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要求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目前幼儿园中越来越多地涌入了“80后”的新教师,特别是有很多非师范专业的也进入到幼儿园。本研究,探讨分析了新教师指导家长工作的问题所在。提炼并尝试了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要求的两大策略:学习补偿策略、实践完善策略及三个常用的途径:直观式老带新、体验式教研培训、家庭演播室。这为指导“80后”教师开展家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80后”新教师:家教指导工作: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这个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个时代有强大的竞争压力与挑战。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极赋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80后”不是特殊的一代,但她们确实是特别的一代,这个简单标签的背后确实标注了这一代人与其他一代人的不同。“80后”的性格总带点叛逆色彩,极其追求自由与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什么都没有标准,唯一的标准,或许就是不能雷同上一代人;“80后”正是处于竞争激烈,能者生存的社会环境。现在学的专业也没想过以后也会从事这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80后”生活在网络社会或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是在网络的交互影响中自我发展与成长的,网络是其生存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她们有着自己的个性,而就是这样“特别的一代”已经来到了幼儿园,成为了一群有着自己独特风景的幼儿园教师。
  进入21世纪,“80后”教师肩负着最早的启蒙任务,她们面对着“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现实。学前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人重视。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有着更高要求的期待。如何让“80后教师”得到家长的信任,如何帮助她们尽快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求,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特有的作用,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用慎视的目光对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目前,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有了家长的认可,家长支持你的工作,家长听取幼儿园教师所提出的建议和教育方法,才算工作做到位了!生源也就有了保障,幼儿园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园是新建园,地处城郊结合区,很难一下子引进成熟型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居多。现有专任教师24名,“80后”教师13名,占本园教师的54.2%。我园也非常注重“80后”新教师的培养。对“80后”新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如下:
  “80后”新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表现出的一些优势
  1、有自己主见,敢于创新。她们指导家庭教育时不会拘泥于成规,常常会萌发出许多创意的想法。
  我园的小顾老师编排了“听谁的”家庭情景剧,演示了家教中的种种家长的做法,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父母和祖辈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祖辈会出面干涉制止,而孩子可能会在一边偷着乐。祖辈们通过观看情景剧恍然大悟,但又不失面子。用家庭情景剧告诉家长指导孩子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指导孩子。
  这些80后教师们的想法,有时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园有创意的活动节目,有70%以上是由这批教师想出来的。
  2、接受能力强,容易沟通。她们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莉莉老师的班级中就建立了QQ群,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QQ,看看家长们有哪些正在讨论的话题,她会积极地参与讨论;碰到家长的困惑,她也能够想法设法地予以解答。每周她会将孩子们的精彩照片发上QQ群中与家长们分享,将孩子的活动内容及时告知家长。
  她们喜欢通过QQ、家校互动、博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与家长沟通,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由于她们熟练操纵各种多媒体教育手段,于是和家长们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易沟通。
  3、年轻有潜力,可塑性大。虽然80后教师缺乏家教指导工作经验,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会有发展的潜力。
  小陈老师虽然是一位新老师,工作经验尚浅,刚开始的时候和家长对话总是畏畏缩缩。经过师父带教之后,再加上自己勤于学习,她也逐渐放开胆量,自信地与家长沟通。有一次,一位家长看她很年轻,就对她说:“我已经看了很多有关育儿的书。”暗示小陈老师年纪很轻,经验尚浅,质疑她的工作能力。小陈老师则很淡定地对家长说:“您可能是非常具备育儿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我的实践经验比您丰富啊,我一个班有30个孩子,我已经两三年教下来了。请您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被这么一回应,家长也顿时哑口无言了。
  只要“80后”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很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她们的潜能如果得到开发,是无可限量的。
