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貧家庭出身的大學校長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言
  著者岀身高級知識份子家庭,從小學中學大學一路順利走來。雖然要好的同學也有家庭貧寒的,但對家庭影響讀書、特別是貧寒和問題家庭對子女受教育的影響沒有深入瞭解。文化大革命我下農村三年,住牛棚、挑糞、插秧、割稻,與最貧苦的農民生活在一起,在母愛達不到的鄉下,農民叔叔阿姨給我溫暖,我對窮苦人改變了看法。1988年當選議員後,我的議員辦事處主要是為低下階層市民服務。據我瞭解、在澳門乃至全世界,窮人很多,他們接受教育的結果,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迫於環境而未能完成基礎教育;(2)堅持完成一般人的應有教育;(3)堅忍不拔、努力完成最高學歷或博士;還有一種罕見的層次,那就是“達己進而達人、且盡力為他人創造高等教育機會”的人。澳門城市大學彭樹成校長就是其中罕見層次的例子。
  一位澳門貧困學生的成功故事
  1958年澳門出生的彭樹成教授在美國白宮接受前美國總統克林頓頒發美國總統教授獎,這位身材並不高大、十分樸實的學者不但是在澳門出生,而且是在澳門聖德蘭小學和利瑪竇中學完成基礎教育,是一位道道地地的澳門人。他在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機械工程博士學位,之後他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任教並擔任傑出教授及協理副校長等職務。彭教授是美國科學促進會(SCIENCE雜誌發行單位)、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及美國塑膠工程學會三個學會之Fellow,主要從事複合材料與工程結構研究,在國際上已發表學術論文兩百餘篇,主持百餘項美國國家及州級科研及教育項目(每年接受他的科研教育經費資助及培養的大學研究生皆有兩百多人),並獲頒三十多個榮譽獎項,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傑出導師獎、美國白宮小型企業創新研究傑出獎、中美教授協會傑出成就獎與傑出管理才能模範獎、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傑出貢獻獎、年度傑出教授獎、美國工程教育協會傑出人物獎等,2006年獲頒澳門大學榮譽博士。2013年8月他應澳門城市大學校董事會主席陳明金之邀請,偕夫人榮歸故里,10月起成為澳門城市大學代校長。但是,有誰知道在他成功的背後,曾有一段茹苦含辛的艱辛歷程。
  彭樹成坎坷的童年
  彭樹成非但不是出身名門,而且少年時家庭比一般貧困家庭還要窮很多,他排行第六、剛滿兩歲,下面的妹妹出世不久,生父便離家出走,從此不知去向。媽媽與繼父皆不識字且繼父好賭,他常常在睡夢中被家裏賭輸錢的吵鬧而醒過來。家中十兄弟姐妹,除了他之外其餘平均學歷未達小學程度。第一份暑期工是12歲時在全女工的繡花廠(為了賺取學費及生活費,只好顧不得別人的嘲笑),初中起寒暑假均到製衣廠打工賺錢,13歲時一天內走遍澳門七家製衣工廠後終能獲得一份暑期工(當時工廠為求員工的持續性而拒收臨時學生),他的勤奮名聲很快打開,之後每年寒暑假皆有工廠主動上門找他工作。同時整個初高中就學期間皆兼任家教及會計工作。他曾為多找一份兼職而被騙去不少積蓄,親身體驗到社會黑暗及人性醜惡的一面。小學階段,因無法支付午餐費而以吹老師送的口琴來對抗飢餓(偶然運氣好也能等到所有學生離開餐廳後檢到剩飯來充飢)。高中時因不聽家中的輟學勸告而離家出走到母校聖德蘭小學吃住,至今仍難忘當時的校長麥頴儀修女和數學老師劉健超先生收留。保送大學時、原本可在台灣師範大學全免就讀,但為個人專業理想、不惜耗用中學時打工的積蓄而選了名校台灣大學工學院。大二時以澳門僑生不通國語的不利條件下打進台灣中學生的家教市場(當然這也歸功於他的台大機械第一名成績單,據説他仍是台大機械半世紀來唯一的第一名僑生),同樣地在美國留學時不諳英語而擔任助教工作及兼任美國學生的私人補習老師。在台大就靠數份家教和十餘種獎項/奬學金支付大學所有開支,在學期間,更擔任澳門利瑪竇中學及澳門旅台校友會兩會之會長,雖如是,所修學分之多(接近200個)更為全系之冠 (由於大學多修習課程,讓他在世界名校U.C. Berkeley再創紀錄,成為第一個通過機械工程博士資格考試全部科目的學生、比要求高出一倍)。由於家庭過於貧窮而且複雜,別人從來不知道他從那裏跑出來,家中各人亦不與外人及鄰居來往而成為真正的拒絶往來戶,他寧可不要成績單也不能讓任何中小學校長或老師到家中訪問,當然更不會讓任何一個同學或朋友踏進他家門(五十年前的澳門社會是非常保守,有繼父之家庭是會被人極度歧視恥笑而無法抬頭走路;貧窮是肉體的,心理的委曲和壓力卻是無形且更甚於肉體)。彭樹成一路走來靠的是堅忍不拔的信念,不認命、不服輸的精神。家中兄弟姐妹卻因屈服於童年的惡劣環境而止於小學甚至文盲,而他卻有強烈的反叛精神。
  彭樹成尋根的心路歷程
