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的可靠理论依据,认真体会它的含义,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呢?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就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
张熊飞教授所倡导的诱思探究教学,“诱”为诱导,“思”为思维,“探”为探索,“究”为研究,其中诱导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通过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思维、探索、研究均指学生的活动,三者共同落实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所谓的诱思探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整体优化原则,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品德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性思维,教师主导地位的核心是启发性诱导,诱为外因,思为内因,诱为思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只有将“诱”的方式与“思”的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轻松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要求教师诱导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全面的训练来巩固与强化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使学生五官并用,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手做,全身心地参与多渠道的自我活动,把教师详而又详地讲、学生细而又细地听的单向知识传递变为学生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多向思维中,通过思维,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践诱思探究方法,落实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诱思探究教学关键性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绝不能由他人包办代替,也就是说,并非教师教了学生就能进步,只有学生真正思考了,自身才能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自觉行动。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者是看到了见所未见的情景引发的,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活跃,并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探究,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他的思维探究过程。
如讲“植物组织培养”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曾有一位美国人,采用了一项生物技术,快速繁殖某名贵花卉使其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的首富。是什么技术如此神奇?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之一——植物组织培养。这个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组织课堂教学,诱导学生思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下进行,收效甚佳。
(三)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从一个人知识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学时期是求知欲最强烈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农业生产实际,设置一些探索性问题,有效地满足和维持这种欲望,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如:有资料报道棉农用农药防治害虫,越防害虫越严重,这个严酷的现实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问:为何用药防虫越防越严重呢?你能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可耕地越来越少,人类的吃饭问题越来越突出,请你探索一下用生物技术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再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试验中,利用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撕取洋葱表皮较困难,且易发生卷曲,因此,动员学生探索撕取洋葱表皮的最佳方案,并当堂实践,选出最佳方案。
每每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总能设计出五花八门的方案,有的甚至异想天开,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探索精神的体现,我都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探索与评价之中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
三、培养师生情感,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氛围
若师生间心心相容,关系和谐,则课堂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作到以下几点:①教态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②注意说话情感,使学生听老师讲课有温暖感;③要有耐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④允许学生出错;⑤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决不让学生难堪;⑥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为学生大胆地思维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不但要有强烈的教改意识,认真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体会诱思探究的真谛,更要大胆实践,以诱思探究理论指导日常教学程序的设计,并及时地分析实践的得与失,不断调整教学程序,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教师诱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天地。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呢?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就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
张熊飞教授所倡导的诱思探究教学,“诱”为诱导,“思”为思维,“探”为探索,“究”为研究,其中诱导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通过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思维、探索、研究均指学生的活动,三者共同落实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所谓的诱思探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整体优化原则,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品德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性思维,教师主导地位的核心是启发性诱导,诱为外因,思为内因,诱为思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只有将“诱”的方式与“思”的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轻松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要求教师诱导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全面的训练来巩固与强化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使学生五官并用,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手做,全身心地参与多渠道的自我活动,把教师详而又详地讲、学生细而又细地听的单向知识传递变为学生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多向思维中,通过思维,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践诱思探究方法,落实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诱思探究教学关键性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绝不能由他人包办代替,也就是说,并非教师教了学生就能进步,只有学生真正思考了,自身才能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自觉行动。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者是看到了见所未见的情景引发的,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活跃,并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探究,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他的思维探究过程。
如讲“植物组织培养”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曾有一位美国人,采用了一项生物技术,快速繁殖某名贵花卉使其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的首富。是什么技术如此神奇?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之一——植物组织培养。这个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组织课堂教学,诱导学生思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下进行,收效甚佳。
(三)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从一个人知识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学时期是求知欲最强烈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农业生产实际,设置一些探索性问题,有效地满足和维持这种欲望,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如:有资料报道棉农用农药防治害虫,越防害虫越严重,这个严酷的现实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问:为何用药防虫越防越严重呢?你能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可耕地越来越少,人类的吃饭问题越来越突出,请你探索一下用生物技术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再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试验中,利用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撕取洋葱表皮较困难,且易发生卷曲,因此,动员学生探索撕取洋葱表皮的最佳方案,并当堂实践,选出最佳方案。
每每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总能设计出五花八门的方案,有的甚至异想天开,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探索精神的体现,我都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探索与评价之中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
三、培养师生情感,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氛围
若师生间心心相容,关系和谐,则课堂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作到以下几点:①教态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②注意说话情感,使学生听老师讲课有温暖感;③要有耐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④允许学生出错;⑤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决不让学生难堪;⑥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为学生大胆地思维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不但要有强烈的教改意识,认真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体会诱思探究的真谛,更要大胆实践,以诱思探究理论指导日常教学程序的设计,并及时地分析实践的得与失,不断调整教学程序,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教师诱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