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院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树立创业即就业意识,创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一支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师资的教学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精神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27-01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实行以教师课堂讲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刻板地接受知识,却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更谈不上在应用过程中的创新和创业。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高等教育正面临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期。以往大学毕业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毕业即可能面临失业的形势已经成为现实。这要求高等院校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新思想、新观念为首要任务。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已广泛普及。自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开始,到1995年,超过400所美国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目前几乎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已经广泛普及。
(2)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完整,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相结合,如百森商学院所设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部分。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入商业计划大赛等,鼓励学生去尝试创意的商业化探索。
(3)创新创业教育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依托,吸引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踊跃参与,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
1.2 国内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尚处于探索阶段。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后来,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
(2)政府部门积极主导创新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各种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普及创业知识。1999年开始,团中央和一些省份相关政府部门开始每年组织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如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少数参赛团队还创建了企业,个别的甚至吸引到创业投资。
(3)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已起步。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是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先后举办多期“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一批创业教育骨干教师。
(4)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近年来,一些大学相继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如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等机构,使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紧密结合。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方法
2.1 改革大学生就业理念,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确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风险意识,改变大学生只想就业,不想创业的传统观念。从思想上树立创业即就业,创业是最高形式的就业的思想。通过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树立起创新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基本保障的理念。
2.2 创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途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内依托本专业实验室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巩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在校外与本专业相关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和升级项目的途径,将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企业的技术需求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3 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现有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广泛设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完成项目为最终目标,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空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到校内外基地进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针对本专业每届大学生设置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6项,实施创新实践教育,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项目成为企业需求,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2.4 建立一支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师资的教学队伍
为大学生配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同时在教学中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做导师,开展企业家素养和创业技能培训学术讲座,结合生产实际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并把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向东春,肖云龙.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2] 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138),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1013z)。
作者简介:陈召勇:36岁,博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E-mail:chenzhaoyongcioc@126.com。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精神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27-01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实行以教师课堂讲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刻板地接受知识,却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更谈不上在应用过程中的创新和创业。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高等教育正面临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期。以往大学毕业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毕业即可能面临失业的形势已经成为现实。这要求高等院校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新思想、新观念为首要任务。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已广泛普及。自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开始,到1995年,超过400所美国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目前几乎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已经广泛普及。
(2)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完整,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相结合,如百森商学院所设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部分。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入商业计划大赛等,鼓励学生去尝试创意的商业化探索。
(3)创新创业教育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依托,吸引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踊跃参与,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
1.2 国内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尚处于探索阶段。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后来,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
(2)政府部门积极主导创新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各种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普及创业知识。1999年开始,团中央和一些省份相关政府部门开始每年组织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如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少数参赛团队还创建了企业,个别的甚至吸引到创业投资。
(3)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已起步。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是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先后举办多期“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一批创业教育骨干教师。
(4)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近年来,一些大学相继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如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等机构,使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紧密结合。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方法
2.1 改革大学生就业理念,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确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风险意识,改变大学生只想就业,不想创业的传统观念。从思想上树立创业即就业,创业是最高形式的就业的思想。通过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树立起创新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基本保障的理念。
2.2 创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途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内依托本专业实验室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巩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在校外与本专业相关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和升级项目的途径,将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企业的技术需求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3 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现有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广泛设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完成项目为最终目标,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空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到校内外基地进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针对本专业每届大学生设置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6项,实施创新实践教育,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项目成为企业需求,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2.4 建立一支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师资的教学队伍
为大学生配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同时在教学中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做导师,开展企业家素养和创业技能培训学术讲座,结合生产实际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并把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向东春,肖云龙.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2] 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138),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1013z)。
作者简介:陈召勇:36岁,博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E-mail:chenzhaoyongcio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