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子杰:让继续教育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不断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跟随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方向修正定位,做到至少要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谋划。”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子杰认为,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别人没想到时就想到,在别人想到时就做到。以这样的理念发展,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继续教育,应如何跟随海外项目走出去,实现校企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继续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这是摆在各高校尤其是行业院校面前的新课题。
  华北电力大学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这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随能源电力发展的步伐,从校内到校外、从国内到国外、从承办到主导、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海外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迅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子杰说:“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华北电力大学有一大体制机制优势,即由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全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工作。这样的优勢使得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能够对时代、对行业的需求迅速响应,也能够及时贯彻学校的部署,并在短时期内取得积极成效。”
  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办学战略之一。在学校与各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中,继续教育均被列为主要的合作内容。学校的继续教育聚焦能源革命和行业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快速且精准地与产业需求对接,成为服务校企合作发展战略中名副其实的“快车道”,走在了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战略的前沿。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战略的集中体现。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相关集团公司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国际化产业布局,建立了能源投资、工程承包、技术装备、管理标准等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其中,中国华电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和国际贸易的一体化业务,与印尼、俄罗斯、柬埔寨、越南等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控股的境外电厂形成了在建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局面。
  电力行业迎来新机遇,海外能源电力项目开发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华北电力大学以能源电力企业国际化布局为导向、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人才培养为需求,推动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继续教育学院广泛开展需求调查,组建专业的国际化师资团队,评估分析能源电力企业及其海外在建项目,发现海外电力项目急需点,为十几个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国际化人才培训。
  2018年11月,华北电力大学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共建的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成立。这是高校与能源央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与实践,为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华北电力大学的国际化紧缺人才和丝路沿线国家属地化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创新国际化培训教学模式
  在电力机组投产运行中,一线技术人员水平是确保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基础,但海外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多欠发达,教育水平也不高,当地员工普遍理论知识缺乏、专业技能薄弱。为给海外项目落地解决急迫的人才短缺问题,继续教育学院运用多年积累的培训经验,在当地开办了多种培训班。学院选派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定制当地语言版本的教材,配备属地翻译,打破授课教师和海外本土员工语言障碍。各培训班综合运用线上直播、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虚拟现实、交流研讨等授课方式,采用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团队,以现场高级技术人员和属地翻译等共同参与培训教学的方法,打破时空局限,显著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培训教学模式。
  2019年8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电厂,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为本地员工开设了集控运行培训班。培训班针对印尼本地员工岗位特点,以摸底考试和调研分析为依据,量身定制了“专业理论+贴岗实习+仿真模拟”的授课模式。在师资选派、技术更新、教学管理等方面,继续教育学院严格把关,安排了专业知识扎实、英语表达能力卓越的师资团队,拟定了国际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授课教师都是来自电力专业的权威教授,他们为授课做了充分准备,带来了精彩的教学。在培训中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呈现清晰明了的电厂运行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特地从北京带去了先进的火电厂VR虚拟现实技术设备,使当地学员体验到了三维可视化装备的震撼。
  2019年11月,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柬埔寨本地员工培训班在柬埔寨额勒赛电厂开班。培训班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授课语言等方面,与国内的员工培训有较大不同。为帮助柬埔寨本地员工消除语言障碍,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确保预期的培训效果,继续教育学院为此次培训安排了专职班主任,并选派了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团队,特别定制了高棉语版本的教材,并配备了高棉语翻译全程为学员进行实时翻译,为柬埔寨本地学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近一个月的高棉语授课,学员由培训前的听不懂、有问题、有交流,到培训后有的同学甚至可以取得90多分的成绩,表明根据当地特点打造的培训模式取得了成功。
  构建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本土化人才培养只是华北电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几年来,学校以培训和交流为载体,全方位支持能源电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构建了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国际项目投资并购方面,继续教育学院围绕能源电力企业海外项目的风险分析、投资判断、商务谈判、资本运作等,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基础理论+案例教学+观摩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培训方式,提升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先后举办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国际业务高级管理培训班、海外投资并购管理培训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际化人才培训班等多期次、多维度的国际项目投资并购培训。
