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大人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经意间,我已年届75。这两年我的脾气反而变大了,好像不大符合世人所谓的“越老越和顺”。而且,据说我“凶”起来,说话杀气腾腾的。如此这般,自然会遭到我的老婆大人毫不客气的吐槽。反观我这位老婆大人呢,不说与我旗鼓相当,发起脾气来至少毫不示弱,局外人简直难以想象。
  从前我曾含含糊糊地提到过,我和我的老婆并非一个弄堂里的青梅竹马,甚至不是门当户对—如果写小说,倒是很有挖头的。我是个十足的下里巴人(并非谦虚),平常做人没有“腔调”。如果不是特殊年代将她们家的经济水平大幅拉下来,我们是不大可能走到一起的。缘分就是这样起著作用,想想也挺有意思。不怕大家见笑,我老婆现在会变本加厉地搬出她家里根深蒂固的老规矩来指斥我,动不动就是她老外婆怎么怎么说,弄得我不胜其烦—但也无奈,因为毕竟她说得都在理。
  比方说,我习惯于收藏精美的外包装或造型有特色的瓶瓶罐罐,包括一些色彩缤纷的新塑料袋,总觉得那也是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不舍得用,更不会当垃圾扔掉。这个“恶习”,确实也给家里增添了不少麻烦。30平方米的老房间,本来就逼仄,这样一来更无法把室内收拾得干净利落,所以这个习惯自然让我的老婆大人深恶痛绝。不过糟糕的是,到后来她也多少受到我的感染和影响,虽然仍旧埋怨,但战斗力已减弱了许多。真是罪过,罪过。
  又比方:凡到舞台上参加演出或接受媒体采访,我当然会一本正经地穿正装—对观众应有一份尊重。平时生活中我则崇尚随意,穿的是旧的过时的衣裤,脚上的一双球鞋也是旧的。这样穿着随意,多么快活、自在、轻松!但我这个样子,我这位老婆大人亦是深恶痛绝,恨不能立马把我的旧衣服统统扒下来。她是担心这样会影响我的声誉。其实,名声之类的身外之物我不在乎。有人说我徒有虚名,我也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笃定地过我的日子。
  再举个例子。我喜欢骑旧自行车。理由是:骑新车不安全—有一次,一个晚上我家楼底下就丢了3辆新自行车!骑旧车多好,去菜场购物,锁都不用锁,岂不潇洒?对此我老婆又是深恶痛绝。为了搪塞之,有时去参加活动,我也会骑一骑新的变速车—家里“硝烟”味儿太浓,总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混了几十年,根据我的经验,夫妻两个,男方完全拜倒在女方面前、唯唯诺诺的不多,大男子主义、横行霸道的也不多,多的是基本有共同语言,但小摩擦小矛盾难免的—否则生活也太乏味了,不是吗?我们也属于这一类。如此想来,我的生活还是挺幸福的。因为倾向于简单的生活,所以也就容易有幸福感。比方我们先做了外公外婆,去年又做了爷爷奶奶,虽不免辛苦,但感觉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我曾患过很重的说死就死的心脏病,现在“复活”了,还能继续活跃在艺术舞台上,想到这个我又感到特别幸福,不是吗?
  其实,我还是很容易“制服”的。老婆一句“这是我喜欢的”(她都是用上海话说的),我立马就会让步。我还会转变态度,乖乖地把她的喜欢之物呈到她的面前。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夫妻间没有这个恐怕不行。可惜,我们不知怎么老是碰到不讲诚信的、凶横贪财的人。我太无能,连累了我的太太,否则,我们的幸福指数还要高得多。
  我老了,老婆大人也老了。年过70,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她最大的一个变化是记性大幅退步。她为此苦恼,我也陪着她苦恼。她要我帮她找什么时的那种语气,我太熟悉了,起的总是低调,我一听就倒抽一口冷气(我后来配音常常用这种手段)。还有一个明显的迹象,便是对于经营了40多年的厨房生活,她现在会深感厌倦,动不动就扬言要“罢工”。这可大事不好!可怜我除了洗个碗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做。
  话又说回来,我的老婆大人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什么玩手机,做头发,老同学、老朋友聚会,农家乐……我暗暗好笑,因为我是在家里看个书、看个精彩的电视节目便可以满足的。特别让我感慨的是她对进入老年大学唱歌班的那份热诚和专注。万一有事去不成,她会一两天闷闷不乐。可惜在我们的住处她不能尽情地大声练唱,她是特别忌讳干扰旁人的生活的。她说:“学点技能什么的挺好,但更要紧的是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唱歌班的老师、班长、同学们一个个都好得不得了,这是一种用钱买不到的开心。”
  在这里,我还要赞一下我老婆与生俱来的同情心。老同学、老朋友,还有亲人,不管谁遇上什么事,她总是记挂在心,总想着要去探望一下,帮她们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请出来吃个饭也好。好在这方面我们有个共识:需要开销,就动用我们“家庭基金会”的款项。不够的话,我多少还有点挺克制地悄悄放在一边的私房钱,应该没问题。
  好了,这篇小文,我是未经老婆大人审阅斗胆投到报社的。虽然绝非虚构,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我没把握。生活中总是多点色彩的好,我自然希望带给她一份意外的惊喜—会不会?
