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压强》课案例分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a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课堂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求真、求善、求美的殿堂?是我一直孜孜不倦以求的课题.这些年来自学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我影响很大,我把这些的教育学理论结合我个人的感悟,应用于实践的教学中,独创了一种情境教学模式.
  1 对教材的分析
  压强这节内容不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初中阶段科学教学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本章中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节课的重点①知道压力;②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③理解压强的概念;④学会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来解决身边的问题;⑤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本章的难点: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压力与重力、压力与压强的概念,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对学生群体的分析
  ①总体学生的分析:初二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思维还不太成熟,思路不够宽,考虑问题比较肤浅,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对老师的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考习惯.
  ②对学生占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力,但总以为压力与重力是一回事;对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即压强)更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不知觉的在应用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且这些感性认识只是一些片段,十分零乱.
  3 教材的处理与课时安排
  根据分析学生总体上的接受能力和在课前已有的一些经验及其对教材的分析, 把此课分成三课时来上.第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压力,得出压力的概念.然后从不同情境中分析重力和压力的三要素,从中找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再从手捏铅笔两头学生不同的体验中引起认知冲突,引出压强这个物理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拿出实验方案后分工合作寻找实验器材.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观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接着是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然后运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种种有关压强的现象,再归纳出减少压强和增大压强的办法,把生活中一些零乱的经验予以整理,指出这就是科学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介绍帕斯卡的生平简历,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第三课时:根据实验结论得出压强的概念,得出公式,学习它们的单位,复习单位换算,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是一个活动,测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通过活动的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应用,加深对帕的单位的体验.
  4 课堂组织形式
  我把班级分成十二个小组,以小组讨论式加活动式的形式来完成此课题.
  5 教具
  由四人小组自备的实验器材:①研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工具;②测量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工具.
  6 教学过程与应变处理(重点在第二课时)
  因为课堂原本就由一个个情境组成,下面我从课堂的一个个场景来分述这堂课.
  情境1 让学生用两手指捏一支一头削尖的铅笔(或圆珠笔),通过这个活动的体验,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何相同的压力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手指疼,另一个手指不疼.从而引发学生对经验的怀疑,然后顺势提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新的物理——压强.
  情境2 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压强的例子,撞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练自己的观点,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自己的猜想.
  情境3 四人小组运用变量控制法设计此实验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当他遇到难题卡住时,适时的插入一下,稍作引导点拔.当他们设计成功时,及时的鼓励,支持他们的观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原来是因为学校实验器材暂时不能用的一个应变方式,然而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设计的实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下面例举几例.
  方案1 器材:沙子、一瓶矿泉水
  评 此实验材料易取,实验现象明显,设计精巧.
  方案2 器材:粘土(或橡皮泥)、杯子、水
  评 此实验设计精巧,实验简单易操作,材料易取,而且实验现象十分明显.
  学生的实验有那么精彩,是我始料未及的,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一切都变样了.
  情境4 四人小组分工作寻找器材,尝试实验,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积极性十分的高涨.
  情境5 学生做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我一组一组的下去,观察他们的实验过程,及时的提供帮助,及时的分享他们的快乐.选择几组效果好的进行成果展示,当一组组的代表站起来,流畅而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时,我真的由衷的为他们而高兴,有什么能比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励人的呢?只有体验成功才会激发学科学的兴趣,而兴趣才是学习最深层次的原动力.
  情境6 我创设了12个问题情景,它们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目的就是架设“学校学习”与“日常学习”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个桥梁,做好两者之间的转化,即由“日常学习”上升到“学校学习”,以及由学校学习向现实生活复归.因为只有复归到现实生活,这个知识才算是“活”了.学生才能学得更有劲.
  下面例举2个问题情景:
  (1)一天,我们乘着公交车去乡间秋游,车子开在泥泞的路上,忽然一个车轮陷进了烂泥,车轮只在原地打转不会向前了,请你们一起帮司机想办法,怎样把车子从烂泥里开出来?
