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课中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指向优化学生的生活实际,致力于改善和优化学生当下的生活,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生;生活实际;品德;课堂教学
  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是所有品德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长期困惑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试图改变的现状,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觉得课前准备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中活动尊重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道德基础,着眼于改善和优化学生当下的生活,是提高课程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品德课程应遵循“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理念,品德课的教学一切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遵循他们已经形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了解他们已经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教学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了解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即社区社会的大环境,了解他们对社区社会环境的感知现状。如教学《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我们就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知晓他们的认知现状和道德基础,可以通过调查、访谈、汇报的形式来进行。二是了解学生的现实道德基础,了解他们对家乡风景名胜的初步感受和基本态度,可以谈体会,扮演角色,推荐风景等方式来进行。三是了解学生的道德需求和生活需求,了解学生关于家乡风景名胜倡导做个文明旅游人的看法和需求是什么,以便更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再比如在教《依依不舍情》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分组拍摄了校园的一些照片,并制成了幻灯片,并让学生们安排一个学生“导游”。万事俱备,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在“导游”的讲述中先“游览”校园,不少的学生被学校的美景深深打动了。有个学生说:“我真没想到自己天天生活的校园如此美丽,当我一想到自己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离开校园的时候,我真不想离开我们美丽的校园啊!”学生的这一番讲述说到所有学生的心里去了。这样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基础对于品德课的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中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一堂课下来,效果如何,衡量的标准并不是老师讲了多少,有多精彩,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生成了多少。
  让教学回归生活,要求老师不是把书本上和自已头脑中已有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能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小嘴谈论,用自己的小手操作,简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身心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的课堂,才具有实效性。但达到这样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前提,选择与他们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课堂教学场景是基础,即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依然是在《依依不舍情》一课的教学中,在教“感激同窗情”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明天,大家就要分别了,就要各奔东西,上不同的中学了,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和哪个同学说话呢,你想说什么呢?请你用你面前的这张粉红色的纸写出来,然后亲自交给他!”此时,我给他们播放了一段特别伤感的离别音乐。此时,我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奋笔疾书,有的学生甚至写了两百多字,然后学生们在一起读着那些话,读完之后,有的学生抱头痛哭,有的学生满脸通红相互说着对不起,还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只是手拉着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是小学生,平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嘻嘻哈哈、斤斤计较,为一点点小事甚至耿耿于怀,但是我创设的这个情境让他们认识到了平时相处过程中的不对之处,让他们体会到了同窗情的珍贵。“依依不舍”在我的这个授课环节里,被学生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再例如:我们在教学《自己事情自己做》时,我们便可在课堂上开展自我劳动自我服务的课堂竞赛,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提高。
  三、教学目标要指向优化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离不开品德,品德也离不开生活,品德最终为生活服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养,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生活。
  品德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而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延伸,要求老师课后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践行自己在课堂上所接受的东西。
  例如:在学习完《天天拥有好心情》之后,我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了一个心情晴雨表,让学生们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每天,如果遇到高兴的时候,那就给自己画上一个笑脸;如果遇到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就画上一个哭脸,然后每天进行总结,笑脸和哭脸相冲,看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这样,学生们在生活中就会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情,让不开心远离自己,从其他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就慢慢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天天拥有好心情。
  在学习了《依依不舍情》之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见了我们学校的清洁阿姨时要微笑,尽量帮助清洁阿姨保持环境卫生,尊重别人的劳动。说也奇怪,布置了这个任务之后,学生们卫生习惯大有改观,自觉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有时还主动帮助清洁阿姨去打扫卫生。这个学习任务的延伸和指向,真正起到了指导和优化学生现有生活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应该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活化使用学生的生活资源,目标指向改善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使品德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已学知识的经验基础之上”;引导、组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关键词】培养;数学;自主能力  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让学生在主观上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他才想去学,愿意去学,才会主动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而在教学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也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未来。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单是学校的事,更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章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从“从心开始,关爱留守儿童”“加强沟通,不另眼看待留守儿童”两方面对教育留守儿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家校互动  有一种失落叫做“妈妈要上班了”,每天早起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餐,过生日时有妈妈的陪伴,感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使得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拦路虎”。信息技术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文章从导入新课、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现分层
摘要:文章立足教学实践,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究,认为设计要点在于: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观;善用助学系统,明确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旧课新教,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后习题,将口语交际常态化。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自2019年秋季开始,语文学科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自此结束了全国各地“一纲多本”
摘要:“基于可视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是依托专业制作模式,各地市级课题学校教师参与开展教学实验,为推动同类教学模式的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能实现跨界资源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开放和联合社会一切资源开发和使用微课程资源,推动微课程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应用。如何在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微课;
【摘 要】高效语文课堂应着力于精读、精讲、精练,教师要在精上下功夫。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研学后教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尝试,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微课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了教学目标简明,教学思路清晰,精讲精练,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个有效探索。  【关键词】微课;案例;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微课”是
摘 要: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新课标中谈到数学的课程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有少数学生存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障碍,他们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呢?这是值得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学生出现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辅导方法,如任务分析法、变通教学法、“三心”
【摘 要】“律师”一词,在英文中并非简单地对应单词“lawyer”。在使用时,我们需要区别不同的“律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章对表达“律师”概念的英文相关词语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从法律渊源、内涵和外延、使用环境、常见搭配等角度辨析相关词语,以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律师”这一概念。  【关键词】英语;律师;词义辨析  像很多词语一样,中文“律师”一词,在英文中并非简单地对应单词“lawye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管理对象——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尤其需要运用班级管理的艺术和智慧去应对各种“疑难杂症”。本文从“智对突发事件”“激发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让非正式群体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做学生网络世界的引路人”“发挥家校联盟的教育作用”这五个方面阐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智慧与艺术,旨在与广大班主任分享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及进行经验的交流
【摘 要】“和融”是客家人的文化烙印,是客家人的精神象征。太和第一小学利用了这一“活水源头”——客家地域资源,进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农村小学即便条件落后,但是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