  “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是姐姐,而非妈妈。80后教师角色意识并未转换,她们从小被父母宠着,家务活从不沾手,动手能力差,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上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在生活方面照顾关心到幼儿了。没经验、没耐心、缺乏责任感,是家长眼中80后老师的“三宗罪”。因此,家长不信任、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群“80后”。
  果果老师是一位新老师。琪琪有一天穿了一双系鞋带的鞋子来到幼儿园,一天中鞋带散了很多次,果果老师只能一次次地帮孩子系上。每次系鞋带的时候,果果老师都会说:“明天叫你妈妈不要给你穿这双鞋了,系么又系不来的,烦也烦死了。”琪琪回家以后就把老师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复述给妈妈听,妈妈当天就打电话质问老师:“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怎么这么没耐心呢?难道不能教教孩子系鞋带吗?”从此以后,妈妈对于果果老师总是带有一些成见。   其实,果果老师在一天内帮助了琪琪很多次。但是家长是看不见的,只是从新老师这些话语中体会到了老师是抱怨的,没有耐心的。这样很容易就造成了家园之间的隔阂。
  2、是学生,而非教师。“80后”教师刚从学校走向幼儿园,各个方面显得非常不成熟,尽管她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她们对幼儿的特点不了解,对新的理念理解不足,使她们一开始工作就举步维艰。尤其在指导家教工作中更是缺乏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急需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她们个性率真,喜怒哀乐流露无疑,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姿态、表情、情绪对幼儿带来的影响,家长觉得她们不像教师。
  玲玲一天都耷拉着脸,没有说过话,也不跟小朋友玩。青青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对家长说:“宝宝今天一天都很不开心。真不知道为什么。”回去以后,家长给青青老师打来了电话,原来玲玲今天尿尿在身上了,没敢跟老师说。青青老师说:“知道了。下次让宝宝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跟老师说吧。”家长听了一脸的不高兴,马上不说话了。
  这样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新老师缺乏与幼儿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看,青青老师非常喜欢推卸责任,竟然归咎于“宝宝没有告诉老师”,这不仅会让家长质疑老师究竟是否真正地关心孩子,读懂孩子。
  3、是消极,而非主动。一方面,由于“80后”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和依赖使得这些年轻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工作不够主动,常常会拨一拨、动一动,缺乏指导家长的意识。另一方面,她们缺乏指导家长的经验和方法。
  风风是一个挑食的孩子,小王老师发现他每次吃饭只吃白饭,菜和汤几乎是碰也不碰,但是从来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过。直到有一次家长会结束了,风风的爸爸来问小王老师:“老师你看,我发现我家宝宝特别挑食,你说这应该怎么办呢?”小王老师说:“是的,我也发现他总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你们在家里要让他样样东西都吃的呀!否则这怎么办啦?”风风爸爸听了,发现小王老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办法,也就不说了。
  从案例中发现,新老师发现问题不太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当家长问及她们时,她们会束手无策,于是家长对她们失去信任。家长与新教师的沟通越少,关系越疏远,认可度就会自然降低。导致了不少“80后”教师失去了自信,少于进行家教工作指导,逐渐使得“80后”教师形成对家教工作的畏难和消极情绪。
  以上这些优势和不足,都反映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特点,影响着她们的自身发展和幼儿园的后续发展。因此,“80后”教师的家教指导工作将面临一个挑战,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只有通过对“80后”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引导她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去解决家教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寻找科学的指导途径和策略。这样才能尽快解决家长对“80后”教师的认可度问题,才能帮助她们在家教工作中得以适应,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分析“80后”幼儿园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分析成因,寻找帮助“80后”教师家教指导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通过研究,提炼帮助“80后”教师适应家教指导工作要求的可推广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并验证其效价。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
  (1)展开对80后教师关于家教指导工作方面的调查。(对本区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公办、民办、镇管园等不同类别调查)
  (2)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经验危机、能力未成熟、策略缺乏等等。
  (3)分析成因,为研究做好准备。从特殊成长背景、价值观、行为模式、工作环境不适等分析原因,从知识与经验脱节、能力与策略脱节、自身专业与自我发展脱节等分析成因。
  2、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途径
  (1)直观式老带新,帮助“80后”教师全面开展各项家教工作。
  (2)体验式教研培训,主要培训:a、沟通技巧;b、主动建立信任感;c、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家教指导纲要、教师成长手册等);d、指导注意事项;e、塑造教师形象;f、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内容。
  (3)家庭演播室:通过案例剖析,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中的小故事记录和演绎,并进行反思、整理和归类,提升指导途径和能力。
