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出轨行为的原因小探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的一大主题,然而在众多名著尤其是西方名著中,对女性追求美好爱情的描写与表现,往往是在女性的出轨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现象绝不是个例,从古希腊神话里的海伦,到《红与黑》里的德·雷纳尔夫人、《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包法利再到《安娜·卡列妮娜》里的安娜……众多名著中的女性形象都有出轨的经历,这种经历在某些作品中也是主要情节。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文学史上三个著名的女性形象的出轨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其常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原因。
  一、海伦: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在古希腊神话中,海伦是宙斯与勒达所生的女儿。作为神之后裔,从她出生之时,她的命运就与神紧密联系起来。她是人间最美的女人,这是最高的荣誉,也是难以摆脱的噩梦。她的美貌为她引来了众多的追求者,最后在她的继父斯巴达国王的调和下,她选中了墨涅拉奥斯作为丈夫。然而,她的美貌不会让她的生活就这样平淡下去,而是让她卷入更深的漩涡中。在珀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上,阿佛洛狄特为了夺得“最美女神”的称号,许了作为裁判的帕里斯一个愿望: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他。海伦的命运就因为这样一道神谕而改变。她被帕里斯诱骗而与他私奔,这一行为触怒了希腊人,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人们从这个故事首先能了解到,海伦出轨的原因就是阿佛洛狄特的神谕,这样就使海伦出轨这一行为在道德上至少不会受到过多批判。虽然出轨,但是由于是神的旨意,这一行为似乎也可以得到谅解,从墨涅拉奥斯最后对海伦的重新接受也可以看出,他对于海伦的出轨可以原谅甚至说有些同情。现代一些批评家以“双重动机”海伦的出轨——神的控制和人的作为并置在一起,然而海伦内心也是受到自己的谴责的,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总是以负疚女子的形象出现。她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谈话中,自称“无耻人”,后与赫克托尔交谈时也说“我成了无耻的人,祸害的根源,可怕的人物”。甚至在战争结束十年后,她还仍自称“我这无耻人”。
  这虽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但是也说明海伦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感是谴责她自己的出轨的,而且她的道德观念还十分深厚,这样看来,她的出轨行为在她道德观念的压制下可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这或许可以看作是神的旨意,或者说是她的命运。正如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对海伦所说:“在我看来,你没有过错,只应归咎于神。”这是典型的古代视野,人的活动场景中始终不能忽视神的存在,这也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纵观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人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绝对的,并且一定会发生,所以是躲不过的,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阿喀琉斯和俄狄浦斯。这里所谈到的海伦,也是如此。她生为神之后裔,这是她的命,成为最美丽的女人,这也是她的命,到后来嫁给墨涅拉奥斯又跟帕里斯私奔等,都是她的已经存在的命运,这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再将这一切放在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这些作品里去审视,人们又能发现古希腊人的悲剧观念始终是和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其在创作中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这一观念的影响。
  二、德·雷纳尔夫人:性压抑中的被勾引
  及至19世纪的法国,司汤达又创造出了一个出轨女性形象——《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尔夫人。这一形象与古希腊文学作品中的海伦有所不同,她的行为活动虽也是其命运所在,但这在其中的影响表现得又十分不明显。笔者认为,德·雷纳尔夫人的出轨更多地受周围环境及自身的影响,其中环境影响是最大的,而这里所说的环境又不单指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也包括环境中的人。
  德·雷纳尔夫人在修道院长大,16岁时嫁给了市长,“有生以来,连与爱情多少有点相似的感情都从未体验过,也从未见过”。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她打心底里感到厌恶,并无半点恩爱,而市长也只贪图权力与金钱,并不爱她。这种压抑、冷漠的婚姻生活已经使她在心里积压了太多的情欲,在于连来当家庭教师之前,她通过将全部心思放在三个孩子身上来释放压抑的欲望,而在见到于连之后,她先是询问于连对孩子们如何管教,消除了对孩子们的担心,然后“才注意到于连不同寻常的美”。