  彭樹成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回澳門及加盟城大,是因為他一直抱有回饋故鄉的心願,他本人出生及成長於澳門,在本澳、臺灣及美國完成各階段教育,更在美國大學發展二十餘年,目睹了世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感受著世界高等教育體系變革的脈動,有感於澳門經濟突飛猛進之同時,應積極推廣高等教育。2013年有縁與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陳明金先生相遇,共商發展澳門高等教育鴻圖大計,為陳先生辦城大之熱忱、奉獻、承擔、成效所感動,便毅然辭去美國終身傑出教授及協理副校長等職務(同時賣掉在美國之房屋,破釜沉舟),回歸故里加盟城大。
  彭樹成的辦學理念
  彭樹成於2013年10月接任代校長,除致力於基本發展外,更努力將澳城大辦有下列特色的優秀大學: (1)推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體化教育”,鼓勵澳城大學生參與中、小學之基礎教育推廣,讓澳門成為全國的“一體化模範教育城市”;(2)推行“全人教育”,強調學生全面的培養;鼓勵跨學科的互動與知識的整合,培養澳城大學生成為多關心社會的“模範公民”、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具研究能力的“科學家”,及能善於溝通的“教育家”。(3)除傳統學生外,將澳城大成為少數民族/弱勢學生的孕育搖籃,少數民族人數不多、分佈甚廣,大多居於我國邊陲重地,教育向少數民族/弱勢學生傾斜,有利於邊疆地區現代化、各民族的團結、及國家的和諧穩定。彭樹成曾因在美國推廣“一體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少數民族/弱勢學生教育”之成就,獲得全美多項教育奬及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先生1998年在白宮頒授美國總統奬。
  彭樹成鼓勵所有學生接受
  高等教育共創美好未來
  彭樹成勉勵澳門的青少年,雖然今日澳門比三、四十年前有天淵之別,很多青少年衣食無憂,但成功道路決不平坦。他希望青少年能為自己美好的將來付出艱辛的代價,要記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希望在特區政府將教育放在施政的重中之重的方針下,澳門青少年更加發奮圖強。他勉勵所有高中生,在現今社會完成大學乃不二選擇,澳門城市大學是私立非牟利大學,辦學進展快速而且有效率,現在處於高速發展中的澳城大正以全新的姿態,開放的環境,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來到澳城大讀書,激發他們的知識潛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力量,推動澳門的社會轉型以及周邊地區的發展洪流。目前、城大正致力於把學校打造成為知識的傳播者、創意和創新的引擎者,澳城大會以國際思維,立足本土,放眼未來,追求卓越,為澳門服務,為中國服務,也為世界服務!彭樹成勉勵學生要做到“博文明理、厚德濟世,大氣為人、大智謀事、大愛行天下”的人,將來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面對事業還是功名時,要有所追求但不浮躁;渴望成功也接受平凡;可以身價億萬,也可以安貧樂道;可以雄心勃勃,也可以知足常樂。他以寶島歌王葉啟田所唱“愛拼才會嬴”中的“人生可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鼓勵學生要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和自信,面對人生的高潮與低谷,成就有意義、有價值、有創造的未來。最後彭樹成以他在1980年臺灣大學的畢業感言,“雞舍牛馬槽,焉能繫鵬鴻,願他日鋭氣生輝,棟樑為我重”,來鼓勵澳門所有學生與年青人接受高等教育,為澳門社會和為中國,共同創造自己及下一代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澳門專欄作家,曾任立法議員)
其他文献
譚博士的文章向來言詞犀利,觀點獨到、深刻。《澳門月刊》七月號刊登其文《澳門社團間接統治的衰落》便是其中一例。該文闡述澳門經濟有增長無發展狀況,用五個“無”來總結,其中三個“無”的增長:無聲,無根,無未來,形象而準確地揭示澳門經濟繁榮的背後是民主的缺失,本土文化的萎縮以及環境遭受破壞所付出的代價。觀點,一針見血;概括,獨樹一幟。這些問題,特區政府自當主要責任,而社團整合民意不力,監督功能弱化也已成垢
期刊
貴刊7月號載文《崔世安施政五年述評》說,崔世安五年施政的主要成就和特點就是走民生路線,至於走“民生路線”具體解決或改變了什麼,作者用調升福利津貼、補貼,實施現金分享,推進公屋建設等不到五十字的寥寥幾句,籠統概括後,便使用大量所謂居民收入與經濟雙增長的統計局數據,表明民生得以改善。筆者看了,不以為然。  而所謂民生,亦非什麼複雜東西,衣食住行罷了。溫飽,早不是問題;住行,但見交通越治越亂,樓房建得越