  3、帮助“80后”提升家教指导能力的策略
  (1)学习补偿策略
  a、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b、学习对幼儿疾病的预防和营养保健
  c、学习常用的教育方法
  (2)实践完善策略
  a、榜样示范b、“滚雪球式”实践活动
  c、沙龙讨论d、案例剖析e、录像跟踪
  4、研究策略和途径对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问题和困惑。
  2、案例法
  新教师通过对平时家教工作中典型事例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归纳、提炼家教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3、行动研究法
  针对实际家教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80后”教师对自身的实践行为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家教指导工作。
  4、问卷法、访谈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家长访谈,了解家长对“80后”教师的看法和态度,总结出“80后”教师在家教工作中的面临现状和迫切需要改变的地方。
  5、榜样示范法
  邀请带教新教师的师父,她们通常是具有丰富的指导能力。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指导家长的方法,再为自己所用。   五、研究的过程
  研究时间:2010年5月-2012年9月
  (1)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
  准备阶段: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内容、方法以及研究预期成果。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
  实施方案阶段:查阅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80后”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分析影响80后教师指导工作的原因和要素,寻找适宜的途径与策略,并帮助“80后”教师实效性地开展家教指导工作,实践方案。
  (3)第三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总结与验证阶段:总结课题实施的经验,并验证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整理帮助“80后”教师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六、研究的成果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新老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通过案例撰写和实际行动,得出了有效地帮助“80后”教师开展家教指导工作的一些途径和策略。
  (一)解决“80后”新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碰到的典型问题
  1、展开对80后教师关于家教指导工作方面的调查
  从对“80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和小结:
  她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1)80后新教师年龄与幼儿家长年龄相仿,更容易沟通,更亲切、更随和。家长和80后教师沟通时更轻松,因此,相比老教师家长更愿意与80后新教师沟通;2)80后新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沟通时会采用更便捷的方式和手段,有效避免了家长工作忙碌见面少所带来的不便;3)80后新教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每周都会有多次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自身和家长教养情况,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孩子各方面的情况;4)80后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表现以及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新教师会主动找当天有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的家长以及乐于和老师主动沟通的家长进行沟通,并且,与家长沟通后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5)80后新教师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获得宝贵的家教经验。
  她们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1)80后新教师年纪轻,实践经验不足,有时会对自己缺乏自信,与家长沟通时信心不足;2)80后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针对性不够强,关注部分幼儿,但很少能对每位家长做定期交流,特别是对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沟通较少;3)80后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更关心幼儿的情况,对家长的情况了解不如幼儿,同时沟通时对家教指导和孩子在园出现意外这两方面沟通还不够。
  小张老师不自信,认识到自己有“胆怯害羞”的缺点,但确信只要有一个“虚心负责真诚”的态度,开展家教工作会变的自信。小李老师只关注班级中比较调皮以及聪明活泼的幼儿,对于班级中不声不响那些“乖巧”的孩子很少关注,也疏于和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沟通也少。只要小李老师对家长工作有个合理的安排、计划,相信小李老师一定能够把握工作的方向;小徐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的情况,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很不了解,因此常常会引出一些尴尬,比如奶奶和外婆搞不清楚,引起家长的不满等等。
  2、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80后教师由于工作年限短,加上很多是非专业出身,所以存在着经验危机、策略能力欠缺、意志缺乏等不足。
  (1)直话直说
  “直话直说”是很多新老师的通病。她们不知道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达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她们的学历层次并不低,但很多时候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理论与实际很难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效灵活地将这些理论转变成实际可用之法。
