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联动 提升作业实效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社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空间应从课内延伸向课外,从课堂扩展向学校、家庭、社区。而品社课外作业,就是助推品社教学空间延展的有效途径。作业的过程是课程目标最理想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课程特点,力求做到:凸显生本理念,满足个体需求;贴合实际需求,丰富完成途径。如此,才能实现课堂内外联动,提升作业的实效。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课外作业;生本理念;实际需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7-0031-03
  品德与社会教学讲求的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应当是一个整体。教师只有对课后作业进行一体化设计,才能实现课堂内外联动,从而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的实效性。
  一、凸显生本理念,满足个体需求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应该得到普遍尊重。因此,一体化作业设计,首先要凸显生本理念,努力构建选择体系,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培养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尊重个体,设计差异性作业
  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方面普遍存在差异。一体化作业,应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
  设计差异性作业,就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体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将课外作业设计成A、B、C几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进行选择;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安排分层作业;还可以设计成“必做题 选做题”,由学生灵活选择其一或者全选。
  比如四下《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后,有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特点选做其一):
  (1)爱护小区公共设施,付诸行动,如:清洗一次楼梯扶手。
  (2)编写一则爱护公共设施小故事。
  (3)组织一次调查:小区公共设施损坏情况。调查表如下:
  这样的作业设计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排斥心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完成,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发挥优势,设计特长性作业
  品德与社会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当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如说、写、画;数据分析、资料整理、样本剪贴等。
  例如,五上《我为母校添光彩》课后,笔者给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份作业:展望母校未来,给母校制作一个宣传册。
  针对这一作业,课内安排了讨论环节,大家对宣传册的栏目发表了意见:办学特色、名师实录、学子风采、展望未来……对宣传册的组成,提出了要求:文字介绍、图片欣赏、图表展示……在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分工合作,精益求精。
  课外,小组长根据成员特点,分别安排任务。其中C3组的成员特点分明:陈流意——活动能力强;朱怿恬——擅长绘画;陈嘉年——爱好数学;于名宽——语文课代表。小组长进行有针对性分工:陈流意,前往教导处调查学校名师情况;朱怿恬,绘画展望学校未来的图片;陈嘉年,针对学校班级、班额、教师等进行计算并绘制说明图表;于名宽,进行文字说明及排版设计。
  这样的作业设计,集调查、书写、绘画、图表于一身,打破了传统作业的统一性,改变了作业给人的单调、枯燥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优势,赢得了学生的喜欢。
  (三)促进交流,设计合作性作业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设计合作性的作业,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交流。
  如完成《我为母校添光彩》“给母校制作宣传册”的课外作业,如果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么学习小组的任务就注定无法完成。
  又如《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课上,学生对“科技的利弊”话题意犹未尽,因此笔者设计了“辩论会”准备作业:选择观点,搜集有说服力的材料。(提示:可以向家长请教,与同学交换意见,完善材料。)
  当时,正值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限塑的规定,对学生及家庭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对塑料制品利弊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有些同学就从“限塑令”人手,与家长一起寻找资料,解析国家有关部门颁布限塑规定的原因,罗列塑料的危害等等。因此,“辩论会”上的观点阐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设计合作性的作业,在学生自由组合、调节分配、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课外作业,培养了学生多向交流的能力。
  二、贴合实际需求,丰富完成途径
  品德与社会课外作业需要学生面对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一体化课外作业,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实践桥,延长了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时效。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力求贴合实际需求,丰富完成途径,提升学生的认识、态度、价值观。
  (一)根植生活土壤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规范,才能形成道德行为。课外作业应针对课堂教学,紧紧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让作业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五上《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在课堂上的“交流厅”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讨论、设计了许多“宽容法宝”:角色互换法、替人着想、关心他人……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能用好这一条条“宽容法宝”,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吗?笔者针对性地布置了以下课外作业:
  (1)记录交往中一次不愉快经历,选择解决的办法。
  (2)记录交往中一次运用“宽容法宝”的成功经历。
  在第二课时交流环节中,笔者被一次次感动,感动于学生真正领悟到了“宽容”,感动于学生将“宽容法宝”成功运用,更感动于学生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没有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空谈。根植于生活土壤的品德与社会作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关注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立足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课堂所学、所说,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正面作用。课外作业应注重实践,让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再教育。
  在五上《园丁赞歌》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针对“教师节”,设计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活动方案。抓住这一契机,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外作业:
  (1)以中队为单位,挑选并完善方案(中队长负责)。
  (2)作好准备,设计并发出邀请函(文艺委员负责)。
  (3)在教师节实施方案,记录感受、收获(每一位学生)。
  作业一布置,学生就欢喜雀跃,根据要求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头准备:有的完善方案,有的准备道具,有的设计邀请函……甚至每天的话题都围绕着这次活动。教师节,活动方案顺利实施,受邀的老师准时到场,师生在活动中真情流露,像绵绵春雨,滋润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实践活动,可以是家务劳动、孝敬活动,也可以是义务宣传、公益活动……只要立足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实践技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就能切实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三)注重多方整合
  根据“大教育”的理论,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大教育”理论,拓展了品德与社会作业的范围。
  1.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
  学校每学期都会有一项贯穿始末的主题活动,每月都有行为规范教育重点。
  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单元时,学校正推进“节约用水月”活动。于是上完《水——生命之源》后,笔者及时设计了一体化的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节水小窍门。
  (2)出版一期“水——生命之源”小报。
  (3)争做学校“节水”义务宣传员。
  于是,在学校的“节约用水月”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宣传员都被笔者任课班级同学包揽,学生在宣传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同学、师长的高度评价。
  2.与学生家庭生活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外作业的完成,更需要回归学生的家庭,可以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作业,也可以是孝亲敬长、承担家务的作业,还可以是文明行为、正确交往的作业……等等。
  3.与社会热点问题整合
  近年来,学校所在的平湖市正在争创浙江省卫生城市,于是我们将课外作业与此热点相结合。
  2012年9月20日,我们组织学生参与了平湖市创卫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万名市民创卫签名承诺”活动。同学们都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同时也郑重承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与社会热点整合,课外作业服务于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有利于利用多方资源,获得多方支持,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能使学生接受最实在的锻炼。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后,需要教师对课外作业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要体现品社课程的特点,力求做到:凸显生本理念,满足个体需求;贴合实际需求,丰富完成途径。以此实现课堂内外联动,从而提升品德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李经普]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活动单为载体,适时地对课堂活动或“收”或“放”,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通过调控课堂组织、语言技能比重、活动节奏、活动合作模式几个方面,做到既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显著优点是清晰规划,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合作意识,强化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片断;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63-02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学习活动。教师学习的对象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驱动的学习行动,使教师的学习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发展,实现“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与“自下而上的实践研究”的互通连接与紧密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性学习;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04
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让主题图动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主题图中内容和情节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变静为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46-02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能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数
摘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战略目标,是摆在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性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县域农村教师培训质量,需要贯彻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使教师培训工作从实际出发,按需施训,重心下移,走进学校,深化教师培训内容方式。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内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
关键词空间布局 地方竞争 区域协调 空间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科学  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一点在空间经济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国家经济视角看,2018年我国GDP已经超过90万亿元,而1949年与1978年GDP仅分别为358亿元和3645亿元;从地方经济看,2018年GDP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已经有16个,而1978年GDP最高的上海市,其GDP仅为273亿元。可见,70年来中国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始终都是边缘性的解释要素;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介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而与康德的批判哲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阅读,通过实现由近代西方哲学问题域向当代
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吭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
摘要:在图画书《撅嘴巴的大头鱼》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大头鱼的世界,从寻找大头鱼的“特别”入手,在合作展示中再现大头鱼与小动物们相遇的场景,同时启发想象,进一步丰富图文的内容。在教学中,老师以“有用”性言语表达作为教学的“轴心”,充分运用看、听、说、演、写等多种手段,实现对《撅嘴巴的大头鱼》一书图文语言的创意拓展和生动解读。  关键词:图画书教学;言语表达;有用;有效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它的正常开设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建立层次化的课程资源框架,对于进一步促进