期刊
立法會議員陳明金在《澳門月刊》(210期)撰文說,“一些面向公眾的諮詢,當局選定的諮詢對象往往只是一些特定的群體或社團,不少政策或法律草案諮詢過後,往往石沉大海,外界對諮詢結果不得而知,當局諮詢對象及方式的甄選上都乏善可陳。遍覽報章媒體,耳聞坊間聲音,近年來對政府諮詢工作,各界批評如潮。歸納起來,大致與陳明金所言不相上下,而且此屆政府如此,上屆諮詢流弊也無出左右,幾成怪圈,何以至此?要弄清這個問題
期刊
楔子:  翠亨新區根本不在翠亨村  除了位於橫琴島上的粵澳產業園區之外,最近有關澳門商界人士最熱門的經濟話題之一,便是能不能進軍中山市“翠亨新區”,租地買地,起廠起樓,讓澳門的中小企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其實,“翠亨新區”並非位於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故鄉的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而是在位於本人家鄉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譚家山東面的珠江口。  “翠亨新區”所規劃的230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
期刊
本澳政府近年來一直極力推行社區保姆計劃, 月前社會工作局更公佈“社區保姆服務試驗計劃”八月試行,讓有需要的幼兒在社區保姆家中得到照顧。有關該計劃的制定和背後的需求等切實問題,也引起社會關注人士的思考。本刊今次邀請到了澳門立法會陳美儀議員和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劉乃華助理教授,一起探討社區保姆計劃及澳門托兒服務難等種種問題。  保姆培訓 無制度可依  本澳幼兒託管問題日益突顯,現有托兒服務無法應對急劇增加
期刊
六月賭收272億 跌3.7%  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6月份賭收,錄得今年最差成績272.15億元(澳門幣),較去年同期跌3.7%,自2009年中以來首次下跌。上半年累計博彩收入按年增幅12.6%,累計1,930.86億澳門元。  巴克萊研究報告指出,澳門賭收出現下跌,主要受到貴賓廳收入所拖累,相信貴賓廳收入出現雙位數的按年跌幅。該行又表示,由於上半年賭收增長較預期少,該行認為若貴賓廳收入于未來數
期刊
台灣這半年來發生太多的事,從反服貿、太陽花運動、兩岸監督條例等一連串事件所帶來引發兩岸關係變化,進而影響區域安全、美中間亞太戰略調整與思考等,這一連串事件中,最值得台灣關心的,便是中國大陸在乎及關心的議題有可能是什麼?它有什麼是底線?什麼是大陸當局的疑問?對於民眾及政客雙面性格之判斷、對於事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研議,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會引發大陸對台政策的重新認識、省思與檢討,儘管大陸不會貿然改變對
期刊
澳門受限於地小人多、博彩企業獨大的現狀,本澳中小企無處開發和拓展市場。近期,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帶來了澳門將多出20平方公里地發展的消息,著實令不少本澳企業家躍躍欲試。這20平方公里地包括:橫琴將填海造地10平方公里,連同5平方公里的粵澳產業園區,即橫琴將有15平方公里土地予澳門企業使用;翠亨新區合作建設的“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首期面積約5平方公里。  新區合作 互補互利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
期刊
葉挺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傑出軍事家,1931年至1937年間,葉挺將軍與夫人及子女在澳門共同生活,渡過其人生中一段難得而又難忘的時光。  “葉挺將軍故居”位於澳門賈伯樂提督街76號,是一座兩層高的西式住宅,連屋前花園,地段總面積約180平方米。上世紀50年代初,故居轉售。2006年,為紀念葉挺將軍誕生110周年及逝世60周年,對故居進行了外觀的修繕,並舉行了掛牌儀式。  “葉挺將軍故居”牌
期刊
毫不誇張地說,澳門六月是被五月末尾的兩場風波捲進來的,以至覺醒中的世代們意猶未盡。但激情、抗爭、呐喊,畢竟不能當飯吃,生活還得繼續,人更需工作學習為常態的日子流水般的過。人潮湧湧,車來車往,雖有些“鬧”,但是真實。真實中,住房、交通、選舉、民生工程等仍為焦點話題。這些積年問題,已是冰凍三尺,政府只能凝聚共識,破冰前行。  “置安居計劃”諮詢,  與公屋逐資源惹爭議  6月15日,政府假房屋局會議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