  如在班级中,有的孩子特别调皮,经常会影响到其他的幼儿。新老师往往会直话直说,将孩子的缺点一五一十的告诉家长,家长通过这样直截了当的方式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往往会不高兴,觉得自己没面子,埋怨老师没能力。
  这种状况屡屡皆是。新老师想什么就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地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往往会伤害到家长的自尊心。家长可能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只关注到孩子的缺点,难道孩子的身上没有优点吗?究其原因,是因为新老师比较自我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很少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不能理解家长听到这样的“汇报”会是怎样的想法。而家长也不太会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地展现在新老师面前。久而久之,她就以这样的模式与家长沟通。
  (2)好发脾气
  新教师的态度较端正,但主动性不够,表现在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不强,关键在于本身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面还不够重视。较多仅仅局限于告知家长幼儿的在园状况,或埋怨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
  如在以家长会、开放活动、家访等常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的过程中,新教师非常充分地准备,积极地投入。将日常活动的情况,孩子的发展情况以这样一些方式告知家长,而平时缺乏一些主动和家长的交流,比如及时地将孩子最近比较明显的进步,有趣的事情告知家长,或者对于个别幼儿的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交流,对孩子的家庭背景也不及老教师了解得清楚。
  新教师好发脾气,一方面因为她们缺乏耐心,另一方面可能她们没有意识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一味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忽略了指导家长的重要性。
  (3)没有良好意志,阻碍沟通工作
  现在的新教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人,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够。当下的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大,任务重,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而新教师多数是80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受宠爱,以个人为中心。“自己还有不少没解决的问题,现在要他们大转型关心、呵护孩子,并不容易。”碰到困难,疏于重视和面对,长此以往,积累起了与家长沟通中的障碍。   如现在都要求老师们保教结合。在对孩子的保育工作中,新教师往往连自己都需要父母来照顾,特别是还没有子女的老师,对于孩子的照顾就常常会疏忽。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常常会觉得压力太大,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些反感。杰杰老师总是接到家长这样那样的电话,有时请她关注一下孩子的身体情况,有时请她注意给孩子穿脱衣服,有时询问她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情况。时间一长,杰杰老师就显得不耐烦了,接家长电话的时候态度明显冷淡。
  这一代人因为独生子女居多,很多人思考问题多数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向她们提出的较高要求,往往会造成压力,形成重任。她们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分内的事情。她们越是觉得繁琐,越是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就会形成逃避的现状。这和新老师薄弱的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非常容易阻碍沟通工作。
  3、分析成因,为研究做好准备
  A、从特殊成长背景、价值观、行为模式、工作环境不适等分析原因发现
  (1)由于地域关系等多种因素,家长本身的理念与现实差别较大。长此以往,根深蒂固的想法让新教师觉得难以改变和转化。
  如二期课改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不仅要求孩子在认知技能方面得以发展,更加希望通过教育引导孩子在能力上得到提高,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通过对家长的调查问卷发现,家长更加希望幼儿园里能够多教幼儿一些识字、拼音、英文等知识,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和行为习惯关注较少。并且质疑目前这种教育方式。这在家园之间架起了一个隐形的障碍。
  家园沟通的前提必须是家园一致。而家长作为一名成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教师有的可能都比她们年轻,或者是同龄人,当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就很难说服对方。想法不同,难以改变,因此造成了沟通困难的局面。
  (2)家长对于老教师的信任感大于新教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姜是老的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家长都认为成熟性教师的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她们来教,非常放心。而对于新教师就非常缺乏信任感。
  如在和不少新教师的对话中发现,如果是新老教师搭配带班,家长往往偏向于年长的教师进行沟通。无论是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本身的情况等等,家长往往愿意和老教师商量沟通,而忽视新教师的地位。这样一来,新教师也会产生想法,感觉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不够,对自己也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新教师初到工作岗位,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支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才会树立信心。