  (2)一天,一个小朋友在结冰的湖面上滑冰,忽然他听到有冰层裂开的声音,这时他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而你刚好在岸边,看到此情景,请你指导那个小朋友,帮他脱离险境?
  四人小组讨论异常热烈,他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在热烈的互动中,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与新信息进行交流和思维的撞击,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长出了新的知识,即在头脑中构建出了新的认知模式.从而达成了教学的目标,然后进行各小组的成果展示,各组分享其它组的讨论结果,一次次强化实验的结论.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身心愉悦,精神振奋.   情境7 请学生顺势归纳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优化整理,建构认知模式.
  这样让学生体验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不是被动的接受前人的经验,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验了整个探究过程,象一个科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实现了课堂的双赢.
  7 课后反思
  这堂课能够如此激起学生沉睡的求知欲,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7.1 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当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变样了,那里处处会有灵光闪现,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成为激情和热情综合生成的场所.
  7.2 使课堂的情境是有真实性
  在课堂中我们要尽量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的情境,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与“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之间的转化,因为只有复归到生活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愿学.
  7.3 使课堂具有互动性,社会性
  个体独立的学习方式存在着缺陷,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在课堂中多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让个体在设定的情境地中进行互相学习.当学生浸润在共同的情境中,交流着各自的思想和理解,发展出共同的心理和声音,协商和再协商着知识的意义,知识便掌握了.
  7.4 使课堂具有科学性
  课堂中要重视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象剥菜一样一层层的剥开,让学生体验整个知识得出的过程,而不是给他一个结论.有些较简单的探究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象一位科学家一样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大大激发.
  7.5 使课堂具有人文性
  在课堂的师生对话中,师生协商探究中要蕴含浓浓的人文关怀,只有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才能其乐融融,师生共进.
  7.6 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即时性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常常在我们的预设之外,而意外之时就有新的情境生成之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拐点”,让“节外生枝”变成“意外的惊奇”“无法预约的精彩”,因为教学原本就是即席的创作.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只要我们用心来做这项事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其他文献
所谓知法并行教学设计,就是按照知识线和方法线两条主线展开,以期落实“科学方法教育”,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课题】 第九章:电与磁 第二节:磁场(人教版八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认识磁场能对放在其中的磁体施加力的作用.  2.认识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知道并会画几种简单磁体的磁感线;知道磁感线的三维空
英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障碍比其它学科尤为甚之。为此,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跨越这些情感障碍(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怀疑、厌恶等),感染、诱发、点拨,使不利于英语学习的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
贵刊2012年6月刊登的“对欧姆表一个常见说法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作者对“用欧姆档测电阻时,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附近所测得的值比较准确”的常用观点提出质疑,并通过
期刊
话说《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完真经,各就仙位,因此猪八戒得了一个闲差——净坛使者。由于天天泡在网吧,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更是一天比一天不被重用,整个天宫几乎都把他给忘记了。猪八戒心想,好歹我也曾是堂堂天蓬大元帅啊!怎么办呢?造反!看那玉帝老儿能把俺怎么样!  现如今进入了21世纪,天宫也进入了电脑高科技时代,在天宫里面随处都设有监控器、摄像头,下面的大仙更是不敢懈怠。这天,猪八戒冥思苦想,怎
期刊
贵刊2012年第2期刊登的“补辅助电源巧解电路一例”一文,文中根据戴维宁定理用等效电压源法求解了一道复杂电路问题,方法巧妙,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下面谈点个人体会,与同行交流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从语言的角度理解英语教学,英语语感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既重要又必要。  一、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定位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达到课标要求,须把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平时教学中,把探究变成既是学生
《中学物理》2011年第12期第41页发表了一篇论文《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中“训练3”的解答结果似不妥当,现提出本人的观点,和原文作者商榷
期刊
一、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n网络中有关历史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充实自己的素材库,结合教学实
《中学物理》2011年第1期刊登了“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的变化”一文.文章就剪断细线后,M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探讨,运用了大量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对两位老师的观点,笔者完全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