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本文将对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及提升校外教育功能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校外教育;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功能提升
《中国教育改革和發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目标是建立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并指出: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本人现仅就校外教育 在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功能定位,及如何提升校外教育功能略做分析与探讨。
一、校外教育易于发挥“一线练兵”的教育性功能,于利于把在学青少年引上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的人生正确轨道上,以造就合格的国家“小主人”。
有学者认为,“当今教育是在不断摧毁人,教育已没有别的目的,就只是奔着升学去”。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教授泰谦三说得更透彻,他认为:“中国的‘考试战争’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学生们必须挤破头进入名牌大学。出于连锁反应,名牌高中、名牌初中、名牌小学甚至名牌幼儿园都成了孩子和家长们竞争的‘战场’。当然,在这场战争中,大部分孩子都败下阵来。这些失败者则将满腔的怨恨和不满归咎于学校和社会。这无疑是校园暴力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
怎么办呢?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出自教育,而解决问题还得从教育入手。这就是:关门办学这条路子万万走不得!必须充分认识校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应针锋相对,对症下药,采取果断决策——以最大的魄力、下最大的狠心,冲破旧观念,拓展新思维,打造出没有“碉堡围墙”的新型学校,让广大在学青少年走出校门,去经风雨、见世观,去补脑增智、修身健体,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一线的特殊功能,炼好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的人生基本功,以造就合格的国家“小主人”。这也是校外教育最最重要的作用。
二、校外教育易于发挥以史为镜、以史育人的史实性功能,有利于把在学青少年培养成坚定信仰、追求理想的接班人。
可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富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大国,更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强国。充分利用民族传统美德文化和红色资源,对广大在学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再教育,无疑是我们开展校外教育的优势所在。校外教育机构务必要善于开发和运用这种资源,发挥其优势,经常不断地组织在学青少年到革命圣地、红色老区、各种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革命烈士和历史名人伟人纪念碑等等史地、史址,开展卓有成效的校外教育活动,聆听国史党史军史、观摩革命和名人遗物、瞻仰历代先烈墓碑,这不但可以让青少年铭记历史,还可以净化美化他们幼小的心灵,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仰 。
三、校外教育易于发挥“社会大课堂”、“读无字之书”的实践性功能,有利于培养在学青少年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增强抵御各種精神污染的能力。
青少年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一代群体。然而据新华社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我国在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的困扰。”甚至,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竟达17.4%”之多。造成在学青少年这种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原因当然有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学校。为了追求高分和名校录取率。给所谓的“差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而导致他们悲观厌世和选择极端行为就成为必然。
对此,我们又应如何破局呢?办法还是得解放思想,毫不犹豫地把广大在学青少年从“鸟笼”中、从“碉堡”中解放出来,有胆有识地把他们组织起来,阔步踏出校门,办好“社会大课堂”,让他们学技、学艺、学歌、学舞、学写生、学摄影…… 让他们的心绪得到释放、激情得到提升、活力得到充实。
四、校外教育易于发挥大自然包罗万象、气象万千,神形声色俱备、生动优美直观的实效性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年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从而使他们感知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自觉做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带头人。
大自然犹如一部沉积厚重、形象生动的“百科全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成为诸多名人学者和养生大家的人生要求。青少年正是长知识、长智慧、长身体的大好时光,组织他们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去,有利他们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增广见识、激活身心。
所以,随着我国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旅游热潮的日益高涨,校外教育机构应该与时俱进地把“野游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以适应广大在学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教育转型创新的迫切需要。该课程设置的定位,应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策划,以政治、历史、人文的意念进行“包装”,使在学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时,不但知道玩什么、看什么,而且要让他们懂得怎么玩、怎么看,从对名山秀水、名胜古迹等自然物的“不知”到“知”,从单纯的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到内化细化深化为“天人合一”、“读行结合”,不但不局限于“行”和看,还可以发动、组织,甚至规范学生们用写“游记”的形式、用摄影的图像 或用景点的“绘画”来诠释他们自己的憧憬和情怀……出色上好他们这丰富多彩的一课——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争当守护大自然的小尖兵。
教育是神圣、美丽的事业。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一代,教育秉承着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纯洁生命的重任。我们务必冲破旧理念的束缚,变闭门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学究式施教为开道式点化。而要达此目的,唯一办法是开创校外教育新路子,把校外教育的各种功能作用发挥好、运用好,让青少年一代掌握知识之要、感知文化之深、体验自然之美、彻悟生活之乐,学会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强、会自尊、讲文明、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第 414 页) 。
[2]、刘彩玲.浅论校外教育活动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718.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青少年宫 362000)
