》),“夜读五经同异处”(《盘居李氏》),“白发山中抱孔经”(《宿兴化县界》)等诗句,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儒家典籍的喜爱。
  通过多年来对儒家经典的学习,马祖常发现儒家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可以治国安邦,拯救黎民百姓。他是贵族的后代,属于统治阶级,是受重视的上层人士,但他对儒学的喜爱超过了大部分汉人,他对儒学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如“哺此万齿饥”(《新岁丁卯》二首其一),“架上道书研宇宙”(《题若蓉》),“孔阶力攀跻”(《饮酒》其五)。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马祖常在学习儒学的同时,力求把儒家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反对空学,重视实学,如“儒功谁表率”(《秦元卿家庆图》),“所贵求儒效”(《送王伯弘平章》),“七州课最求儒效”(《送胡长史之浙宪》)。
  马祖常还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来修身养性。受朝廷重用时,他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后来触动了权贵利益,遭遇挫折,就隐退光州。他欣赏陶渊明的心境,有“伯夷耻粟饿,屈原避谗死。独有柴桑翁,一不失张弛”(《读陶潜诗》)。
  儒家重视“孝”“仁”,马祖常同样重视“孝”“仁”。在他年幼时,母亲去世,三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两位至亲离世,使他悲痛万分,写下了“我情终不樂,日思我亲仁……兴念辙涕泣,有酒亦逡巡”(《饮酒》六首之四)这般诗句,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思念长存于他心中。他还写了很多赞扬孝子的诗,如《赠庐州黄孝子》《孝子徐生卷》《祖母求生》等。
  (二)马祖常的游学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马祖常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少年时期,父亲四处为官,他一直跟随左右,青年时期,他去了许多地方,游赏众多美景,做官后,游览大河山川,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马祖常幼年居无定所,1279年出生于江陵,1289年,因父亲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得罪权贵,遂和父亲迁居仪真。在仪真的十年,他和父亲一起参加劳动,体会到下层百姓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现实。他对百姓的苦难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有描写“秋寒无衣霜冽肤,鸣机织素将何须”(《缫丝行》)的蚕妇,还有刻画“卖田当保马,无褐过三冬”(《马户》)的养马户。马祖常的这类诗大多深刻反映了百姓的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真实大胆地对统治阶层进行批判。   1306年,马祖常出游齐鲁,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生活过的地方,充满浓郁的儒学气息,马祖常在这里游赏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写出“峨冠拟鲁儒,短衣真楚制”(《壮游八十韵》)的诗句。马祖常做官后,在扈从皇帝至上京途中,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如《丁卯上京四绝》《上京抒怀》《龙门》等,大多是描写上京独特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在这期间,马祖常也亲眼目睹了民间百姓的疾苦和统治阶级的腐朽,如“宛宛陶穴民,艰难谋树艺”(《壮游八十韵》)。马祖常为官期间,对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深感痛心,他创作出大量针砭时弊的作品。
  三、马祖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石田先生文集》存有马祖常的诗歌700多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元代,文化出现了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局面,马祖常是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但他的诗歌内容许多都有汉文化的印记。
  (一)山水田园诗
  从南朝谢灵运开始大量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歌,到了东晋陶渊明以田园为题材写诗,这两种题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到唐代发展成了山水田园诗。马祖常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以抒情为主,诗随心而作,真实感人。他做官前,随父亲居住,参加躬耕实践,体会农事劳动,他熟悉田间劳作,“自觉是农师”(《石田山居》八首之四)。他做官后随皇帝出行,下江南,登嵩山,游齐鲁,走遍大江南北,欣赏各处的美景,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感动。辞官后,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会田园生活,用诗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如“可怜芙蓉花,照影秋塘里”(《淮南田歌》三首其二),“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石田山居》八首)。
  马祖常有的诗气势磅礴,如“黄河荡中潏,万古费波涛”(《黄河》),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几个字就表现出了黄河奔腾的壮观景象。他也借山水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杂咏》(其二)“俯仰此身天地内,沧州重去带经锄”。该诗歌以“经”为锄,“经”是儒家的经典,诗人用它来治国救民,施展自己的理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情。有些诗歌表达他忘情于美景的闲适心境,如《独石》“与客坐忘归,山寒日将暮”,写出了诗人沉醉美景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表现了诗人的旷达精神。
  馬祖常热爱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热爱农事,由心到情,再到诗歌,情感真挚,发自肺腑。
  (二)反映现实类
  马祖常的诗歌中有些表现下层百姓的苦难,揭露上层生活的奢靡,如《西方泺》二首其二:“野市饥无米,流离惜子孙。”没有米,百姓带着儿女流浪乞讨,令人叹息。诗人关心百姓疾苦,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如《苦寒》五首之三:“离人叹无衣,原兽淫弓弰。忧端坐耿耿,鸡鸣动嘐嘐。”诗人由自己遭受的寒冷之苦,想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心中十分忧愁,难以入睡。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当时百姓可以说是与马为伴,马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但统治者看不起养马人。马户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钱,还时不时地受到贵族的辱骂,生活贫寒艰难。马祖常的《马户》云:“卖田当保马,无褐过三冬。”诗中并没有责怪之字,只是简单的描述,就反映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平淡中见深奥。马祖常对下层人民没有偏见,理解百姓疾苦,《古乐府》《室妇叹》等诗作都是他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同情。
  马祖常还有一些诗揭露与讽刺了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如《淮南田歌》十首之四“秋税入官仓,雀鼠嘴尖尖”,用“鼠”比喻贼眉鼠眼的统治阶级,农民好不容易等到秋收,粮食却被官兵以税收方式收走,用来供应上层人士的吃喝。百姓辛苦一年,一无所获,生活十分艰难,如《拟古》二首其一云:“千金为人寿,万金买名讴。”马祖常用常见的字词,描绘出社会的贫富差距,突显了阶级矛盾。
  四、结语
