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图是一种用直观图像表达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的方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浅显易懂地掌握一些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合理、正确、灵活地运用插图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插图,培养学生的识图意识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读书时总是只读文字,对鲜明的插图却视而不见。可见,学生的识图意识淡薄或者根本就没有识图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用图意识,如:用图导入新课,用图突破重、难点,为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看图意识。同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看图,通过看图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
在实践中体会到看图是学好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养成有图必用的好习惯。
二、掌握识图原则,学会看图
学生仅仅有了看图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即掌握识图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对于某一插图,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如:学生在看“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时,应带着以下问题去读图——内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区别等,从而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2、有序性原则:观察时要根据各图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能杂乱无章地观察。如:观察坐标曲线图,应先看纵横坐标的含义,再看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最后分析各曲线的变化规律。
三、插图语言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有了识图意识、掌握了识图方法以后,还要把插图与其相应的词语联系起来,即将插图语言化。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关插图的文字说明,并且将其与插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插图才能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1、对照插图相应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阅读教材中相应的文字,力争做到图文对照,把知识定位到插图上。如:让学生对照“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清楚了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在插图上的位置及关系,而且还理解了DNA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照“细胞膜结构示意图”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知道了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情况,而且还清楚了有糖蛋白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对照“DNA复制的图解”和“DNA转录RNA的图解”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知道了转录和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而且还搞清了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转录的含义。
2、鼓励学生描述插图:对一幅图所包含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方框大小、箭头方向、箭头粗细的含义、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等。通过描述插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创造性地利用插图: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时,对于图中无文字说明而插图中隐含的不易被发现的内容,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高层次和多角度进行教学,找出与插图有关的启发性问题,使隐含知识外显化,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表述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为理解插图的外延和完成习题扫清障碍。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从图上只可看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时间长短。那么,我们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更好呢?通过分析可知:用细胞周期相对短而分裂期相对长的材料较好。再如:“反射弧模式图”,教材中只描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实际上这幅图还包含其他一些知识点。如:怎样根据反射弧结构图判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假设肌肉是效应器,若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入神经的向中段和外周段,肌肉的反应如何?若切断传出神经,再刺激传出神经的向中段和外周段,肌肉的反应又是如何?这说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功能是什么?通过启发性问题与插图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对插图的印象,而且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语言插图化,突破重点、难点
当图中内容比课本传达的信息简单或根本没有与文字对应的插图时,教师应及时据文设图,将语言插图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述“细胞呼吸”时,需要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细胞呼吸三阶段的场所;二是细胞呼吸各阶段的原料;三是细胞呼吸原料中C、H、O的去向问题。插图中并没有与这些问题相应的全部内容。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边听边画边理解,整节课围绕细胞呼吸的图解进行,最后让学生描述三阶段场所、原料、产物、元素的去向等,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再如:讲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时,学生对参与双受精作用的“两个精子遗传物质一样、卵细胞与极核的遗传物质一样”搞不清。为此,我在讲述该部分时,补充了被子植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两相同”的含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教师可把竞争、捕食、共生、种内斗争、生存斗争等概念用坐标图或文字图来表示。
五、指导学生绘图,培养绘图能力
俗话说:“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画,我才能真正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些章节的重点图,除要求学生会看外,还必须要求学生动手去画。如:细胞有丝分裂的中、后期图,只有通过亲自绘制,才能解决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等重点、难点问题。
六、图图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材中每幅图都依特定的背景知识而呈现,在教学中可先学习各图所对应的内容,再把同类型的或有内在联系的图表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讲完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后,再把各部分结构整合到一幅图中,使学生自己归纳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再如:学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后,教师可在一细胞中画出一个线粒体和叶绿体,标出黑暗、弱光和强光时O2和CO2的来源和去向,使学生更易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把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和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绘制在一起,可更好地理解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的区别。