其他文献
黄君豪是美国的一位癌症生物专家。他的一位朋友患直腸癌去世,对他的打击特别大—身为癌症生物专家,却帮不上忙,这让他特别惭愧。他想,如果朋友早点去检查,一定能把癌症早些检测出来,凭着自己多年来在癌症生物方面的研究,一定能帮他战胜病魔。可是在美国,健康检查费用并不是大多数人负担得起的,有些人为了省钱,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医院。于是他就想:能不能把监测设备和生活用品联系在一起呢?  当黄君豪把这个想法告诉
期刊
总有人说,小时候的食物更好吃。当你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他们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味道,现在的那些食物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甚至连水都不如小时候的甘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写下了如下观点: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关于记忆很多时候并非真实的反映,有一个十分经典
期刊
“社区里的这些老人饭可以不吃,但手工一定要做。”这是不少参与“手工艺术惠民工程”的手艺人的感慨。“手工艺术惠民工程”是北京手工艺术协会承接的政府公益项目,通过专业的手工艺课程对北京的老年人进行培训并建立交流平台。老人们在社区手工艺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和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最费工夫的是细节  “光孔雀的尾巴就有40片,每一片都要经过5道工序加工。5种深浅不同的布,一片片按层次上下叠放。最外
期刊
高锟生于上海,受祖父高吹万(晚清诗人)的影响,幼时接受塾师式教育,直到10岁才进入一所西式学校学习。那是一所由归国的法国留学生创办的实验学校,其开放自主的教育让高锟童年深受启发。  六年级时,高锟便开始做化学实验。他与好友一起成功地通过电解水制备了氢气与氧气,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  没多久,高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发明—泥球炸弹。  他将红磷和氯酸钾塞进湿润的泥土里团成团,待其干燥后,泥团撞向硬物
期刊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还记得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小小少年》吗?当年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是一位63岁的老人了。  20世纪80年代,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曾在中国风靡一时。该片讲述的是少年海因切的故事。歌曲《小小少年》,就是小海因切在这部影片中演唱的。影片中小海因切
期刊
佛教经典《华严经》讲,一天,普贤菩萨令善财童子入山采药,对他说:“凡可以做药的草木,你统统把它采来。”  善财童子踏遍山岩,却徒手而归。普贤菩萨问他何故。  善财童子回答:“满山皆药,无从采起。”  这个故事令人醒悟:每草皆药,百草百药。善于运用的人,一切皆可以拿来疗疾治病。  不仅百草,万物皆药,连人本身也可以入药。《本草纲目》“人部”列人药37种(乱发、头垢、耳塞、爪甲等),不免令人作呕。李时
期刊
不管在哪个朝代开饭店,厨师的手艺都很重要,但是在宋朝的饭店里,还有一种人比厨师更重要,那就是服务员—伙计。  宋朝的饭店里没有菜谱,每天店里有什么菜、没什么菜、主推什么特色菜,伙计全得记在脑子里。光记住还不行,还得有眼力见儿,看见什么客人报什么菜:感觉客人有钱而且大方,你就专报燕鲍翅和佛跳墙,不然他会嫌你店里寒酸;看见客人穿得破衣烂衫还带着女朋友,你就专报又好吃又实惠的菜—你报贵的他点不起,会在女
期刊
从故宫西华门进去,往前走几十米,隐约听到犬吠声从一个小院里传来。一进院子,我就感到了一种切实的压力:20多条威风凛凛的故宫护卫犬亮着牙齿,对着陌生人目露凶光—这是一次不敢离“主角”太近的采访。  不像“故宫猫”那样风光无限、不时上个新闻,“大内御犬”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只在夜间出没,立了功也从不张扬。从被选中的那一刻起,它们就将在故宫度过一生。而身为犬队队长的常福茂,也“一辈子没干过别的,脑子里全是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东西成了概念。  比如“慢生活”。“慢生活”被提出来后,一度成了个时尚的名词。很多人满怀热情地去追求“慢生活”,刻意地停,刻意地慢,节奏被打乱后,却更急迫、更焦虑。  这让我想起一位友人的先生。友人提起先生,说他做课题研究很繁忙,但节奏从来不乱。他不谈慢也不谈快,只按自己的节奏行事:孩子住院时他陪床,带着红酒,每天喝一小杯,该干什么干什么,不急不乱;开车到外地,到了午睡时间,就找
期刊
2006年,“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获奖演员、颁奖嘉宾等各路名角纷纷到场,观众也是座无虚席,现场相当火爆。姜昆应邀担任这台晚会的主持人。  导演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魔术,就是由戴志诚、赵亮和两个魔术演员共同排演的“大變活人”。魔术师在“铺平垫稳”交代清楚之后,便把人一个一个地“变”走。前面很顺利,三个人都被“变”走了,最后舞台上就剩一个戴志诚。  按照节目的安排,姜昆应该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