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ory_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本文重点从读和说结合、积累词汇、挖掘读写结合点等几方面的教学实践中,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把从“读”学“写”贯穿到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积累词汇,结合点
  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往往读写联系不上。而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1.读和说结合
  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要提高写的能力,必须重视读说的训练。只有读得正确流畅,读出节奏、语气、感情,话才能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学生才能正确的表达出来。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多留出些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例如范读、个人读、齐读、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每一种形式的读都有其独到之处,至于何时采用何种形式读应根据课文的需要而定。如范读可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在日积月累的课堂模仿与课余练习中积累经验,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再如个读、齐读、自由读、赛读等,可减轻学生的阅读疲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秋天》、《泉城》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有一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时,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再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学生读起来情趣较浓厚。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验,以提高表达效果,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积累词汇
  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自己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3.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无不匠心独运,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挖掘读写结合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3.1 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雾凇》这一课时,我觉得“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语言清新明快,用词十分准确、贴切。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巧妙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慢慢地”表示雾凇形成的缓慢的过程,“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表示雾气轻,每层“镀”的“白银”很薄。我又接着启发学生,要做到用词准确、贴切,必须做到: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融入感情。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句。
  3.2 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匆匆》这篇课文中的结尾一段:“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的结尾有一个问号,对于这个问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这些看似“疑惑”之处,实际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答案。抓住这个符号,让学生来当小作家,充分感悟,了解时间的可贵。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感受,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3.3 从典型段落入手。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在教学《燕子》这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抓住最具有特点的外貌写燕子的特点,形象的用了“加上”“凑成”写出了燕子的外形活泼可爱。我引导学生体会到,燕子身上还有嘴、眼……但是她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具有特点的,这样写更能突出燕子的特点。再用上“加上”“凑成”让人觉得燕子的这些特点是自然而然的组合在一起的,更突出了燕子的活泼可爱,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能从字里行间突出自己的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对蒲扇似的大耳朵,一根灵活有力的长鼻子,再加上像一堵墙一样的身子,就是勤劳憨厚的大象了。”“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洁白的绒毛,再加上可爱的三瓣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还要求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同学用这种方法描绘其他的事物,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次习作上因为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
  3.4 从结尾入手。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爱之链》之后,学生明白了人之间的爱就像一条链一样环环相扣。教师可以启发:如果乔伊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女店主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受到启示之后驰骋想象。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有感而作,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续编故事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但费时又不省心的写话,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小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又可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4.学会仿写,掌握技能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仿写法,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借鉴写作样式;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读写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读写结合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把它植入我们的教学中,坚持地把它植入学生的学习中,它就会绽放出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高超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芳亭.教育新思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7.
  [2] 李艳梅.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中小学资源学科站,2010.3.
  [3] 吴姗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教育苑萃,2010.8.
  [4] 李丹.浅谈读写结合[J].教育网,2011.11.
  [5]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部分,还强调语言呈现形式是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作为线索。强调在教学中多说英语和使用英语并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比较喜欢进行小组活动。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 work)等小
期刊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实现这一要求呢?我认
期刊
在对沙僧的评价上,研究者最突出的倾向是认为沙僧是一个只知一味恭顺、奴化倾向严重的人,[1]或者认为压实毫无个性的人物,是有着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优秀品质又有奴性的人物。[2]而我个人认为沙和尚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数沙僧最不起眼,论资排辈,他居于老末。作者吴承恩构思主要人物形象体系,将他安设在取经队伍的次要位置上,
期刊
【摘要】加强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促进学校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实施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四方面探索对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探索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
期刊
【摘要】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灵活,生动,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
期刊
【摘要】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使他们能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有必要采取一些激励策略,激发学生探求目标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老师要围绕这个重点来引导学生们走进英语知识的殿堂,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提高,措施,英语水平  1
期刊
凝练的语言,豪迈的情怀,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想……中华经典诗文如绵绵春雨陶冶着我的性情,滋润着我的灵魂。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经典——我成长的箴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正是我们的责任。它体现在平常小事上,举手投足中。见面时的一
期刊
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其实也是常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更不可走向形式主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有价值的反思也就开始了。这是一名合格教师走向职业自觉的必然过程。需要说的是,如何“知困”以及如何走出困境。  近年来,我看到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些文字多是就课堂教学的不足而引发的思考。有些课的确存在备课设计上的缺陷,有的是对教学文本的理解有误,有的是对课堂生成问题缺乏足够的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立足于中职学生现状和教学实际,对中职学生实施创新教学入手,实践自主探究式和分层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主讲、指导、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自主探究,异步创新,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基础  在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下,课改对计算机基
期刊
认真批改作业,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同时有利于教师探索教与学的规律,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达到批改作业的目的呢?现就我的几点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  1.根据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情况  1.1 全面批改: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作业适当,让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完成,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