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溯源 提炼诗眠 细品诗词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间折
  射着诗人的憧憬希望、挣扎痛苦等种种复杂感情,然
  而,时空的差距客观地拉远了阅读者与诗作者的心灵
  间隔。笔者认为,巧扣诗眼,沿着文字表达外显的
  “波”,从容咀嚼,细品诗词,追溯诗人内心情感聚焦的
  “源”,方能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蕴。
  
  一、沿波溯源细品诗词
  
  古诗词是作家将主观情思输入作品的产物,细
  品诗词就需要从言语表象入手,从中挖掘作家的情
  思,并将感受有效地转化为课程资源。
  1.重视读者的前结构
  
  在品读诗词前,教师应带着自己已有的文化底
  蕴、审美情趣、解读经验而来,这就是读者的前结构,
  是需要逐渐沉淀的。其中的文化底蕴包括阅读前的
  “知人论世”,知晓诗人的社会背景、生活遭遇、思想
  面貌和风格气质,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
  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
  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更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
  捕捉诗人的内心情感,感悟诗词的思想内涵。读李煜
  的诗词,不了解他是亡国之君,根本就无法理解诗词
  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乐观与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凌云壮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沽巾”的
  豁达以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
  壮,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诗风、传递的情
  感都与诗人生活的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
  不断地完善阅读前结构,方能对呈现的诗词有一个
  宏观认识,这样才能既不失去自我,又不割断自身与
  历史文化经验的通道。
  
  2.把握母本基调
  每首诗词都有一种主导情感贯穿其中,这就是
  诗的基调。把握诗的基调,需要反复品读母本材料,
  从诗词的外显文字入手,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
  话地、多角度地从容咀嚼语言材料,才能还原母本所
  承载的情感基调。
  我们来看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无论是远景
  “月落”“霜满天”,还是近景“江枫”“渔火”“客船”,抑
  或听到的“乌啼”“钟声”,无不勾勒了一幅暮秋季节
  凄凉冷落的夜景。这一个个特定的景物,默默地传输
  着作者的心绪,为诗人飘泊他乡定下了孤愁的情怀。
  透过母本传递的基调,细细品读,就为跨越时空、与
  诗人实现零距离对话提供了可能。
  
  3.实现互文比照阅读
  在小学生必读古诗词中,诗人描绘的虽然有相
  同的意象、相同的主题,但是因为作者不同,背景不
  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此时,本着改变“逐首教学”
  的模式,整合资源,对相关文本进行互文比照阅读,
  立体性、多层次地审视文本,可以有效归纳梳理自己
  细品诗词后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1)意象的比照。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传递的文
  本内涵是截然不同的。细品柳宗元的《江雪》之后,对
  照王士祯的《年秋江独钓图》,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
  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中隐隐传
  达的是一种空灵的“傲气”,而后一首中却是一种独
  我的“霸气”。究其原因,《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
  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当时任刑部尚书,正值仕
  途得意之时。通过互文比照阅读,可以使阅读者调动
  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
  理解,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2)主题的比照。不少古诗词有相同的主题,有
  表达友情的、有描写田野风光的、有描写四季特征
  
  的。就拿“送别”这一主题来说,送别诗的代表李白,
  在《赠汪伦》中以歌声送友;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以目光送友,以桃花潭水和长江之水来表达友人之
  间绵绵不绝的感情;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酒
  送友,借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江水东流、雄心壮志
  随风而逝的惆怅和感慨是不同的。在同一主题下,组
  织学生开展互文比照阅读,不同节奏的“送别”主旋
  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
  情感。
  
  二、提炼诗眼细品诗词
  
  古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句,讲究一字传神,往往
  会借助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集中宣泄诗人的情感。
  若能对诗词作品潜心涵泳,提炼最能表现特定生活
  情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诗眼,仔细推敲,就能“与诗
  人相遇,与诗人对话”。
  
  1.从意境描写处出发提炼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意境,讲求情景交融。不
  少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不仅情景交融,还能情景相
  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谓是断肠碎心的悲曲,
  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表面写景,实
  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
  等词的运用,将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
  体、一个萧瑟苍茫的意境、一幅精美绝伦的古画。景由
  情生,情由景显,循着这些细节,追溯诗人内心情感聚
  焦的“源”,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这一诗眼就跃然跳
  出:不管是桔藤、老树,还是小桥、流水,无不笼罩着作
  者思乡的愁情。此时,应引导学生从景语着眼,进行再
  现式想象,提炼关键诗眼,剖析诗人所寄寓的“情语”,
  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诗人心灵的共鸣。
  