  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由于能源电力企业在建及已建成的海外项目生产和运营管理与国内情况不尽相同,继续教育学院在系统评估企业需求、属地国家特点和员工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体系,聘请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有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集中培训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全序列内容,常年承办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并举办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境外工程承包管理培训、语言类培训等专项培训。
  在境外安全风险防控方面,为帮助海外项目顺利开展,按照国家部委有关要求,继续教育学院为境外项目派出人员在出国前开展境外安全风险防控教育和培训。员工需要了解并掌握国际和区域及项目所在国的安全情况,学习防范知识和遇险时的规避技能。培训专项设置了包括防恐防暴真人模拟演练、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宗教文化及商务礼仪、轻武器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迄今已举办了多期境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培训班。
  回顾华北电力大学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王子杰认为,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环境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跟随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方向修正定位,做到至少要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谋划。因此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别人没想到时就想到,在别人想到时就做到。以这样的理念发展,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王子杰表示,今后,继续教育学院将进一步探索与电力企业共建海外培训基地,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引进高端培训项目,积极申报留学服务基地,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和国际培训业务。具体举措是,要加快开展“四专一学院”建设,即: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学校国际合作专项、出国留学基地、海外继续教育基地以及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要充分发挥能源学院各合作方的优势,着力打造国家能源行业“走出去”所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及本土化人才,为能源行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教育服务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夏英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报》刊载梁丹文章  与少儿编程等关于AI技术本身的课程不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I启蒙课主要是借助AI互动技术,以学前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录播课形式为主的多学科启蒙课程。“这些课程的所谓互动主要体现在随堂检测、学习报告生成环节,其本质是与直播课相区别的录播课。”启蒙教育业内人士林亦峰表示,目前,“AI启蒙课和真正意义上的AI+启蒙教育存在不小的差距”。交互设计还不完善、人机交互很难深入、情
期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教育扶贫近十年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培训、牵头成立高校扶贫委员会、助力完成6个“200”定量指标任务等一系列创新与实践,构建高校教育扶贫扶志扶智的长效措施,为高校教育扶贫提供经验、打造“高校样本”,助力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 教育扶贫 扶志扶智 高校样本 路径探究  高校教育扶贫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讲到:“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
期刊
2020年底,在線课程平台优达学城(Udemy)再度融资8000万美元,其总融资由此接近3亿美元。疫情之下,优达学城成功融资的奥秘何在?首先,任何人都可以在优达学城的平台上创建和提供在线课程。这种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同类平台。优达学城声称该平台上提供的课程总数已超过15.5万个。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增长势头。不过,平台对在网站上开设的课程也制定了部分原则。例如,每个课程
期刊
《光明日报》刊载蔡基刚文章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振奋了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报道来看,多地的注意力似乎都聚焦在经费的争取、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方面,而对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则关注相对较少。正如不少研究者所指出的,当前还是要对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更多的研究,并深入思考和论证以何种课程设置来确保这些能力的培养得到落实,转化为切实的成效。  课程设置改革,关键在
期刊
《中国青年报》刊载樊未晨文章  KPI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指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化、能考核。这些年,在就业、竞争等压力作用下,整个社会的压力在增加。而这种压力被校外培训机构巧妙地利用了,再叠加上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于是,家长的焦虑成了这些商业化运作的校外培训机构完成自身KPI的卖点。教育完全“KPI化”了:孩子的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而这些
期刊
如何推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进而赢得公众的信任?高校继续教育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否既协调又衔接?如何激发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活力……这些问题一直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困惑不已。  本刊了解到,北京市教委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探索,为上述困局找到了破题之路。近年来,北京市教委一直从四个方面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北京模式”有着完
期刊
《经济日报》刊载佘颖文章  近期,監管部门密集出拳,对学而思、跟谁学、新东方、作业帮、猿辅导等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出台后,网民们纷纷点赞。但必须要说,处罚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家长的焦虑,没有打到校外培训机构的“七寸”。谁会仅仅因为辅导机构打八折而给孩子报培训班?恐怕没有。家长们最头疼的其实还不是价格乱象和虚假宣传,相反,哪怕明知某些培训机构违反政策红线提前收费、销售超大课时包,家长们还是把动辄上万元的
期刊
专业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如何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生存的重要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要着眼于高校继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整体推进平台建设和生态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体现在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脚点,因此,特色专业建设成为高校生存的重要基础
期刊
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中,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实践团队”“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北京市教委推动的“三一”项目遴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田小梅
期刊
构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施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从实践摸索进入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余年来,始终坚持网络教育“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与统一”,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聚焦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北师大继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