  (3)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量大。很多“80后”教师连自己的生活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凑,对于巨大的工作量,很多新教师都表现出了不适应。特别是很多时候需要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与家长沟通,很多新教师就表现得相当“吝啬”。
  很多“80后”新教师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工作和生活分清楚,不希望经常把工作带回家。特别是平时休息的时候,很多家长会经常打电话或者问长问短,缩短了老师本身自己的时间,影响了平日的生活。特别是很多幼儿园老师过劳死,生重病的例子让更多的“80后”老师望而却步,想得更开了。
  快节奏的行为模式,繁忙的工作环境让“80后”这批缺少锻炼的一代人变得没有以前的教师那么热衷于奉献。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更加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处理一些问题。
  B、很多“80后”新教师知识与经验脱节、能力与策略脱节、自身专业与自我发展脱节等等
  (1)社会或热点问题构成沟通的新挑战。随着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变化的环境引发出的问题,同样需要新老师去面对,去解决。
  如为了预防“幼儿园暴力袭击事件”,即外地有人到幼儿园里实施暴力,造成人员伤害。我园实行了接送卡,并且要求家长每次来接必须要带好接送卡。但有些老人很难理解,有的甚至说:“这是吃饱了没事情做。”新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挺身而出,想办法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转变她们的思想,让他们配合理解我们的工作。
  每位老师在家长沟通工作方面的难度越来越大,新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新老师的挑战也是接踵而至。
  (21新教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碰到实际的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和策略。往往碰到实际的事情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书本上也是没有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工作才能提升。
  比如,有一次,楠楠老师(80后新教师)放学的时候告知家长班级里的两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当时其中的一位家长就特别地生气,马上质问另一位家长,眼看两家就要争吵起来。新教师一看傻了眼,愣在旁边,想劝阻又显得无能为力。这时旁边的老教师马上冲上前去帮忙拉开两位家长,让其中的一位家长先回去,平复了家长情绪之后,事后进行了解决。
  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也是新教师的必修课,新教师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只是缺乏经验和底气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而策略是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变化的,有时书上看到的策略是需要变通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还有很多“80后”新教师自身专业和自我发展脱节。现在有很多新教师都是非学前教育的老师,在功底上缺乏长时间的磨练和专业的培养,很多时候是在上岗前进行培训的。因此,难免会有不扎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有一些新教师本身就是非专业出身,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美术、音乐、表演等等。但是在家长沟通方面还表现得相当的不成熟。甚至有的老师表示:我只要教好这些孩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跟家长多交流?我还是新教师,那些事情就交给搭子去处理吧。她们有经验,我还是先从教好孩子开始吧。
  有些老师自身专业上比较欠缺,在家长沟通方面又不够重视和弱化,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自我发展脱节。对自己一旦缺乏要求的话,家长沟通的专业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成长,一来二去,家长也不愿意和这样的老师沟通,自然就对新老师失去了信心。
  (二)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途径   1、直观式以老带新
  在幼儿园中我们每位“80后”教师都会有一位师父带教,她们不仅会传授一日活动中带班的技能和上课的方法,也会为新老师解决在家长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有的师父直接是“80后”新教师的搭班,有的虽然不是搭子但是也会经常去请教师父,碰到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或问题,主动寻找沟通的方法。
  大班的琪琪在吃中饭的时候被鱼骨头卡主喉咙了,正在带班的“80后”教师丫丫知道后,马上带琪琪去厨房间喝醋,又给她吞饭团。结果,琪琪还是说喉咙难受,卫生老师也看过了,琪琪始终是觉得不舒服。后来丫丫的师父崔老师知道后,让丫丫老师立即带孩子去医院。看了医生之后,发现丫丫没事,只是心理作用。放学的时候,崔老师拿着病历卡给奶奶,告诉奶奶:“中午吃饭的时候,琪琪的喉咙被鱼骨头卡住了,送到医院去以后,有两位医生帮她检查都没有事情。医生说晚上回去可以再观察一下,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和我们联系。琪琪下午还参加了故事比赛,状态还是很不错的,请放心。”奶奶说:“好的,没事的。”接下来,崔老师又和琪琪的妈妈通了电话,告知了家长这一情况。
  通过师父的带教示范,新教师也在事后进行了反思:通常新教师在碰到意外情况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如何处理,而忽略了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殊不知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有时候虽然孩子方面事情得到了完美的处理,但是当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后来才知道一些事情,就会有一种蒙在鼓里的感觉,会认为老师没有做好家园沟通工作。可能对于老师的责任感会产生质疑,认为老师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老教师在家长工作这方面就会想的比较仔细全面。