  2.从心境泄泻处着眼梳理
  诗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的生活经历不
  可避免地与作品发生联系。自然,诗人复杂的心境也
  往往流露于字里行间,洋溢于文字之外。
  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
  感同身受,表现在诗词中,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
  就融为一体了。在踌躇满志,却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
  长安的那个春天,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
  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来看前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都统在“望”字中,一望国都
  沦陷,城池残破;二望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令人
  满目凄然。一个“望”字,引发了诗人的心境泄泻,由
  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这样的时事,见悦目的
  花朵反而流泪;长久的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
  心。花鸟平日是何等的赏心悦目,此时见之而泣,闻
  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
  教学时,从诗眼“望”处着眼梳理作者的心境,引
  导学生细品诗词,从外显文字入手,了解他所望到的
  景象,以及这些景象的特点。进而在百花盛开、鸟鸣
  声声的音像和作者的感受两者强烈的反差对比中,
  结合背景材料的辅佐,深切地体会到此时此刻作者
  为时局感伤得落泪,为生离死别而黯然神伤。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究诗人还在“望”什么,从而领
  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3.从乎添情趣处人手发现
  在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核中,情趣与意象占据着
  重要的作用。透过情趣洋溢的词句,同样可以感受作
  者跳动的脉搏,触摸诗人的灵魂,获取情感的共鸣。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改往
  常豪放、沉郁的写作风格,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把乡
  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温暖的阳光
  下,低矮的茅屋、青青的草地、潺潺流动的溪水,是那
  么静谧和谐;而这家老小的面貌和情态,更是描写得
  惟妙惟肖,充满了生活情趣: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
  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其中“最喜”一词尤
  为传神,使小儿活泼顽皮、逗人喜爱的形象跃然纸
  上,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
  品读这首词,抓住“更喜”,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这
  老两口“醉里吴音相媚好”,喜在脸上,喜在心中。你知
  道他俩为何而喜吗?学生和诗人借助诗眼,深切体会
  老两口的欢心:一喜环境优美,安详宁静:二喜生活安
  逸,其乐融融;三喜儿子成才,安居乐业;最喜小儿天
  真烂漫。一个“喜”字,道出了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也为
  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
  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怎一个“喜”字了得啊!
  在文学的长河中,诗词虽然旷古幽远,但同样存
  在着力透纸背的意蕴。教学前,就让我们做一名纯粹
  的阅读者,进入文本的特定情境中。慢慢走,从容咀
  嚼、静静欣赏,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寻觅那些
  让自己怦然心动的诗眼,去激活它,去点燃它,方能
  见人之所未见。
  
  
其他文献
1921年  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思想也有了实践的可能。  1922年  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五一纪念日对于现在中国劳动节的意见》,文中关于体育的论述:“人体的健全,全在身体和精神保持平均调剂的发展,有动作的时候,必须有休息的时候。而休息的方法,并不只是睡眠,有益身心的娱乐,
“作文好难!”这是时下很多小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从“难”到“不难”?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和大家交流。    一、阅读引领,吸取语言思想营养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引领他们博览群书、学以致用。  1 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正确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项有益的尝试。首先对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书作一番筛选和整理,给选定的书都贴上标签,写上序号,并造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在不同水平阶段学习目标表述的分析,设计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类教学目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投掷活动为例,结合“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确定出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课程标准;动作;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32-02  为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育
问: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不喜欢运动,中国的学生怎么了?  (杨兆丰、邱宝福)  答: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提问的老师很有忧患意识。女生不愿意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女生。几年前我在辽宁看见一个体育教师教踢踏舞,女生都很愿意动,而且喜欢动,是乐此不疲地在动。如果老师们也教教踢踏舞,把有节奏的音乐一放,找个能踏出响声的地方,哪怕是木地板,我想学生是愿意跳的。因为,踢踏舞、排舞这样的运动项目很
起源于北欧,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在挪威、瑞典流传很长时间,成为北欧的传统项目,故又称北欧全能。  适用:低中高各年级学生,发展学生连续跳跃和快速奔跑能力。  准备:室内或室外运动场,小折垫若干。  方法:每组学生人数均等,游戏开始后,甲从起点出发连续双脚跳过四个垫子,立刻沿规定路线快速跑,绕过标志杆快速跑返回至起点和乙接力,依次类推,先完成游戏者即获胜方。  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对战或个人
摘 要: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根本,旨在培养一批集阅读、写作、教研、技能等为一体的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研修模式,以期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一带一路”教学形式,促进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培育;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54-02  什么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教研室冒金彬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冒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段整理如下:  [片段一]游戏活动,亲近规律  课伊始,冒老师就和学生玩了两个游戏:  1.拍手游戏。教师拍三下、四下、三下、四下,学生接着拍。  2.比比谁的记性好。冒老师出示了两组数:162536496481、123412341234,指定男生、女生分别记其中一组。几秒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显性的体现在教材编写中,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内隐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小学阶段各册教材渗透了对应、集合、分类、化归、极限、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就曾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关键词:我是体育教师;送教活动;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38-01  2019年11月,我们来到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进行支教,因为天气的影响,我在民族中学送教的第一节课临时改成了室内课。在报告厅给初一两个班级的120个小朋友上《探寻肌肉的秘密》的理论课,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动作来感受和认识肌肉,并学会
听徐斌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行云流水,不缓不急,轻松自如,看似闲庭信步,却是运筹帏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就像是踏上一次幸福的智慧之旅,令人神往。现就徐老师的某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如春风般的语言    徐斌老师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散了学生的紧张,鼓起了学生昂扬向上的信心。  [片段一]  师:我姓徐,双人“徐”,我们班上有没有也姓“徐”的?  (众生答: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