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若干推行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的操作层面建议,用以加快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进程。
[关键词]农村土地 确权颁证 农民土地权益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6-1
1背景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此后,2012、2013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成立了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法律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重要财产权。确权登记发证的目的是为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可以依法保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落实征地搬迁补偿安置起到很大的作用。
(2)现实意义。
有利于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通过确权登记发证,确认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将农民和土地物权紧密联系,激发农民发展集体经济,保护耕地,有效利用耕地的积极性,同时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权登记发证使各地成立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制定土地权属争议的应急预案,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的确权发证依法确认和保障了农民的土地物权,通过深化改革,终将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分配合理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打好农村发展基础,为农业现代助一臂之力。
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断发展,目前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农村发证率的提高。除了一般个人、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发证,同时积极联系协调农林、水利相关部门,做好林地、草地承包地等相关的登记颁证工作。②调查工作的全面推进更好地整合优化了资源。各地在调查自身具体情况的时候充分利用二次调查,变更等已有工作成果,按照国家规定,利用卫星遥感定位等先进技术,通过实地踏勘,基本了解宗地情况。③现实矛盾争议的较好解决。发证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伴随的是一系列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的建立,在这些制度的引导下,通过沟通和对话,有效地解决了登记颁证中有争议土地的权属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④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颁证的工作伴随的是大量资料、信息的收集、录入,这就需要一个管理平台来进行有序操作。现有建立起的农村土地登记相关的图、表、卡、册、证等手工档案系统,同时将这些档案通过扫描进行电子系统入库,使之成为一个较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在登记颁证工作不断深入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难点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引起关注。主要是工作量较大,情况较复杂,信息化管理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进步。登记颁证之前需要大量的地籍调查,资料收集、实地查看等过程,工作十分繁重,而且在确权之前还需将各种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各种政策进行实际解读,操作性很强,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政策领悟力,最后在确权时还需要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標和宗地面积的计算,技术要求更高。
农村土地登记颁证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需要有关部门联合各个单位进行全面推进。
2加快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操作。
(1)领导重视,组织部署是基础。
一个项目做得好坏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最大程度化地加快项目进程。通过重视,可以成立专门的关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的办公室或者工作小组,同时对各部门如农、林、渔政等进行联动,做好的不仅是个人的确权登记,同时是草地、林地、承包地、矿产等资源的颁证工作。
(2)地籍调查,确权登记是重点。
颁证工作的较好实施关键是前期的权属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清楚调查。笔者认为该地籍调查可以分为两步进行:第一:现有调查和新增调查同步进行。这就可以在二次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图、表、卡、册、证等手工档案和已入库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排查规划,同时利用80坐标系得出土地利用现状图斑,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座落定位,对有争议或者现状已改变的再根据原手工资料和实际的现场踏勘来进行综合调查。第二:建立宗地统一编码。目前我们已编制的同一编码是根据行政区域(街坊)来确定的,有很大一部分未入编码数据库,且有新地号与老地号分之,目前需要的是逐渐将新老地号做好转变并及时入库,同时编制新产生的地号。在确权颁证完成后进行统一归户,以便档案资料的完整。
(3)建立争议化解机制是关键。
在土地确权调查时一定会遇到各种争议和矛盾,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同时紧密联系乡镇、村委,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加大调处力度,最大程度化避免因土地权属争议而引发的群体事件的可能,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要分三步走,包括数据管理、图形制作和实时动态监控。数据管理主要是管理农村集体地籍数据,是指在地籍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类文档、图形、图象以及日常工作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等数字化信息资料,要确保这些数据的合理、有效录入,安全地运行,防止其丢失和被非法盗用。图形制作主要是通过GIS系统,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从而得出最为直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也通过这些现状图,可进行进一步规范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等方面。动态监控主要是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一个实时关注,对改变规划用途有较早的认知度,同时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不合理的利用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土地 确权颁证 农民土地权益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6-1
1背景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此后,2012、2013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成立了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法律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重要财产权。确权登记发证的目的是为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可以依法保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落实征地搬迁补偿安置起到很大的作用。
(2)现实意义。
有利于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通过确权登记发证,确认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将农民和土地物权紧密联系,激发农民发展集体经济,保护耕地,有效利用耕地的积极性,同时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权登记发证使各地成立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制定土地权属争议的应急预案,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的确权发证依法确认和保障了农民的土地物权,通过深化改革,终将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分配合理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打好农村发展基础,为农业现代助一臂之力。
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断发展,目前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农村发证率的提高。除了一般个人、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发证,同时积极联系协调农林、水利相关部门,做好林地、草地承包地等相关的登记颁证工作。②调查工作的全面推进更好地整合优化了资源。各地在调查自身具体情况的时候充分利用二次调查,变更等已有工作成果,按照国家规定,利用卫星遥感定位等先进技术,通过实地踏勘,基本了解宗地情况。③现实矛盾争议的较好解决。发证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伴随的是一系列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的建立,在这些制度的引导下,通过沟通和对话,有效地解决了登记颁证中有争议土地的权属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④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颁证的工作伴随的是大量资料、信息的收集、录入,这就需要一个管理平台来进行有序操作。现有建立起的农村土地登记相关的图、表、卡、册、证等手工档案系统,同时将这些档案通过扫描进行电子系统入库,使之成为一个较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在登记颁证工作不断深入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难点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引起关注。主要是工作量较大,情况较复杂,信息化管理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进步。登记颁证之前需要大量的地籍调查,资料收集、实地查看等过程,工作十分繁重,而且在确权之前还需将各种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各种政策进行实际解读,操作性很强,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政策领悟力,最后在确权时还需要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標和宗地面积的计算,技术要求更高。
农村土地登记颁证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需要有关部门联合各个单位进行全面推进。
2加快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操作。
(1)领导重视,组织部署是基础。
一个项目做得好坏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最大程度化地加快项目进程。通过重视,可以成立专门的关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的办公室或者工作小组,同时对各部门如农、林、渔政等进行联动,做好的不仅是个人的确权登记,同时是草地、林地、承包地、矿产等资源的颁证工作。
(2)地籍调查,确权登记是重点。
颁证工作的较好实施关键是前期的权属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清楚调查。笔者认为该地籍调查可以分为两步进行:第一:现有调查和新增调查同步进行。这就可以在二次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图、表、卡、册、证等手工档案和已入库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排查规划,同时利用80坐标系得出土地利用现状图斑,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座落定位,对有争议或者现状已改变的再根据原手工资料和实际的现场踏勘来进行综合调查。第二:建立宗地统一编码。目前我们已编制的同一编码是根据行政区域(街坊)来确定的,有很大一部分未入编码数据库,且有新地号与老地号分之,目前需要的是逐渐将新老地号做好转变并及时入库,同时编制新产生的地号。在确权颁证完成后进行统一归户,以便档案资料的完整。
(3)建立争议化解机制是关键。
在土地确权调查时一定会遇到各种争议和矛盾,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同时紧密联系乡镇、村委,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加大调处力度,最大程度化避免因土地权属争议而引发的群体事件的可能,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要分三步走,包括数据管理、图形制作和实时动态监控。数据管理主要是管理农村集体地籍数据,是指在地籍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类文档、图形、图象以及日常工作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等数字化信息资料,要确保这些数据的合理、有效录入,安全地运行,防止其丢失和被非法盗用。图形制作主要是通过GIS系统,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从而得出最为直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也通过这些现状图,可进行进一步规范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等方面。动态监控主要是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一个实时关注,对改变规划用途有较早的认知度,同时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不合理的利用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