  仅仅听理论上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师父,经常会给新教师们示范一些处理家长问题的过程,教给他们一些策略和方法。有时,新教师就站在师父旁边现场观摩,有时师父在交流的时候会把录像拍下来给新教师们学习,反思,并记录其中的一些亮点,供自己以后工作的时候使用。
  2、体验式教研培训
  我们还开展了体验式教研培训,主要对新教师开展了以下一些培训:沟通技巧、主动建立信任感、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家教指导纲要、教师成长手册等)、指导注意事项、塑造教师形象、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内容。
  (1)通过和新教师访谈,我们收集了新教师很多典型的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和各位新教师进行现场的互动,给予一些沟通技巧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新教师解决和家长沟通时的问题和困惑。
  在对访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新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主要问题和困惑:新教师缺乏意识——疏于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的性格,以及家庭成员在教育观念上的不同,导致沟通时遇障碍。
  例:放学的时候,老师和奶奶说:“宝宝最近很好,吃饭进步可大了”。奶奶连忙说:“好个屁!你不知道在家里才吃多少”。
  遇到这样教育观念相对薄弱的家长,我们的新教师对家长这样的反应,就显得无言以对了。通过问新老师:你们平常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进行沟通的呢?新教师表示自己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只能表示无奈,觉得家长素质低,也没有什么办法。而老教师是这样回应的:●如果和其中一个家长碰到了问题,可以尝试和家中的另一位沟通。比如外婆难以沟通的,可以和女儿沟通,然后再通过妈妈了解外婆的性格及其他情况。让妈妈和外婆沟通,然后再次和外婆沟通。(注意:如果是奶奶的话,可以和爸爸沟通。)●碰到尴尬的局面,新老师要脸皮厚一点。如果外婆的观点是认为自己的孙子不争气,新教师可以以玩笑的口吻和外婆说:“你怎么这样看自己的孙子啊?我们觉得他挺好的啊。”
  ●如果外婆的观点是在家里宝宝表现很好,而在幼儿园里不好的话。新教师可以说:“哦,宝宝原来在家里可以吃那么多啊!”先顺着家长的方式,然后单独跟家长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那样说话,会对孩子有影响。”应该往正面的方向引导。
  从这样现场互动中我们发现,老教师们能够对于“80后”新教师碰到的问题手到擒来,她们不但能够提供解决的方法,而且还能够设想出不同的情况,正如我们开展活动要预设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样。通过之类的交流,新教师们细心的聆听,仔细地记录,将自己的问题一一阐述,将老教师的经验铭记于心。
  (2)我们还设置了“80后”新教师问题墙,新教师们将自己平时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个月我们开展体验式教研培训的时候,就会挑选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80后”朱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个案例:老师会在下班后接到家长的电话:“老师,我们宝宝回来说你不让她喝水,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喝水呀?”(表演,新老教师的回应进行对比。)新老师觉得很委屈,明明给孩子喝水了,却不知该如何解释。
  老教师听后,没有马上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而是请新教师自己先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既然自己是被冤枉了,为什么没有办法和家长顺利沟通?新教师表示:自己缺乏自信和底气。
  老教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带小班或者新接手一个班级的情况下,开家长会的时候可以和家长沟通。就是事先打好预防针。可以这么说:“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基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很多话可能会说不清楚,意思不能够完整全面地表达。那么我们老师也会跟你们沟通,我们说的时候肯定也会是就事论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也请你们能够理解老师的想法。”●如果碰到问题在电话里面很难说清楚,或者家长的态度仍然不能理解的话,选择约家长面谈的方式。可以和家长说:“如果你有空的话,我们可以约一个时间当面交流一下。”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把事情说清楚,因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看出家长表情,谈出家长的真实想法。●要学会安抚家长。在与家长沟通本件事情之前,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可能性:我们一日活动的要求中都提到要保证幼儿多喝水。但是有些时候,孩子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这一天小便洗手太慢了,影响到接下来的活动可能会来不及,他就可能没喝到水。早锻炼的时候,可能幼儿要喝水的时候人太多,太拥挤,请他过一会儿再喝,可能时间到了,就没有喝到水等。总之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里面幼儿喝水的次数。然后,家长可能和新老师共同寻找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只有等家长的情绪平复冷静的时候,一切的谈话才能够起到沟通的效果。   之后,新教师尝试了以上说的这些方法,不仅家长尝试愿意接受了,新教师自己也开始变得有自信,逐步开始主动与家长沟通,探索方法。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发现:“80后”新教师正是通过一次次与老教师的“撞击”磨练出自己的胆量,反思出自己的不足,一步步学会方法,建构起自己的底气,让自己逐步远离单纯,走向成熟的行列。
