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探索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命线,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理解、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连贯性和程序性的特点,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教学中,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设置知识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结论转化为学生可探索的对象,让静态知识动态化,数学材料实践化,展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贯通各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的脉络,看到思维的过程。
  1 读通读懂数学课本,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本因内容相对单一枯燥而经常被拒之门外,数学书往往成了习题集和练习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数学书的规范表达。不能否认教师的讲解可能比教材所表达的更为详细,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视觉的记忆效果要远远优于听觉;从信息传播学来说,老师讲解时学生是客体,阅读课本时学生是主体;从教育学来讲,教师的讲解往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注意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匆匆而过的讲解对部分同学来说可能起不到理想效果。经常听到教师说这样一句话:“我都讲了三遍了,你怎么还听不懂。”因此,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深入探究课本的内容,包括插图、提示语、旁注等。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存在误解。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4.1抽样课内练习题,要了解市民对自来水水质的满意程度,是否需要问遍每个市民?这只是针对城市学生的,因为,农村学生有的没用过自来水,山区学生用的自来水是真正的“自来水”,是用一根水管从山上水井里直接流下来的,所以对自来水水质的满意程度,他们无法理解。这对成人来说,是容易理解的问题。这就说明,如何妥善处理学生的生活经验、客观的现实存在和课本内容之间的矛盾,既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兼顾知识的科学性。
  要让学生读懂读通数学课本,教师必须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能力。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阅读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或思考为什么这样解题,或插图中除了老师所讲的还包含有哪些内容,或这组题为什么要编排在一起等,通过分析比较来认识某些规律,理解知识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阅读后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并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
  从图形的面积计算说起,我们知道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推导得到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从长方形推导而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平行四边形得到的等等,教材一环扣一环的安排体现了各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严密性。这些内容在小学高段年级分散安排,书上有非常严密和清晰的推导过程,当我们在教学某一个面积计算公式时,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理解计算公式的由来固然重要,但如果学完小学所有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能把全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整理,汇编在一起,把这些有机结合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综合阅读,相信学生对知识的发展过程会有更深的认识,综合应用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2 丰富数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无论是数、关系、形状、推理,还是概率、数据分析和抽样,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某些侧面的数学反映,在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因此,数学教学应实现数学知识的实践化,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同时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关于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提取、总结与改造、提升。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根据自己的思维水平,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数学知识,把经验材料数学化,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最终学好数学。如在教近似数时,可以举例:三国时曹操率军攻打东吴,把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历史上因此说曹操奸诈,若你用四舍五入的理论,可以帮曹操辩白一下吗?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实际上,不论是60万还是100万都是近似数,只是精确度不同而已,学生在帮曹操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现实意义。
  3 巧妙提供数学材料,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的原材料进行智力加工的过程。数学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情景和例题,这些数学原材料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新知识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有时仅靠这些材料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特点提供更为丰富和详实的学习材料,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的问题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联系,进行思维加工,然后与原来知识融为一体。
  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乘法分配率”,究其原因,不排除乘法分配律本身的复杂性,但更多的是学生难以找到乘法分配率和原有知识的链接点。乘法分配律教学现行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材料多是一题两解的应用题,学生能在应用题的具体情景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一旦离开了情景又感觉陌生,因为学生不习惯把运算定律和应用题相联系。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学习的材料,从计算长方形面积来认识乘法分配率,做到数形结合。如:一个长方形原来长是14厘米,宽是7厘米,现在长不变,宽增加4厘米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时出示相应的图形。   相信学生能直观的发现:14×(7+4)=14×7+14×4。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可以改变其中的数据,直至改成字母,永远有这个相等的关系式a×(b+c)=a×b+a×c。这样帮学生找到了乘法分配律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原型,把抽象运算定律和直观的图形面积计算相联系,这样即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概念模糊时,也能借助图形得到概念重现。
  4 提供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提出“动手做”理论,认为“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提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观点。确实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有效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处于生动的情景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具体,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起来。为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剪剪、拼拼、做做、量量等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建立起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更全面、深刻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时,先让学生拿出两支笔在桌面通过平移和旋转,发现共有哪些情况,并把它们画下来,经过尝试和讨论,将会得出很多答案。自己动手拼拼、摆摆、移移、转转来探讨直线经过平移和旋转后的变化情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为学习角、平行线、垂线、圆等知识建构了空间观念。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光靠文字表述缺少说服力,学生只是表面的识记。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里开展动手实践,把两根摇摆的凳子,各钉上一根木头,其中一根以三角形形状加固,另一根以四边形形状加固,再进行比较,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学生既掌握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又学习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当然动手实践活动一定要精心安排,操作活动或能创设情境,或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或能提高学生能力,绝不能把动手操作当作课堂教学的摆设,更不能成为盲目追求的一种时尚。要在确认有效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操作材料的科学性,比如:用围棋子作为学具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那棋子碰撞发出的声音可能会成为课堂中的噪音,很大程度上分散学生注意力;用火柴棒代替小棒,任何一个学生不小心划亮一根火柴就会打破课堂的平静。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的过程,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悬殊的拉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对学生的学习、性格、成长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近半贫困家庭的学生性格相对孤僻、内向、不自信。我校贫困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约5%,虽然贫困生人数不多,但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约占50%。可见贫困生更需要心理上的关心与爱护。中学生处于个性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键期,如果我们不重视和引导这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将对他们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1
期刊
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引子,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有俗谚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堂新课的导入,也莫不如此。调查结果显示:在每节课尤其是一节新课的开头几分钟,由于受前课的影响,学生往往难以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新科学习的最佳状态,继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所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特色,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贸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复合人才。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课程体系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判断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利用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教师自评和他人评价,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评价,使教师能够及时认识教学中的优点,积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师发展  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教师
期刊
多少年来,“精批细改”的传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不这么做,教育主管部门能通过吗?家长能愿意吗?因为自古以来语文教师就是这么改作文!这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作为老师,若不改这“两座大山”,良心过不去。批改吧,没有实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谋求改变。  1 在教育理论中寻求改变的方式与依据  《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同时课标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力争让师生关系融洽。融洽的师生关系又为实现“亲其师信其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将从应用层面上论述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如何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情境;信息技术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孔子《学记》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们在研究教材
期刊
曾几何时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软肋,课堂上老师放不开,学生写不出。长时间的思索,无数次的争论,老师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材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常练笔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体现一个“前”字,一二年级提前学写  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的。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学写
期刊
【摘要】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自由迸放;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要利用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喊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之音“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当前作文教学明确了根本的发展方向,即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写作源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做到在写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体会。  在现实生活中,草、木、鸟、兽都是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由于平时的不在意,教师只
期刊
爱,是一个亘古而深刻的话题;教育,是一项悠远而伟大的使命;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却是渺小而卑微的,渺小如广袤天宇中的一颗寒星,卑微如纷扰俗世里的一粒尘埃,如何扛得起自己的肩头重任,让自己的爱心发光发热,托起明天的太阳,我认为,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爱的给予方式,扮演好“我”的角色。我们都知道,世界因和谐而美丽,社会因和谐而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更离不开和谐。而老师作为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