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理念、构建低碳社会、实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以教育、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其科研活动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理应发挥其示范作用,着力提高建设低碳校园的思想意识,积极探索建设低碳校园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低碳校园;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校园的内涵
所谓低碳校园,就是指在学校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如节能、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低碳校园就是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低碳理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高校师生要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二是高校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日常运营必须低碳环保、节约资源,尽力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1)推动低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而持久的努力。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打造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链条,使之最终服务于社会。可以说,创建低碳校园不单纯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最终它将成为推动低碳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2010年4月29日的《南方周末》报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可见,创建低碳校园意义重大,迫在眉睫。(2)发挥校园示范辐射效应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社会文明风尚的指向标,应在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的示范辐射效应。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和栋梁,是时代进程的推动者,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低碳生活的推进,更需要大学生这股先锋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校应当利用建设低碳校园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营造低碳环保的校园风气。而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踏上社会的时候,其在大学中接受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生活行为就可以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对建设低碳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3)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日渐改善,高校的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尽管高校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供需矛盾现象得以缓解,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供需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高校资源消耗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师生浪费造成的,因此,高校在节约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创建低碳校园,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问题。低碳校园是一个新生理念,目前成功建设低碳校园的学校不多,可以借鉴的国内外经验缺乏,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即使建立了也很不完善。这种制度障碍不利于建设低碳校园。(2)成本问题。很多高校领导也意识到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一谈到落实,一想到低碳校园建设的高昂成本就望而却步了。这些成本主要包括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本和校园设施建设成本两大部分。研究适用于校园的低碳技术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这些投入不一定就有回报,正因如此,很多高校也没有开始低碳校园建设。即使有了低碳技术,要把这些技术转变成为实际生产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对原有校园的改造还是新校园的建设都要承担比研究成本高出数倍的建设成本。因此,即使低碳校园建设好之后学校能够通过节能的方式获得收益,很多高校也没有实施这一计划。(3)理念和行为方式问题。人们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理念都有一个逐步了解和接受的过程,低碳校园也是如此。要人们转变理念,改变行为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过程。与此同时人们的行为方式的转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因为行为方式是一种习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让大家接受低碳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以时间作为代价。
四、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建设节能基础设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基础设施是高校建设低碳校园工作的重点。高校应该在新建或者是改造校园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贯彻节约、环保、低碳的理念,科学合理的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校园功能布局,统一并网管理校园内的配套设施,建立节能减排的示范与推广机制,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低碳排放量、高科技含量的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校园。具体来说,在建设低碳校园的时候,高校应该在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使用上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比如说太阳能、地热能等。教学大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校园建筑应该尽可能使用节能灯、LED等低能耗产品。在校园内还可以采用节水系统,使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设立“绿色基金”,推动低碳校园建设。资金匮乏是低碳校园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国外的经验,设立“绿色基金”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设立基金可以解决巨大的研发成本和建设成本,还可以用基金借贷的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和审核,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基金的设立还有利于吸引人气、激活项目、盘活资源。(3)推行低碳理念教育,弘扬低碳校园文化。为了建设好低碳校园,学校应该有效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推行低碳理念教育,弘扬低碳校园文化。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讲座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低碳经济、低碳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比如辩论赛、低碳知识抢答赛等,促进师生对低碳理念的理解。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出有关低碳经济的全校性选修课,利用课堂来传授低碳知识,强化低碳理念。(4)建立低碳责任制度,保障低碳校园实施。实施低碳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切实需要,是建设低碳校园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低碳校园建设监督评估和考核问责等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管理体系,以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盘活机构、人员、财务、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配套管理,利用管理软件等现代手段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向管理要效益,促使办学效益最大化;强化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等各项教学科研的管理,改善公车、水、电、气、医疗、维修等各项后勤服务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提升节能降耗能力;健全电子公文管理及无纸化办公系统,减少对纸张的使用,以节约森林资源。
低碳校园建设是在全球提倡保护资源、节能减排这个大环境下诞生的,是提高中国高校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实现低碳目标不可忽略的一步,更是全球低碳行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低碳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校园集中性强的这一特点,在建设中也体现出教育职能,引导高校学子们形成低碳环保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建设低碳校园,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文琦,熊艳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3):161~162