  (3)我们还通过讲座、自学等形式让“80后”新教师掌握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指导注意事项、塑造教师形象、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
  3、家庭演播室
  通过案例剖析,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中的小故事记录和演绎,并进行反思、整理和归类,提升指导途径和能力。
  故事情景再现,帮助“当事人”从“旁观者”角度思考。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80后教师”往往更多地本能做出一些应对家长的反应而缺少了一些沟通应战术。事后也不太会进行反思和调整,久而久之,不但会失去家长的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两位教师将“80后”新教师发生的故事通过小品的形式演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了当时新教师与家长发生矛盾时的尴尬,无所适从的表现以及当时老教师适时出现运用好方法解围的场景。
  故事情境再现的形式将当事者——“80后”新教师由当局者变成了旁观者,让她能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事情的发生,自己的状态,更好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三)帮助“80后”新教师提升家教指导能力的策略
  (1)学习补偿策略:a、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b、学习对幼儿疾病的预防和营养保健;c、学习常用的教育方法。
  “80后”新教师缺什么,我们就给她们补什么。当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新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发展脱节,就寻找相关的资料邀请自身的专家来为新教师做讲座,培训指导。
  通过学习补偿策略的运用,新教师的能力得以提升,她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也显得更加有底气,更加成熟。
  (2)实践完善策略
  a、榜样示范
  每位新老师都有一位师父带教,林林的师父是徐老师。有一次,林林班里有个孩子发生了问题,佳佳的玩具不见了。虽然林林和家长做了再三的解释,但家长就是不认可。于是林林只能求助于师父。师父了解了之后,和佳佳的家长沟通后,家长表示愿意在家里再找找,原来佳佳把玩具带回外婆家了。
  问题的引刃而解,不仅体现了榜样的力量。更加展现了老教师的智慧和自信,新教师通过看师父如何做,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尝试学着做,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b、“滚雪球式”实践活动
  新教师们会经常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大家口口相传,一个方法在不同的班级用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大家再将发生的结果拿出来讨论,并进行梳理,就能够得出更加全面细致的方法。比如,小明老师发现可以在QQ上与家长沟通,家长们也能够相互帮助,交流育儿经验,非常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小丹老师学习后也在班级中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但是发现有个别家长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孩子的情况,反而经常在上面搬弄是非。经过老师们的再探讨,大家建议小丹老师班级改用飞信的模式,既保证了与家长的联系,也切断了负面的传播途径。
  我们不但要将雪球越滚越大,更要保证雪球的质量,有时停一停,再滚,会让雪球更牢固,滚得更快。
  c、沙龙讨论
  新老师在一起探讨自己碰到的问题,相互解答。通过沙龙的形式开展分析和讨论,老师之间也会出现意见分歧。最后老教师们会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和梳理。
  新老师更适合在宽松的环境中畅谈自己的想法,她们有独树一帜的意见,当观点向左时,通过四维的碰撞也能够激发很多的火花。
  d、案例剖析
  新教师将撰写的案例进行分析,相互传播,“80后”新教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字的记录将瞬间的所思所想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不但帮助新老师养成了反思的好习惯,也积累了相关的资料,供以后的新老师学习借鉴。
  e、录像跟踪
  新教师们定期观摩老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录像获得方法;同时也将自己与家长交流的情况拍成录像,让其他老师进行微格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新教师才能够更加细致地“被解剖”,了解自身的不足。习得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
  这些策略的运用都离不开老教师和专家们的指导,定期的开展和坚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研究策略和途径对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80后”新教师的帮助,我们开展了以上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途径。“80后”新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她们能够在面对家长工作的时候更加适应,应对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家长沟通的信心,尝试独立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为新教师的成长,以及有“80后”新教师的幼儿园的发展起到了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七、研究的结论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案例的撰写,教研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提炼出了帮助“80后”新教师适应家长指导工作的途径和策略。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尝试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来指导“80后”新教师,她们也在这样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尝试运用习得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肯定和信任。家长纷纷表示,对于新教师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非常愿意和新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孩子的情况。可见,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了“80后”新教师的成长,提升了在家长方面的指导能力。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考察新老师们的实际工作经历,收集典型的案例,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比较实用,但是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将这些策略进行推广实行,寻找发现出更多的途径和策略。
