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Blaschko线分布的汗孔角化症一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以边缘堤状疣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为特点,由Mibelli于1983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其中沿Blaschko线分布的相对更少见,笔者发现1例沿Blaschko线分布汗孔角化症,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某男,19岁。因“左前胸、左上臂出现灰褐色斑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胸出现灰褐色斑,不痛不痒,逐渐增多,波及左上臂,未曾诊治。既往体健。发病前局部无外伤史,无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前胸上部延至左上臂内侧较多粟粒至绿豆大灰褐色斑,边界清楚,部分呈环状,边缘呈堤状(如图1)。于左前胸部行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局部可见角化不全柱,棘层萎缩变薄,真皮浅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较多噬色素细胞,符合汗孔角化症(如图2)。患者未采用任何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可分为以下几型:斑块型、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发型、点状汗孔角化症。其中单侧线状汗孔角化症是其特殊类型,皮损一般沿神经、皮节或Blaschko线排列[1-2]。本例患者的皮损呈单侧分布,沿Blaschko线排列,结合典型的病理表现,线状汗孔角化症的诊断明确。
  Blaschko线是德国皮肤科医生Alfred Blaschko长期对一些痣类及呈线状分布皮肤病的观察,所描绘皮损沿体表呈线状分布的规律。Blashko线的分布规律是:颈前呈V型,腹部正中线两侧呈S型,上胸部、腰背部及臀部呈M型,肩背部呈向双上肢伸侧延伸的大M型,头枕部呈漩涡状,四肢沿肢体长轴分布,其分布规律与其解剖学上的血管和神经走行及其支配区域无任何关系[3]。
  皮损沿Blaschko线分布的皮肤病种类很多[4],需与汗孔角化症相鉴别的有线状表皮痣、线状扁平苔藓[5]、线状苔藓[6]、线状银屑病[7]、Blaschko线状皮炎、复发性线状棘层松解性皮病等。根据其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可以鉴别。
  汗孔角化症可能出现恶变,发展成鲍温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其恶变率大约是7.5%~11%,所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8]。其中线状汗孔角化症发生癌变的概率最高[9]。Happle认为线状型之所以恶变可能与等位基因缺失有关[10]。
  汗孔角化症治疗方法很多,但无特效方法,可外用5%咪喹莫特、5-氟尿嘧啶、3%双氯芬酸钠凝胶、维生素D3衍生物、角质剥脱剂、维A酸类药物,亦可激光、皮肤磨削、冷冻、手术切除、光动力治疗等。对于泛发者,可口服维A酸。鉴于本病有恶变可能,注意随访。
  [参考文献]
  [1]王新君,马东来,方凯.单侧多发线状汗孔角化症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407.
  [2]王学军,李铁男.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4):290.
  [3]曹元华,何秀珍,夏隆庆.Blasehko线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皮肤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2):126-128.
  [4]Molho-Pessach V,Schaffer JV.Blaschko lines and other patterns of cutaneous mosaicism[J].Clin Dermatol,201l,29(2):205-225.
  [5]王海斌.沿Blaschko线单侧肢体分布的色素性扁平苔藓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7):417-418.
  [6]段茜,程燕,刘宏杰,等.成人线状苔藓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0):919-921.
  [7]马东来,乔菊,方凯.皮损沿Blaschko线分布的银屑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9):576.
  [8]周怡,杨森.复杂性汗孔角化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4):255-257.
  [9]Murase J,Gilliam AC.Diss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co-existing with linear and verrucous porokeratosis in an elderly women:update on the genetics and clinical expression of porokeratosis[J].J AM Acad Dermatol,2010,63:886-891.
  [10]Happle R.Cancer proneness of linear porokeratosis may be explained by allelic loss[J].Dermatology,1997,195(1):20-25.
  [收稿日期]2014-02-26 [修回日期]2014-04-15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在简述微电网、微电网结构、微电网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与负荷特点,以国网河北省邢台供电分公司110kV节固智能变电站为例,设计智能变电站微网模型,经过分析可知这种设计利用现成智能设备减少了微电网的建设成本,既充分利用了内部环境资源,又提高了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现实的经济与节能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微电网设计;控制  1、微电网概述  微电网是由各种分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对能源消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新能源开发、生产以及使用都取得了现实性的发展成果。但尽管如此,当下我国的电力新能源的生产量还远远不能达到使用标准,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同时由于,电力新能源是近年来才开始着手建设的工程,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经验尚不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安全的应用电力新能源也是当下需要攻克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安全
期刊
摘要】:电力调度是在尽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求并且保证电能质量的基础上,在整个电网范围内以经济调度的方式对各个发电站之间的负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使整个供电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从内容上看,电力调度一般包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以及定期检修、对供电电压与频率的合理调整以及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以及实际输送条件制定合适的供电方案。由于地域条件不同、能源分布的差异等原因,导致不同地
期刊
[摘要]本期主要进行了近距放疗(brachy therapy)、电子束(electron)、和X线-放疗三种放射治疗方法在瘢痕疙瘩中的疗效对比分析。笔者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找出了三种放射治疗方法对瘢痕疙瘩治疗后复发率的差异,分析了术后放疗与单用放疗效果的区别,还对不同部位瘢痕疙瘩放疗后的复发率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瘢痕疙瘩;近距放疗;电子束;X线-放疗;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619+.6 [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锥体束cT(cBCT)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健康汉族、维吾尔族成年人下颌第二磨牙区下颌神经管的三维位置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两个民族之间下颌第二磨牙区下颌神经管分布的空间差异,为临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减少牙种植术中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方法:选择年龄18~35岁的患者100例,汉族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维吾尔族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进行CBCT扫描定位标记点,测量
期刊
[摘要]目的: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正常骀成人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后段的长度并对其上、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为临床正畸矫治设计、评估矫治效果及其稳定性的衡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地区在校大学生18~24岁正常维吾尔族成年A.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21.63±2.34)岁,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年龄段维吾尔族正常骀成人上牙弓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与体重指数(Body mas 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口腔检查,记录缺牙数目及后牙咬合对数(Posterior OCCluding pairs,POPs),测量每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牙数目与BMI指数间存在线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39,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1-0001-06  衰老是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抗衰老是指为延缓、阻断甚至逆转衰老相关的现象并延长寿命所采取的措施。目前,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衰老和抗衰老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级医学专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印模消毒效果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藻酸盐试件,表面沾染三种不同种类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并用不同消毒方法(Hygojet牙模清洗器、戊二醛浸泡10min、戊二醛浸泡30min、流水冲洗30s)对试件消毒。将试件染菌面与琼脂平板轻轻接触1h,取走试件,将琼脂平板放入培养箱中过夜培养。次日观察平板上菌落,以琼脂平板无菌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乳晕内下缘弧形切口切除增生乳腺组织,并采用皮内缝合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在乳晕内下缘取弧形切口切除肥大增生乳腺组织,保留乳头下方的部分乳腺组织垫,治疗59例,76 侧男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76侧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经治疗后手术效果确切,血运障碍发生少,术后患者胸部平坦,无凹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