  从这一反应也可以看出,德·雷纳尔夫人平时将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使自己暂时忘记不幸的婚姻生活,忘记生理需求,而在安排孩子们的平安成长后,她才会去了解其他事物。当她察觉到于连的英俊和才气后,她的欲望就有了新的释放处,这一欲望放在孩子身上是微弱的,放在吸引到自己的异性身上就会如排山倒海般涌出。但是,这并不是说出轨的原因全在德·雷纳尔夫人身上。当时的家族联姻和财产分配制度催生了大量无感情婚姻,致使了结婚双方感情的不和谐,从而造成婚姻悲剧。但是,在笔者看来,德·雷纳尔夫人出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于连的勾引。
  在《红与黑》的这段不道德的爱情中,人们不能忽视于连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没有于连,就不会有德·雷纳尔夫人的出轨。尽管德·雷纳尔夫人一直处于婚姻的不幸中,但是她也将心思转移到孩子身上来宽慰自己,在于连出现之前并未有过其他想法,而且对于爱情这个字眼,“在她的心目中就意味着最下流的淫荡”。她与海伦一样,都是有着极强道德观念的女性,对于“不守妇道”的事情绝不会轻易染指,她却陷入对于连的爱中,对此人们不能不关注于连的所作所为。于连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所以当他发现德·雷纳尔夫人对他有好感时,他便打算利用这一好感从而挤入上流社会,同时他也是为了获得征服的快感,因此之后的出轨都是于连的刻意安排,他故意触碰德·雷纳尔夫人的手臂,给予她各种暗示,都是为了能够获得她的垂青。
  由此可以看出,历经千年,文学不断发展进步,创作手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希腊文学中的人物始终受命运支配,是命运造就形象,而在《红与黑》这部现实主义代表作中,人物成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受到环境的支配。
  三、包法利夫人:自身的选择
  和司汤达同一时代的福楼拜,创造出了与《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尔夫人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爱玛。同是出轨,雷纳尔夫人是被动的,而爱玛即包法利夫人更多地却是主动。这一转变不仅对作者来说需要先进的观念和勇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创作手法上也是一个突破。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在平静的叙述中揭示人物的灵魂,强调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这一点与《红与黑》是一致的。不过,《包法利夫人》在描写行为时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人物性格上,弱化了环境的作用,也就是将视域缩小,放置在个人上,摒弃了全知全能的直接心理活动描写,而往往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特定心理氛围中的特定语言和外在行为方式,外化出人物的心境和情感,也有了自主自觉的意识,环境的支配作用大大减弱,作者的权力也下放到作品人物中。这极具有现代意义。
  由此,下面具体分析包法利夫人的出轨行为。爱玛是一个农家女儿,在修道院成长、学习,受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她那爱幻想的性格,人们却也不能否认这有着她自己的选择,因为在同一环境下的人众多,有着相同性格的人却也是少数,成为哪种性格的人除了环境的根本性影响之外,还有个人的因素。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因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毫无举止风度可言,和爱玛心目中的骑士完全不沾边。渥毕萨尔的舞会,在她的生活中“鑿了个洞眼”,让她窥见了荣华富贵,从此她更加受不了乡镇生活的平庸。她把小说上描写的当作现实,而把环绕着她的现实当成噩梦。她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也曾努力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发狠逃避了赖昂的追求,事后却懊恼不已。
  百无聊赖的生活,灵魂的苦闷,对爱情的渴望,决定了风月老手罗道耳弗一出现,爱玛就要落入他的掌心。与其说她爱上罗道耳弗,不如说是爱情的幻梦把她推向他的怀抱。她就这样在幻想中生活,一生都受着幻想的欺骗,她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幻想,因为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四、结语
  除却以上对各个人物的独立分析,她们出轨的原因还有着共通性。在父权制社会,男性拥有着话语权,操纵着整个语义系统和文化领域,并根据自身性别的好恶标准和想象力锻造女性的行为规范。选择描写出轨女性形象并给她们一个不幸的结局,除了作品的现实性的要求之外,还有着作者自身的道德评判,而且文学作品往往又承担着教化的功能,所以才会以此来“以儆效尤”。
  此外,人们在谈到出轨尤其是女性出轨时,往往会只将关注点放在女性身上,而忽视男性的过错,以上列举的几个例子也有这个倾向。出轨最少也是两个人的事,只批判女性也有失偏颇,这也是女性在文学世界中所受到的不公。
  (济南大学)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对“传奇”即未知的探索,一直为我国民族文学界所孜孜以求。关注妙方、异术、爱恨,希图尽探奇微;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布,到如今不许成精的调侃,从脍炙人口的“南柯一梦”到人见人爱的祥瑞“月老”……它们无不彰显人们对“奇诡”情境或是意境的诗意洞悉。  除却深沉的猎奇取向,渲染“以武犯禁”的侠道成为中华民族传奇文化的鲜明亮色:纵然韩非子将“侠”定义在“仗个人之勇武违背律令”的含义中,但是真切的文学
期刊
《卜算子》词牌名兴起并流行于宋代,跌宕起伏的曲牌特点使其多描述人生际遇的坎坷,诉不平之志。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作为宋词发展史中两位重要的人物,在此词牌上的成就极高。从创作意境上看,苏轼侧重“清”“幽”“淡”意境的构造,陆游侧重创建“傲”“险”“浓”意境,两首词都体现出“寂寞”“无奈”的意境。  一、幽孤凄清的苏轼词和孤傲壮雄的陆游词  (一)苏轼词的“幽”与陆游词的“险”  1.苏轼:意境之“幽