其他文献
有一对糊涂爹娘,儿子长得精精神神,身高已达到搭乘公车须买票的标准。一次父母和孩子一同搭公车,为了省下车票钱,父亲用手压住孩子的头,孩子的双腿成了罗圈腿,就这样免票了。从这以后,只要是搭公车,孩子会自动变成罗圈腿蒙混过关,父母见了很高兴,直夸孩子聪明。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养成了喜欢占小便宜的习惯,能捞就捞,捞不到就抢,结果后来犯法进了劳教所。应验了那句老话:占小便宜吃大亏。父母很心痛,但一切都悔
期刊
内容提要: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幼儿一生中最初的分离焦虑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刚刚入园时每个儿童都会有分离焦虑,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分离焦虑会对幼儿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每学期新生入园常见的分离焦虑问题,我们及时通过“帮助新生家长更新教养观念、园所环境体现家庭氛围、家园携手共育健康宝贝”等各种教育途径,循序渐进、行之有效地缓解了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近十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
期刊
项目背景:家庭教育专家东子曾经在写给天下父亲的教子书《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中写道:“100%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99%的母亲为此操持而忙碌着。100%的孩子需要并渴望父亲的爱与教导,却只有1%的家庭意识到父亲教育的重要性。”现实中的爸爸们是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上做到位、尽到责、操到心,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调查显示:现代教育,父亲缺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表示:“父亲教育,
期刊
与学龄前儿童相比,中小学生的智力、体力有了较大的增长,在劳动、家务等方面已拥有相对较强的能力。虽然很多人认为做家务对于学生养成自立、勤奋、负责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但部分中小学校对于学生做家务,并没有给予特别的重视,很多家长对学生做家务也看法不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半数(46.7%)家长经常会代替孩子劳动;41.4%的家长明确认为孩子不做或几乎不做家务。至于原因,主要在于“现在的孩子
期刊
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是一种出于自愿的,不追求回报的有利于他人的亲社会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利他行为的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同年级幼儿利他行为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二是家庭利他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幼儿;利他行为;利他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也是合作的世纪。培养幼儿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
期刊
有一个小故事名字是《我是从哪儿来的》,其中有一位母亲是这样告诉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相爱了,爸爸非常喜欢妈妈,有一天爸爸送给妈妈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原来是一颗小豆子。妈妈非常喜欢,可是妈妈又怕弄丢了,所以妈妈想把他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藏哪呢?妈妈说藏在柜子里,可爸爸说会被老鼠咬坏的。妈妈说那藏在鞋底下,可爸爸说小豆子会被踩坏的。妈妈想了好久,最后决定把这颗小豆子藏到了肚子里,后来这颗小豆子在妈妈
期刊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大一学生,一位就读于内地某普通院校,一位就读于香港某著名院校,他们同时参加一个暑期夏令营。第一个孩子从小资质一般,父母很清楚这一点,于是没有给他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只是要求他诚实、自立、与人为善。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做过的最高级别的学生干部就是生活委员,在学习和工作中,他视帮助别人、打扫集体区域的卫生为当然。另一个孩子自小天资聪颖,父母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要求他专注于学习,成绩
期刊
一个农村小女孩问妈妈:“弟弟有‘鸡鸡’,我为什么没有?”妈妈回答:“你弟弟的‘小鸡鸡’是多余的,等我有时间用剪子给他剪掉”。  一天,父母到田里去干活,小姐姐想起了妈妈的话,找出剪刀,乘弟弟熟睡之机,一剪子下去,把小弟弟的“鸡鸡”剪了下来,鲜血喷涌,面对弟弟凄惨的哭声,小姐姐也被吓得大哭起来。  邻居找回妈妈之后,儿子已经痛晕过去,失去理智的母亲立刻揪着女儿的头发问:“说!这是怎么回事?”女儿抽泣
期刊
报上曾报道一个消息:一个女学生,读小学四年级了,一向成绩很好,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她难过地哭起来,当她满含着泪、带着哭得红肿的眼睛回到家里时,没想到又遭到妈妈一顿训斥:“你不是要在全班拿冠军吗?就这么大本事?”可怜的孩子本已难过之极,如今妈妈也不体谅自己,真是世界上没人爱自己了。于是,她走出家门,投河自尽了。  难道孩子的妈妈要逼死孩子吗?显然不是。这是妈妈不懂心理知识和教育技巧酿成的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