我们强调插图的重要性并不能否认文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插图,又要重视文字,切忌“重文轻图”和“重图轻文”的做法。只有做到图文并重,才能发挥插图的独特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插图,培养学生的识图意识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读书时总是只读文字,对鲜明的插图却视而不见。可见,学生的识图意识淡薄或者根本就没有识图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用图意识,如:用图导入新课,用图突破重、难点,为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看图意识。同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看图,通过看图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
在实践中体会到看图是学好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养成有图必用的好习惯。
二、掌握识图原则,学会看图
学生仅仅有了看图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即掌握识图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对于某一插图,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如:学生在看“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时,应带着以下问题去读图——内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区别等,从而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2、有序性原则:观察时要根据各图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能杂乱无章地观察。如:观察坐标曲线图,应先看纵横坐标的含义,再看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最后分析各曲线的变化规律。
三、插图语言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有了识图意识、掌握了识图方法以后,还要把插图与其相应的词语联系起来,即将插图语言化。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关插图的文字说明,并且将其与插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插图才能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1、对照插图相应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阅读教材中相应的文字,力争做到图文对照,把知识定位到插图上。如:让学生对照“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清楚了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在插图上的位置及关系,而且还理解了DNA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照“细胞膜结构示意图”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知道了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情况,而且还清楚了有糖蛋白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对照“DNA复制的图解”和“DNA转录RNA的图解”阅读相应的文字后,不仅知道了转录和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而且还搞清了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转录的含义。
2、鼓励学生描述插图:对一幅图所包含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方框大小、箭头方向、箭头粗细的含义、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等。通过描述插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创造性地利用插图: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时,对于图中无文字说明而插图中隐含的不易被发现的内容,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高层次和多角度进行教学,找出与插图有关的启发性问题,使隐含知识外显化,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表述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为理解插图的外延和完成习题扫清障碍。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从图上只可看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时间长短。那么,我们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更好呢?通过分析可知:用细胞周期相对短而分裂期相对长的材料较好。再如:“反射弧模式图”,教材中只描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实际上这幅图还包含其他一些知识点。如:怎样根据反射弧结构图判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假设肌肉是效应器,若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入神经的向中段和外周段,肌肉的反应如何?若切断传出神经,再刺激传出神经的向中段和外周段,肌肉的反应又是如何?这说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功能是什么?通过启发性问题与插图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对插图的印象,而且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语言插图化,突破重点、难点
当图中内容比课本传达的信息简单或根本没有与文字对应的插图时,教师应及时据文设图,将语言插图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述“细胞呼吸”时,需要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细胞呼吸三阶段的场所;二是细胞呼吸各阶段的原料;三是细胞呼吸原料中C、H、O的去向问题。插图中并没有与这些问题相应的全部内容。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边听边画边理解,整节课围绕细胞呼吸的图解进行,最后让学生描述三阶段场所、原料、产物、元素的去向等,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再如:讲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时,学生对参与双受精作用的“两个精子遗传物质一样、卵细胞与极核的遗传物质一样”搞不清。为此,我在讲述该部分时,补充了被子植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两相同”的含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教师可把竞争、捕食、共生、种内斗争、生存斗争等概念用坐标图或文字图来表示。
五、指导学生绘图,培养绘图能力
俗话说:“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画,我才能真正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些章节的重点图,除要求学生会看外,还必须要求学生动手去画。如:细胞有丝分裂的中、后期图,只有通过亲自绘制,才能解决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等重点、难点问题。
六、图图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材中每幅图都依特定的背景知识而呈现,在教学中可先学习各图所对应的内容,再把同类型的或有内在联系的图表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讲完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后,再把各部分结构整合到一幅图中,使学生自己归纳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再如:学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后,教师可在一细胞中画出一个线粒体和叶绿体,标出黑暗、弱光和强光时O2和CO2的来源和去向,使学生更易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把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和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绘制在一起,可更好地理解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的区别。
我们强调插图的重要性并不能否认文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插图,又要重视文字,切忌“重文轻图”和“重图轻文”的做法。只有做到图文并重,才能发挥插图的独特作用,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