  马祖常尊崇儒学,热爱儒家典籍,关心百姓疾苦。他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一心为国为民,举荐了许多贤能之士,被元文宗称为“中原硕儒唯祖常”。在元代文坛上,马祖常以他极富个性的诗歌占据一席之地,他自身游牧民族的气息与中原特有的儒家文化相融合,使其诗歌创作别具一格。马祖常一生都在学习儒学,研读儒家典籍,并用汉文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他关心百姓,关注现实,儒家“仁”的思想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他还对一些人、事、物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河南省有以马祖常名字命名的潢川县马祖常学校。马祖常刚正不阿,敢于向权贵斗争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他勤奋知学,善写文章,学以致用,时时不忘国家百姓,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伊犁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姜歆煜(1994-),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于1977年出版的小说《荆棘鸟》,连续6个月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创下销售和受欢迎度记录。小说时間跨度较大,讲述了从1915年至1968年澳大利亚克利里家族的传奇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1983年,《荆棘鸟》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获得六项艾美奖,揭示了美国通俗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元素的融合,深受数亿观众的喜爱。  一、澳大利亚元素  迷你电视剧
期刊
现代社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孤独带来的精神问题也逐渐成为都市一族无法摆脱的病症。孤独是一种近似“黏着”的存在,即使最乐观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被缠上。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坐车,一个人行走,一个人吃饭,成为都市人的日常写照。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饭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对于常人来说,吃什么已不再是重点,重点在于和谁吃。因此,通过一顿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基本来
期刊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的一大主题,然而在众多名著尤其是西方名著中,对女性追求美好爱情的描写与表现,往往是在女性的出轨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现象绝不是个例,从古希腊神话里的海伦,到《红与黑》里的德·雷纳尔夫人、《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包法利再到《安娜·卡列妮娜》里的安娜……众多名著中的女性形象都有出轨的经历,这种经历在某些作品中也是主要情节。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文学史上三个著名的女性形象的出轨行为进行分析,
期刊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安德烈·巴赞这样写道。巴赞最为推崇长镜头,认为长镜头是一种无限接近现实的表现手法,而它却在一部分导演手中,朝着最梦幻的地方狂奔而去。有些导演用长镜头表达情绪,有些导演用长镜头展开叙事,还有一些导演用长镜头来表达梦境。而毕赣不止用长镜头表达梦境,甚至用它来展现回忆。博格曼评价塔可夫斯基时曾说:“我认为塔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安
期刊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民族舞蹈教师依靠动作的示范和合作的讲解来完成舞蹈知识和技巧的教学。教学期间,一些特定的舞蹈技术和要领的教学难度较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民族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举措,其能够更好地结合民族舞蹈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和直观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所以,本文具体分析
期刊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地域音乐文化是黑龙江省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黑龙江省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谈起,探讨如何把地域音乐文化引入黑龙江省音乐类研究生课程中。  黑龙江省音乐类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将音乐视为黑龙江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从音乐与其根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维关系来探索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的历史、现状和演变规律。笔者认为,在黑龙江音乐类
期刊
堀辰雄是日本昭和初期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擅长刻画人物心理。作者本人曾长期生活在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阴影下,这一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诞生了不少取自自己亲身经历的作品,《起风了》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利用空间这一重要因素,从地志空间、文本空间、故事空间三方面来深入研究《起风了》中的空间叙事,以期进一步拓展该作品的研究范围。  一、《起风了》中的地志空间
期刊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路一带”建设,未来数年陕西省的文化产业也将以年均25%的增速向前推进,与文化产业利好的发展状态相对应的,却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近年来,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始兴起,作为一门交叉性新兴学科,人们急需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分析。  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研究现状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
期刊
在校本课程小学彩铅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主题教学为导学,构建“三建”即预建学习、导建学习和合建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师要建立以主题导学为引导动机的学案,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学生要明确预建学习问题,自主完成主题导学案;在导建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点拨,使学生突破疑难。“主题导学,三建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倡“先导后拨、合建提升”,可以让学生展开多个领域的学习,促进课堂结构的多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财富的追求,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开始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高等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课程,并且对于工艺美术技艺进行创新,使我国的工艺美术在世界舞台上重新演奏出华美的乐章。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现状,并且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