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助于巩固和完善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素养,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必须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那么怎样布置作业呢?笔者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语文作业的布置提供了依据,我从以下几点略谈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
   1、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首先,化难为易。
   在作业布置时,如何让学生化多为少、化难为易很重要。笔者是这样做的,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七年级刚开学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短文(有的是优美抒情的,有的是蕴含人生哲理的,有的是诙谐幽默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去读、去欣赏,去背诵。过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开始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每天甚至几天去搜集一点、背诵一点类似的作品,读一读,展一展,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受欢迎,谁背得最多最好?并且还定期出一期班级美文简报。结果发现学生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读书、背诵。如此每人每天去做一点点,一个月下来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少的收获。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其次,激发兴趣 。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布置作业时如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设计新颖独到,形式灵活多样,内容趣味十足,练习方式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生必然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新课标亦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发展受到外在教学活动的制约,除此之外,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有重视这些差异性,才能使作业落到实处。
   首先,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原则,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有时同一作业,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但也有的学生在那儿抓耳挠腮。怎样才能保证让“优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饱”?这需要我们老师颇费心思,对于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做,学有所获。
   其次,以优带差。
   作业布置因材施教并不是说每位学生做好自己那份作业就万事大吉了,那有可能导致优生大步向前,后进生永远不紧不慢在后面跟着的后果。布置作业时可以让优差生结对完成,以优带差,让优生更上一台阶,后进生向优生看齐。在此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平时我在班中就让一个优生和一个后进生结对子,让他们互相监督作业完成情况,或是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并定期比一比哪组进步的最大还颁发优生及进步奖,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遵循学科的原则,尊重科学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要以此为着眼点。
   1、体现生活性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又是为生活服务的,不少同学感觉语文作业枯燥乏味,就是因为它缺少生活性,学生难以去驾驭。如果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增加一些生活气息,看身边的人,听身边的故事,据此写作业,学生一定跃跃欲试。
   2、体现时代性
   “努力创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化席卷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作业布置应一改往日的单纯写、背为主,加入一些社会实践内容。让学生不单单从书本上学语文,电影、电视、网络、展览馆等也应改成为课外作业的完成途径及形式。如经常布置学生看一些优秀的节目或影视作品,以增加他们的阅历及感悟。
  
其他文献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的关键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
期刊
学能自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的责任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如果我们把达成教学目标比喻过河的话,那么教给学生学能自得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以过河的舟楫。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选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疑,自己找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才真正具备了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了,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激起寻求自得的欲望   如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人文学科,它可以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教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则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都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认为,作为一门人文性大于工具性的学科,无论是
期刊
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
期刊
个性化教学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班级教学的调适与分化为基本方向,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依托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从而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中获得意义。以下是我在语文课上的几点做法,写出
期刊
回首从外出学习到坚定信心要走出一条课改新路的日子,每一幕都历历在目。如今看着学校改革热潮的涌起,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四环节教学模式”的优势可谓心领神会。如今,四环节已成为县城二中的主课题,在四环节教学中,融入活动、游戏等,打造精品课成为了我们的主流。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如今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在交流中学会了互补,在展示
期刊
一、特殊性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二的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急剧膨胀,而事实上并没有成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老师、家长的对立面,表现出种种不良倾向。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
期刊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方法。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以“朗读”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动情,教师务必先投入感情,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语、范读,都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中不知不觉喜欢上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文章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教师的范读,应该准确地再现文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恍惚间,从教已近三十年了。回顾过去走过的教育教学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忧伤。独坐案前,望着窗外璀璨的群星,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良多。记忆的闸门已然打开,曾经的教育往事如一个个镜头在眼前一一闪现:    多少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尽心尽责、勤勤恳恳地工作,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工作成果,心惶惶而不安。尽管自己表扬、奖励、竞赛等等激励的方法也采用了不少,但收效却并不怎么乐观
期刊
虽然创新一词并不是陌生的词汇,但在教育界,只是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来它才变成热门的话题。因为创新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所以,创新教育便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把创新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便产生了创新教学。而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语文阅读创新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摆在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就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