[2]赵天旸,刘卉,金鑫.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J].环境保护.2009(416):40~42
[3]孙磊,李旭刚,薛鹏.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2)
【关键词】低碳校园;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校园的内涵
所谓低碳校园,就是指在学校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如节能、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低碳校园就是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低碳理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高校师生要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二是高校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日常运营必须低碳环保、节约资源,尽力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1)推动低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而持久的努力。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打造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链条,使之最终服务于社会。可以说,创建低碳校园不单纯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最终它将成为推动低碳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2010年4月29日的《南方周末》报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可见,创建低碳校园意义重大,迫在眉睫。(2)发挥校园示范辐射效应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社会文明风尚的指向标,应在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的示范辐射效应。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和栋梁,是时代进程的推动者,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低碳生活的推进,更需要大学生这股先锋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校应当利用建设低碳校园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营造低碳环保的校园风气。而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踏上社会的时候,其在大学中接受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生活行为就可以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对建设低碳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3)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日渐改善,高校的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尽管高校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供需矛盾现象得以缓解,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供需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高校资源消耗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师生浪费造成的,因此,高校在节约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创建低碳校园,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问题。低碳校园是一个新生理念,目前成功建设低碳校园的学校不多,可以借鉴的国内外经验缺乏,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即使建立了也很不完善。这种制度障碍不利于建设低碳校园。(2)成本问题。很多高校领导也意识到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一谈到落实,一想到低碳校园建设的高昂成本就望而却步了。这些成本主要包括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本和校园设施建设成本两大部分。研究适用于校园的低碳技术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这些投入不一定就有回报,正因如此,很多高校也没有开始低碳校园建设。即使有了低碳技术,要把这些技术转变成为实际生产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对原有校园的改造还是新校园的建设都要承担比研究成本高出数倍的建设成本。因此,即使低碳校园建设好之后学校能够通过节能的方式获得收益,很多高校也没有实施这一计划。(3)理念和行为方式问题。人们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理念都有一个逐步了解和接受的过程,低碳校园也是如此。要人们转变理念,改变行为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过程。与此同时人们的行为方式的转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因为行为方式是一种习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让大家接受低碳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以时间作为代价。
四、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建设节能基础设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基础设施是高校建设低碳校园工作的重点。高校应该在新建或者是改造校园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贯彻节约、环保、低碳的理念,科学合理的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校园功能布局,统一并网管理校园内的配套设施,建立节能减排的示范与推广机制,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低碳排放量、高科技含量的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校园。具体来说,在建设低碳校园的时候,高校应该在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使用上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比如说太阳能、地热能等。教学大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校园建筑应该尽可能使用节能灯、LED等低能耗产品。在校园内还可以采用节水系统,使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设立“绿色基金”,推动低碳校园建设。资金匮乏是低碳校园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国外的经验,设立“绿色基金”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设立基金可以解决巨大的研发成本和建设成本,还可以用基金借贷的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和审核,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基金的设立还有利于吸引人气、激活项目、盘活资源。(3)推行低碳理念教育,弘扬低碳校园文化。为了建设好低碳校园,学校应该有效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推行低碳理念教育,弘扬低碳校园文化。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讲座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低碳经济、低碳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比如辩论赛、低碳知识抢答赛等,促进师生对低碳理念的理解。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出有关低碳经济的全校性选修课,利用课堂来传授低碳知识,强化低碳理念。(4)建立低碳责任制度,保障低碳校园实施。实施低碳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切实需要,是建设低碳校园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低碳校园建设监督评估和考核问责等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管理体系,以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盘活机构、人员、财务、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配套管理,利用管理软件等现代手段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向管理要效益,促使办学效益最大化;强化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等各项教学科研的管理,改善公车、水、电、气、医疗、维修等各项后勤服务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提升节能降耗能力;健全电子公文管理及无纸化办公系统,减少对纸张的使用,以节约森林资源。
低碳校园建设是在全球提倡保护资源、节能减排这个大环境下诞生的,是提高中国高校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实现低碳目标不可忽略的一步,更是全球低碳行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低碳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校园集中性强的这一特点,在建设中也体现出教育职能,引导高校学子们形成低碳环保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建设低碳校园,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文琦,熊艳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3):161~162
[2]赵天旸,刘卉,金鑫.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J].环境保护.2009(416):40~42
[3]孙磊,李旭刚,薛鹏.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