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探讨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我国文化宝库。环境艺术与民族文化融合,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当代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中从民族图案、汉字形式和民族色彩三个方面解析了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的意义,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得以弘扬。
  关键词:民族文化;环境艺术;传承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对自然的索取,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就必不可少。民族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在设计环境艺术时,尊重自然发展是前提。此外还应将传统民族文化的理念融入其中,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同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传承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将环境设计进行艺术化修饰,用艺术美化设计,其设计过程包含了对地理、美术、民族等多种文化的应用。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环境设计中的选择、布局等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所有关于环境设计的好坏、选择等因素都与民族文化有关。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布局和环境选择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首先,设计以满足国人人性化的设计心理为主,同时还要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布局要得当,传统民族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影响即是“有长林可风,有空亭可月”,设计第一要义就是要注意需求与索求之间的平衡[1]。其次,环境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对环境的选择,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对风水十分考究,房屋住宅等都需要坐北朝南,接受光照。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主要表现在民族图案的运用、汉字形象的变化和民族色彩的填充三个方面。首先,在各种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对民族文化图案的应用,比如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标志性建筑“世博中国馆”,该建筑以中国红来展现民族形象,外形似方鼎,展现了中国“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传统民族文化气质与精神[2]。其次,汉字形象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还是世博中国馆,由上往下看,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东方之冠”。设计者们将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七上,突出建筑古朴性的同时,也让人绕有兴趣的观察辨别其中蕴含的这48个字。用意之深,用意之妙,是设计者们智慧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最后,民族色彩的填充。中国当以中国红为主,世博中国馆就以中国红为主旋律,大红外观,斗拱造型[3]。故宫的红也是中国红,这展现了我国坚韧不拔、奋力向上的民族形象。
  三、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一)弘扬民族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民族文化是生活的结晶,环境艺术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身品质的提高。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有段时间我们都在推崇国外的设计理念,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的文明,设计师应该寻找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明元素。我国历史十分悠久,文化丰富而有特点,对任何建筑进行艺术设计都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传承并弘扬我国民族特有的文化。
  (二)体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环境艺术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应从民族图案、汉字和民族色彩三方面进行。对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民族图案加以利用,比如十二生肖、少数民族图腾等[4]。将这些图案用于其中,既能体现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也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象形文字、简体繁字的应用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体现。我国文字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不同时期的文字都有不同的特点,艺术设计对汉字进行转化应用,能够体现设计的精神内涵,提高设计的价值[5]。中国人对色彩的追求不低于任何一个国家,从出土的各种文物来看,中国人民对色彩的应该由来已久。中国色彩或淡雅、或浓郁、或清新,环境艺术设计应打破建筑千篇一律的冷调色彩,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运用到淋漓尽致,让世人看到中国美。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品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高雅性和生动性是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学习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民族文化,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民族文化是勞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是传承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寻找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效传承 [J], 孙薇
  [2]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J], 张芬成
  [3]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J], 彭佳
  [4]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J], 戴晶莹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特性。本文首先简述了国画艺术的创作手法和特征,然后主要对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的表现力和体现进行分析鉴赏,希望可以让国画艺术的深邃和魅力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认识,进而促进国画艺术的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国画艺术;意境美;绘画形式  引言: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经历过不同时代变革的洗礼,吸收了各个民族的艺术文化元素,
期刊
摘要:中国的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种字体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性格。宋体字以其舒适的阅读体验常被用于书籍、杂志、报刊的正文字体使用。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字体的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字库字体。本文主要阐述了宋体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并总结归纳出宋体字的形态结构与特点,以此对于以宋体字为原型基础的字体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字体设计的艺术感与美感。  关键词:宋体;形态结构
期刊
摘要:城市边缘区域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是城市区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美化发展的重要发展内容。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区域,巧妙设计城市布局,增添边缘区域绿色色彩,添加绿色景观数量,便于美化城市发展,增添城市发展色彩,提高城市生活指数,提升居民生活居住质量,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如何讨论城市边缘区域发展规划,如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如何布置城市发展内容,都是城市发展更新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讨论了城
期刊
摘要:数字动画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家族成员”之一,在当今的影视特效行业,游戏建筑行业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化产业,数字媒体动画除了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在众多的高校、高职院如火如荼地展开。据《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数据调查显示,在社会企业内出于核心地位专业动画人才仅有5万左右,国内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高达100多万人,每年社会对于数字动画类的人才缺口为15万左右,
期刊
摘要:美育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学科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美术课程改革有了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做为乡村一线美术老师,在响应新的课程改革中,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探索与实践,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美育作用,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教学
期刊
摘要: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以下简称关渡美术馆),是台湾地区第一所位于大学校园内的美术馆,馆体本身就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它是台湾当代视觉艺术重要的展览场馆之一。研究者在关渡美术馆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走访人物、参与观察、个案分析研究等方法,了解其发展历程、展览概况、组织架构、运营机制,以2018“关渡双年展 -《给亚洲的七个提问》”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了以艺术家为
期刊
摘要:2020年,是重要的一年,也是具有挑战的一年,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键时期。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日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重大疫情,学生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特殊时期,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提升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阐述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和学生管理特点,探讨学生日常管理模
期刊
摘要:现代舞蹈由西方兴起,后来引入中国,并在中国繁荣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舞蹈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点。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人文、思想、艺术都较为传统,因此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审美上都比较守旧。我国舞蹈的艺术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为主。本文试探讨我国现代舞蹈的民族性特点。  关键词:现代舞蹈;民族性;传统文化  一、我国现代舞蹈的概述  中国的现代舞蹈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实际30年代吴晓邦从日
期刊
摘要:美学作为一门西方学科被传播到中国之后,美学与艺术息息相关,紧密结合,而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艺术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缩小,如何理解“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这一美学现象也开始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对艺术美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审美关系进行简单的探索分析后,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交融、相互促进的,过度地消解二者之间的界限,只能加快审美意识和自我精神的消失。  关键词:艺术美学;
期刊
摘要: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经过几年的努力,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了攻营拔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必须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上来,才能取得最后的全面胜利。目前脱贫攻坚的重点应该是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脱贫后不再返贫,才应该是脱贫攻坚的真正目的,也才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否则就不是最终的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