关键词:校外教育;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功能提升
《中国教育改革和發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目标是建立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并指出: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本人现仅就校外教育 在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功能定位,及如何提升校外教育功能略做分析与探讨。
一、校外教育易于发挥“一线练兵”的教育性功能,于利于把在学青少年引上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的人生正确轨道上,以造就合格的国家“小主人”。
有学者认为,“当今教育是在不断摧毁人,教育已没有别的目的,就只是奔着升学去”。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教授泰谦三说得更透彻,他认为:“中国的‘考试战争’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学生们必须挤破头进入名牌大学。出于连锁反应,名牌高中、名牌初中、名牌小学甚至名牌幼儿园都成了孩子和家长们竞争的‘战场’。当然,在这场战争中,大部分孩子都败下阵来。这些失败者则将满腔的怨恨和不满归咎于学校和社会。这无疑是校园暴力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
怎么办呢?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出自教育,而解决问题还得从教育入手。这就是:关门办学这条路子万万走不得!必须充分认识校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应针锋相对,对症下药,采取果断决策——以最大的魄力、下最大的狠心,冲破旧观念,拓展新思维,打造出没有“碉堡围墙”的新型学校,让广大在学青少年走出校门,去经风雨、见世观,去补脑增智、修身健体,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一线的特殊功能,炼好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的人生基本功,以造就合格的国家“小主人”。这也是校外教育最最重要的作用。
二、校外教育易于发挥以史为镜、以史育人的史实性功能,有利于把在学青少年培养成坚定信仰、追求理想的接班人。
可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富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大国,更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强国。充分利用民族传统美德文化和红色资源,对广大在学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再教育,无疑是我们开展校外教育的优势所在。校外教育机构务必要善于开发和运用这种资源,发挥其优势,经常不断地组织在学青少年到革命圣地、红色老区、各种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革命烈士和历史名人伟人纪念碑等等史地、史址,开展卓有成效的校外教育活动,聆听国史党史军史、观摩革命和名人遗物、瞻仰历代先烈墓碑,这不但可以让青少年铭记历史,还可以净化美化他们幼小的心灵,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仰 。
三、校外教育易于发挥“社会大课堂”、“读无字之书”的实践性功能,有利于培养在学青少年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增强抵御各種精神污染的能力。
青少年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一代群体。然而据新华社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我国在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的困扰。”甚至,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竟达17.4%”之多。造成在学青少年这种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原因当然有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学校。为了追求高分和名校录取率。给所谓的“差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而导致他们悲观厌世和选择极端行为就成为必然。
对此,我们又应如何破局呢?办法还是得解放思想,毫不犹豫地把广大在学青少年从“鸟笼”中、从“碉堡”中解放出来,有胆有识地把他们组织起来,阔步踏出校门,办好“社会大课堂”,让他们学技、学艺、学歌、学舞、学写生、学摄影…… 让他们的心绪得到释放、激情得到提升、活力得到充实。
四、校外教育易于发挥大自然包罗万象、气象万千,神形声色俱备、生动优美直观的实效性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年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从而使他们感知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自觉做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带头人。
大自然犹如一部沉积厚重、形象生动的“百科全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成为诸多名人学者和养生大家的人生要求。青少年正是长知识、长智慧、长身体的大好时光,组织他们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去,有利他们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增广见识、激活身心。
所以,随着我国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旅游热潮的日益高涨,校外教育机构应该与时俱进地把“野游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以适应广大在学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教育转型创新的迫切需要。该课程设置的定位,应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策划,以政治、历史、人文的意念进行“包装”,使在学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时,不但知道玩什么、看什么,而且要让他们懂得怎么玩、怎么看,从对名山秀水、名胜古迹等自然物的“不知”到“知”,从单纯的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到内化细化深化为“天人合一”、“读行结合”,不但不局限于“行”和看,还可以发动、组织,甚至规范学生们用写“游记”的形式、用摄影的图像 或用景点的“绘画”来诠释他们自己的憧憬和情怀……出色上好他们这丰富多彩的一课——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争当守护大自然的小尖兵。
教育是神圣、美丽的事业。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一代,教育秉承着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纯洁生命的重任。我们务必冲破旧理念的束缚,变闭门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学究式施教为开道式点化。而要达此目的,唯一办法是开创校外教育新路子,把校外教育的各种功能作用发挥好、运用好,让青少年一代掌握知识之要、感知文化之深、体验自然之美、彻悟生活之乐,学会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强、会自尊、讲文明、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第 414 页) 。
[2]、刘彩玲.浅论校外教育活动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718.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青少年宫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