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关键词】 生活经验; 现象; 生活化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同时用获得的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背景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数学知识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低年级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面,就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对于旧教材中一些脱离现实背景的内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容”,利用实物、实例、动手操作、童话故事等创设情景,还可以现代媒体再现生活。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教师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教室内不同颜色的气球的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同学们正在装扮“庆祝元旦”联欢会的教室,在教室的周围挂着不同颜色的气球,有红、黄、蓝、绿。提出问题: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有多少,谁能告诉老师?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 情景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入深,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身经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
2 模拟现实生活场景也是学习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
大多数同学已认识人民币,静态的“认一认”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小小商店”模拟文具购物活动,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买卖东西,在活动中体验元角分的关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如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相背而行”这些概念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上讲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我先引入了“朋友”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先让老师、学生四个朋友来手拉手围一围, 这一活动中渗透了“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充分列举数学上的“朋友”使学生在举例中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也是一组好朋友。这样师生平等相处,亲切自然,不仅为新知做好了铺垫,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
如利用在超市中购物后的小票,我们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如: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学生如何画平行线呢?我就启发学生观看纱窗平移,是什么保证窗户边平移前后所在的直线一定互相平行?(靠着轨道滑行)那么我们在画平行线时也让它有个依靠(对、靠、移、画)这样学生理解了难点,画平行线就受到了启发。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4 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5.1-2.3+3.9-1.7,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 前 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是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我引导学生并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是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据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又如:教学+1与-1相加时,可以互相抵消时,可以叫一名生在讲台上演示一下,先站在一个地方,向前迈一步,又向后退一步,最后又回到了原位。
5 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米,甚至超过1.4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生活 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不能把数学完全降低到经验型的范畴,譬如说计算教学,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出“原型”,因为计算教学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掌握。另外,在创设生活情景的环节中,教室要及时提炼数学问题,不能把情景教学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关键词】 生活经验; 现象; 生活化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同时用获得的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背景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数学知识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低年级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面,就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对于旧教材中一些脱离现实背景的内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容”,利用实物、实例、动手操作、童话故事等创设情景,还可以现代媒体再现生活。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教师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教室内不同颜色的气球的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同学们正在装扮“庆祝元旦”联欢会的教室,在教室的周围挂着不同颜色的气球,有红、黄、蓝、绿。提出问题: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有多少,谁能告诉老师?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 情景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入深,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身经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
2 模拟现实生活场景也是学习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
大多数同学已认识人民币,静态的“认一认”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小小商店”模拟文具购物活动,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买卖东西,在活动中体验元角分的关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如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相背而行”这些概念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上讲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我先引入了“朋友”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先让老师、学生四个朋友来手拉手围一围, 这一活动中渗透了“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充分列举数学上的“朋友”使学生在举例中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也是一组好朋友。这样师生平等相处,亲切自然,不仅为新知做好了铺垫,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
如利用在超市中购物后的小票,我们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如: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学生如何画平行线呢?我就启发学生观看纱窗平移,是什么保证窗户边平移前后所在的直线一定互相平行?(靠着轨道滑行)那么我们在画平行线时也让它有个依靠(对、靠、移、画)这样学生理解了难点,画平行线就受到了启发。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4 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5.1-2.3+3.9-1.7,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 前 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是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我引导学生并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是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据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又如:教学+1与-1相加时,可以互相抵消时,可以叫一名生在讲台上演示一下,先站在一个地方,向前迈一步,又向后退一步,最后又回到了原位。
5 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米,甚至超过1.4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生活 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不能把数学完全降低到经验型的范畴,譬如说计算教学,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出“原型”,因为计算教学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掌握。另外,在创设生活情景的环节中,教室要及时提炼数学问题,不能把情景教学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