期刊
《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成名作、代表作,在潇洒自如、幽默深情的叙述中体现了三毛的人生智慧和现世洒脱心态,弥散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独特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作品语言以通俗易懂、自然清新的白话文为主,外加典故和诗句,以明快的节奏、幽默的风格,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的语言  在语音上,多用民间通俗的叠音词。叠音是指音节的重叠。使用叠音词可以加深读者对描述事物的印象,诵
期刊
“气象”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传统的气象概念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从感受体验看,《人间词话》中的“气象”具有咀嚼生命的特质。  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有两部影响巨大的作品。一是《〈红楼梦〉评论》,二是《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主要采取中国传统词话的形式。“境界”是《人间词话》中最重要的批评范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气象”在《人间词话
期刊
苏辙一生散文创作量丰富,苏轼曾评价说:“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栾城后集》中《历代论》共收录“论帝王”文20篇,分别为:《尧舜》《三宗》《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哀帝》《汉光武上》《汉光武下》《刘玄德》《孙仲谋》《晋宣帝》《晋武帝》《宋武帝》《宋文帝》《梁武帝》《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宪宗》。通览其论帝王之文,颇可见其
期刊
海纳·米勒是德国有名且争议不断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作品大多坚持表达个人的政治立场,反映社会现实。《哈姆雷特机器》是他的代表作,仅有三千字的剧本,戏剧形式却极具创新性,组合式的大胆拼贴,影射着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从戏剧文本出发,分析这种组合式戏剧形式的独特之处。  海纳·米勒出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一生经历他自述认为的“专制政权统治”(纳粹和东德)的两大时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米勒却不愿意逃离,而是
期刊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提出“论诗如论禅”,同时指出,盛唐之诗为禅中上乘之品。而盛唐诗人中,王维享有“诗佛”的美誉,其山水诗蕴含丰富的禅学意味。实际上,“以禅论诗”的真正核心在于“妙悟”,本文以王维的山水诗作为研究对象,以“妙悟”作为切入口,论证“以禅论诗”的方法在诗歌鉴赏实践中运用的可行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诗歌美学著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
期刊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修订作为儒家教授学生之用,在汉武帝时被奉为“经”,至此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它作为五经之一,在经学史上一直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诗传大全》作为《五经大全》之一,为明成祖责令编纂,是诗经宋学集大成之作。本文将以编纂之时的时人思想、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等方面体察《诗传大全》,力图深入分析其成书原因、选材特点及后世影响和评价。  《诗经》流传久远,最早是王者观民风
期刊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于1977年出版的小说《荆棘鸟》,连续6个月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创下销售和受欢迎度记录。小说时間跨度较大,讲述了从1915年至1968年澳大利亚克利里家族的传奇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1983年,《荆棘鸟》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获得六项艾美奖,揭示了美国通俗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元素的融合,深受数亿观众的喜爱。  一、澳大利亚元素  迷你电视剧
期刊
现代社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孤独带来的精神问题也逐渐成为都市一族无法摆脱的病症。孤独是一种近似“黏着”的存在,即使最乐观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被缠上。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坐车,一个人行走,一个人吃饭,成为都市人的日常写照。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饭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对于常人来说,吃什么已不再是重点,重点在于和谁吃。因此,通过一顿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基本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